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苏轼——东至县栲溪苏氏田野考察札记
谢忠惠
去年的春天去木塔乡考察,听说这里的栲溪苏氏是苏轼的直系后裔,我就感到惊讶。等看了一座苏氏宗祠,我更被震憾到了。因为祠堂每一个楹柱上贴的对联,都与苏轼有关联。当然,我不是惊讶这里的苏氏是苏轼的后裔,而是惊讶,苏轼的后裔就在我的身边。我不是震惊于楹联关乎苏轼,而是震惊于身边有这样一个祠堂,里面有这么浓厚的关乎苏轼的文化氛围。而从我自身来说,实在是因为我从青年时代,一直喜欢苏轼,太敬佩苏轼了。
从那以后,我一直想重访栲溪苏氏。我想对这个家族了解得更多。我甚至觉得,这是本土一个重要的人文资源。
一年后的今天,终于成行。我、杨天老师,还约了方志专家姚北生先生。
此行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苏氏,一世祖是苏让。他是苏轼的曾孙。苏轼长子苏迈,苏迈长子苏簟,苏簟第三的儿子就是这里的一世祖苏让。据家谱记载,苏簟曾任徽州别驾、安庆通判。在他宦游期间,路过建德,年已二十的儿子苏让看中徽饶皖交界的深山处,这个叫咸六洲的地方,觉得这个地方“民风淳美,物产丰饶”,十分喜爱。
苏让对父亲说,陈抟是亳州人,而选西岳华阴居住;朱熹婺源人,后来定居武夷之建宁。他们皆是豪杰之士,而非怀土之人。古时候,男孩子出生,要在门头上挂“桑弧蓬矢”,也是有用意的吧?
父亲苏簟理解儿子的志向,便点头认可。从此,苏让便在这里卖地垦荒,过起了世外桃源的日子。这里是流入鄱阳湖的龙泉河的发源地,水名栲溪。因见此地“林木炫耀,灿若霞光”,苏让将地名咸六洲改成了霞林洲。他也成为绵延至今的栲溪苏氏的一氏祖。按眉山旧行,后辈尊称重九公。
这重九公定居霞林,已是南宋。随她一道的是她的妻子。你道他的妻子是谁?名琲娘,米友仁的孙女儿。米友仁是谁?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儿子。苏轼和米芾是至交,苏米两家是几代世交。在那兵荒马乱,日见衰微的南宋,重九公携琲娘隐于这江南深山,也是不得已吧?
苏让和琲娘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我还未及细看家谱。且看他们繁衍生息的后代吧。到如今已近千年,人口达三千多人。令人惊奇的是,这三千多人,集居在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栲溪一带,茶溪、苏村、梓桐、中途、园林,五个村,有二十五个重九公后裔聚族而居的村落。他们分属十股。据说,最高时有十九股,太平军一仗,人丁损失大半,减少为十四股。
在一地,集居这么多同祖同宗族人,也是一个极少的现象吧!如果重九公和琲娘在天之灵有知,也一定会惊讶吧。
过去这里皆属苏村保。抗日战争时期,民国县政府曾迁到这里。办公地点就是苏氏总祠。过去,至德县分上乡、中乡、下乡,上乡的办公地点,也设在苏村。
如今的栲溪苏氏,每到过年,异常热闹。十多个股,轮流做东祭祖。腊月二十八,族长辈组织一百多人的仪仗队,用八抬轿子,将子瞻公(苏轼)的画像和家谱,从去年做东的股的祠堂,请到新做东的股的祠堂。途中敲锣打鼓,彩旗招展。沿途,无论宗亲、姻亲,还是异姓乡亲,皆设香案,鸣鞭炮,躬礼迎送。仪仗队,最前面的牌子上写的是“肃静”、“回避”。接着牌子上写的是:“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然后,便见高高举起的东坡子瞻公的神像。后面便是八抬轿子,里面是装满两整箱的族谱。
正月初一上午是祭祖的高潮。祠堂大厅里,几十张八仙桌拼成的供案上,已经摆满供品。整整一百碟,碟碟不同。里面是山珍海味,糖果糕点。前面是三条长凳,凳子上架的是三牲。两边是整猪,中间是整羊。祠堂的正墙上悬挂着东坡子瞻公的神像。下方,端放着家谱。荣牌彩旗分置两边。
早点时辰一过,各村落的苏氏后裔,男女老少,皆着新衣,相约一道,举着彩旗,敲锣打鼓,赶往做东的祠堂祭祖。
祠堂里,每有宗亲来,皆鸣炮迎接。前来的宗亲,一进宗祠,便朝着坡公神像,纳身便拜,行三跪九叩之礼。这边,做东的宗亲,也分列于供案两侧,面向来祭宗亲,行陪跪之礼。此时,热闹烘烘之中,洋溢着浓厚的、激动人心的宗族情谊,和令人感到格外亲切的古风。
接着是宣读祭文,宣讲家风、家规、家训。整个祭祖仪式有两个多小时。这也是苏氏子孙每年一度最难忘的日子。如果墙上的东坡先生有灵,又不知作何感想。
以上只是浮光掠影的了解,关于这个家族更多的文化传承秘码,尚需深度解读。在谈到家族文化建设时,负责家族事务的苏建军先生告诉我们,他们正打算重建栲溪苏氏总祠。原总祠焚于战火。以前宗祠是祖宗们考察杭州的一名门望族宗祠后修建的,规模宏大,包括两层楼的家族学堂和藏书楼。他说,想恢复当初的规制。
听他这一说,我特别来劲,建议说,要再建大一点,能布置一个苏轼文化展馆,能收藏很多有关苏轼的书,让这里成为向更多人传播苏轼文化的场所。
新闻推荐
■费德辉“利用空闲时间多和村民交流,经常走访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基层工作,党群关系好了,工作开展起来就能顺顺利利。”...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