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爱喝彩他走了,却给5人以“生命的礼物”
□ 记者 秦峰
在生命的背后,总有一些大爱无疆的人,他们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用大爱传承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在别人的身上得到延续。
他们的生命与很多人相融
4月8日早上5点多,黎明的曙光还未破晓,但市医院的手术室已经开始忙碌。一场生命接力手术正在进行,50岁的脑死亡病人朱英华在这里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成功捐献了1个肝脏,2个肾脏和1对眼角膜,将大爱长留人间。据了解,这已经是池州市今年第2例器官捐献,同时也是池州市第3例器官捐献。
4月3日,家住贵池乌沙镇的朱英华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市医院抢救,这已经是朱英华第三次因脑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了,不过这次并没有前两次那样幸运,经医生积极抢救治疗,仍然没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经确定为临床脑死亡状态。4月4日,家属向主治医生表达了捐献器官的意愿,医生随即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经过与家属沟通并获得家属的一致同意后,立即联系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协调员和专家组,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自愿无偿捐献同意书。家属表示,捐献者曾经看到过器官捐献的宣传,觉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以前便萌生过捐献的想法,这次家人忍痛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点燃生的希望,也让亲人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在受助者身上得以延续。
据悉,朱英华的器官和角膜捐献至少可以让5个人重获新生。
“你走了,但你生命的一部分还活着,它与很多人相融,无论他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总让我感觉到你还没有离开我们,或许有一天,我们还能再相见……”这是朱英华亲人的深情诉说。
愿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礼物
池州市首位捐献人体器官的是家住东至县东流镇的秦岭。去年8月18日凌晨,来自合肥的器官移植专家在市二院手术室内,对秦岭自愿捐献的肾脏与眼角膜进行了摘取。器官摘取前后,现场医务人员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捐献者遗体鞠躬默哀致敬。据介绍,秦岭捐献人体器官是池州首例,这标志着池州市人体器官无偿捐献“零”的突破。
2017年8月16日凌晨,年仅31岁的秦岭因脑干出血被送到市二院ICU抢救,因颅内出血量大致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在得知儿子病情无法救治后,秦岭父母通过熟悉的医生联系了市红十字会,表达了自愿捐献儿子有用器官与眼角膜的愿望,期望儿子能以特殊的方式延续生命。
秦岭父母的这种大爱,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人和工作人员。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快速联系合肥专家并办好了相关手续。8月18日凌晨5时左右,秦岭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人生历程,器官移植专家快速到场,顺利帮秦岭父母完成了心愿。
器官捐献事业在不断进步,因为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潜在捐献者参与其中,社会各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项事业,不断地上演着接力爱、分享爱、延续爱的感人故事。
池州市已实现3例器官捐献
“人体器官捐献,不仅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更是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衍表示,池州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从零开始,从最初的不能接受,到如今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近半年多来,池州市已完成3例器官捐献,有97名志愿者成功办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这和社会各界、志愿者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捐献人体器官,需要勇气,也离不开制度激励,以及对旧有体制的革新。在传统观念下,捐献者家属除承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之外,还得忍受邻里乡亲的误解。我们要努力让捐献者的义举得到应有的肯定,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虽然相关部门为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器官短缺,很多病危患者只能通过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来延续生命。很多时候,亲属有捐献意愿,但因为犹豫不决,等到最终决定捐献器官时脏器功能已经衰竭导致无法完成心愿。因此,池州市器官捐献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张衍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投入和宣传,只有全社会都来支持和促进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才能让更多人得到生命的礼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赵传群文/图)4月7日,花园乡首届源口茶文化交流会在源口村村部前文化广场盛大开幕,书画大师现场泼墨、曲艺大家戏曲联唱、茶艺吟诵……别样的表现形式将茶文化交流又打造出了一个新高度,...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