汪秀强:抗洪抢险“急先锋”

池州日报 2018-12-11 07:18 大字

□ 通讯员 赵传群

1996年特大洪水,东至县广丰圩江堤杨墩处发生重大险情,他丢下饭碗上堤抢险,风餐露宿鏖战20多天不下火线。2016年洪灾中,他带领村民连夜奋战筑坝迎战台风。他是群众眼中的抗洪抢险“急先锋”,是把村民变市民的带头人。他就是原大渡口镇新桥村党总支书记汪秀强。

1976年,18岁的汪秀强进入村里工作,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和民兵副营长,其后42年来相继担任村主任和支书职务。新桥村位于长江岸边升金湖畔,由于水利设施薄弱,上世纪90年代经常闹水患,每年秋冬水利兴修大会战是村里的重大任务之一,修堤挑大圩苦活重活,汪秀强总是抢着干带头干。

1996年8月14日清晨,广丰圩杨墩排灌站发生重大险情,圩内16万多亩的农田和8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面临着威胁。

“我听到排灌站险情消息后,立马丢下手中刚端起的饭碗,朝大堤跑了过去。”汪秀强的家离出现险情的地方不足1公里,洪水随时可能冲毁自家的房屋,但那时的汪秀强顾不上家中财物,穿着凉鞋直奔大堤投入到抢险之中。

由于江水水位太高水压大,坝身被长期浸泡和冲刷,出现险情的排灌站逐渐开始沉陷,浑浊的长江水翻滚着流向农田。为了保卫家园,汪秀强和2万多军民不分日夜堵缺口。困了就找块沙袋眯会儿,渴了就喝口江水。方便面没有水泡怎么办?哽住了就着夹杂着泥沙的江水吃,吃完继续抢险。

“缺口水流太急,沙袋掉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始终堵不起来。”汪秀强回忆,抢险的关键时刻,指挥部紧急调运水泥预制板堵缺口,沉重的水泥板需要从500多米远的地方抬运到堵口处,每个村领到5块运输任务,到搬运结束的时候,汪秀强带领民工抬了9块。

因为穿着凉鞋上堤抢险,来不及回家换鞋,汪秀强就用麻绳把凉鞋捆扎在脚上,行走中脚底板磨出了道道血痕。他人不敢上,汪秀强挺身而出,站在缺口中间的木桩上指挥合龙,一站就是6个小时。经过5个昼夜连续奋战,终于战胜了洪魔,抢险成功。在堤坝加固过程中,汪秀强坚守在堤上,足足鏖战了20多天,一次家未归。

2016年东至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广丰圩长期处在高水位的洪水浸泡之中,危险无时无处不在,7月10日,当年一号台风“尼伯特”又来势汹汹。

为迎战“尼伯特”,汪秀强接到县防指命令,对升金湖长达10公里的大堤全部加筑子坝、铺设挡浪布,防止台风暴雨损坏堤坝。汪秀强迅速组织全村145名民工,与武警官兵们一起奋战两个昼夜,成功完成了本村堤坝抢筑任务,确保了圩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桥村获得了2016年度全省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苦活累事带头干,有担当,老百姓怎么都会信任你。”汪秀强将抗洪抢险“急先锋”的韧劲和干劲用在村子的建设发展中,他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全村修建了15公里水泥路,从村里发展走出年销售3亿多元的安徽新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如今的新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提起汪秀强,68岁的中塘组村民刘忠药乐呵呵地说,是汪书记让村民们住上大楼房,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2009年新桥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了190套户代建房项目,农民们住进了安装了监控设施,景色优美的小区里。

2018年,年满60岁的汪秀强退休。退休后,汪秀强并没有闲着,还担任了新桥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继续为村里的建设发展当参谋献良策。“老书记吃苦耐劳,干什么事情都有股抗洪抢险‘急先锋’精神,谋得深、想得细、有担当,是我们学习的一面旗帜。”新桥村党总支书记胡忠华说。

新闻推荐

愉快的周末

东至县实验小学403班陈可指导老师:吴声祥哇!好香呀!原来在烧烤了,我得赶紧去看看。"烧烤喽"!随着一声吆喝,同学们蜂拥而上,把自己...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