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舞出“新高度”东至山村舞龙队舞进杏花村
记者 秦峰 文/图
山村“龙灯” 舞进杏花村
3月2日,传统的元宵佳节,池州杏花村梅洲晓雪景区迎来了一支山村舞龙队,这支20多人的舞龙队好像根本不知疲倦一样,一场接着一场的“龙灯”表演,让整个景区在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中重拾传统的“年味”。
据介绍,这支舞龙队是东至县花园乡栗埠村组织的。春节期间,池州市各地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推出了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既有民间自发的传统风俗活动,也有相关部门、景区组织的节庆活动。在各大休闲山庄、度假村推出的农家特色年饭,让市民品尝到传统年味,在农家吃饺子、观看舞龙灯、舞狮子等民俗表演,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游览最美乡村,体验民俗活动,品尝农家美食,春节乡村休闲游十分红火。
近年来,由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春节期间行程紧张,舞龙这一传统节目渐渐淡出了村民的生活。今年春节前,在池州市各地积极组织新春文化节目的气氛感召下,栗埠村村民主动行动起来,打算将“舞龙灯”这一艺术形式重新在村民面前展示。经过挑选队员、组编、排练,一支以和睦邻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为目标的队伍迅速组建并在村里表演起来。
从大年初一开始,在锣鼓伴奏声中,队员们舞着龙灯挨家挨户给村民们拜年祈福,送去传统文化。浓浓的年味再次回到大家眼前,同时也让相邻之间更加平安和睦,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忙时务农挣钱 闲时舞龙娱乐
“转转转,走走走,盘旋,昂头……”2月19日上午,栗埠村汪岭组鼓乐齐鸣,热闹非凡,伴随着一声声吆喝和花球的舞动,一条巨龙在村民汪百炎家门前的空地上欢快地舞动,巨龙展转腾挪,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
在池州乡村,过年过节时舞龙舞狮较为多见,但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很多舞龙队便解散了。村干部汪东良告诉记者,过年舞龙是栗埠村的传统民俗,早在上世纪末,村里曾成立过男子舞龙队,每到大年初一,舞龙队便会走街串巷给村民拜年,祝福平安吉祥。今年春节前,村里动议复建舞龙队,当天就有20多人报名,最后筛选出主要由胡山组建起了舞龙队。
舞龙是体力活也是一门技术活。从腊月中旬开始,栗埠村舞龙队便开始紧张排练。不到10天时间,这些下田埂、登高山的村民们克服各种困难,把一条重约25公斤的长龙舞得翻转自如、 活灵活现。
汪东良告诉记者,栗埠村是2008年由原栗埠、汪岭两村合并,辖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60户,人口1165人,全村经济发展以农林为主导产业,盛产茶叶、食用菌、野葫芦、烟叶、中药材、苗木花卉等,休闲旅游主要有青石板古徽道、曹店义井、莲花塘、团结水库垂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境内物产丰富,交通便捷,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龙灯舞动,带来乡村新文明
记者来到栗埠村胡山组,整洁、干净的小村跃入眼帘,没有了过去印象中的脏乱———道路宽畅,绿化成片,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格外引人注目。
“前几年,栗埠村的村民们晚上没什么文娱活动,一般都在家看电视或者打麻将、打牌,很无聊。很多时候大人打麻将时,小孩子也在旁边看麻将,这乡风哪能文明呢?”村民汪柏晓说。近年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舞龙灯民俗,渐渐回归直至兴起,原本无所事事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萧条的村庄也变得热闹起来。
一直以来,花园乡就有舞龙灯的习俗。通常是以一个姓氏宗族为单位,每隔几年在新年的正月,组织同姓的青壮年到村庄和亲戚的村庄舞龙灯,以祈求家人平安,丰收太平。同姓氏、亲戚家也会将龙灯接进家中表演,这在活跃春节气氛的同时,也传承和保护东至龙灯这种传统文化。另外,舞龙灯活动传递正能量,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凝聚了年轻人的心,还有助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
热闹的民俗舞龙灯代代相传,传承地域文化,凝聚着社会亲情,构建着文明乡风。
新闻推荐
金一亮,1976年2月生,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源口村人。十岁便辍学的他,靠着诚信将家乡茶叶规模经营做大,并摸索出一套种、采、摘、制的标准:“一要三不”“两不一保证”,对质量的严苛要求和对产品的诚信经...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