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路上党旗红

池州日报 2017-11-02 01:00 大字

□ 记者 陆寒芳

“如果不是村两委找到我,我也没想过自己会把生产线搬到老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不仅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还能帮助老乡们就业。”东至县麦格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蓝琴说。该企业主要生产儿童围兜、儿童口罩等婴儿系列用品,不仅供应天猫商家,还出口外销。

蓝琴是东至县官港镇秧畈村人,早年在浙江务工,随后开始做婴儿用品生意,业务发展较好后回到东至县城创业。

秧畈村党支部书记施长玉了解情况后,趁着蓝琴回家探亲时,亲自找到她,提议能不能将部分生产工序放到村里来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就业,也能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实现脱贫。

“我们的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便利的物流交通,村里都具备。”为此,在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蓝琴将公司的质检及包装工序搬到原村小闲置的教室里,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扶贫车间,吸纳22位村民就业,其中11人来自贫困家庭。

胡月就是其中的一位。因父亲瘫痪在床,母亲体弱多病,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她,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经济陷入拮据。2014年,胡月家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如今,在这里工作,每月能拿到2000多块的工钱,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到家。”胡月说。

据蓝琴介绍,公司计划继续扩大扶贫车间规模,将部分车位缝制等工序也搬到村里,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脱贫。

“我们村是全镇两个贫困村之一,一直是个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施长玉介绍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秧畈村党支部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引进小微企业进村落户,重点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那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扶贫工作中,该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脱贫。“我们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项目走。”施长玉说。

该村党员汪邦义从2009年开始就在村里养殖湖羊。今年他建起东至县祥义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托养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村里贫困户11户23人脱贫。“贫困户没有养殖技术,我们就以扶贫资金入股,到每年年底每户贫困户可拿到不低于1000元的分红。”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肖新德说。

“作为一名党员,如果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自然当仁不让。”汪邦义说,“今年羊肉的行情开始好转,相信年底发给贫困户的分红应该不错。”目前,秧畈村贫困户52户132人中,已脱贫29户74人。

正如党建工作在秧畈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作用,官港镇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继成立了湖羊养殖企业、杨林河食用菌基地、许氏养殖场、北城育秧基地、居家式扶贫车间等经营实体,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镇已解决232个贫困人口就业。真正把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走上脱贫攻坚持续发展之路。”官港镇镇长吴明来说。

新闻推荐

圆了小小“军人梦”

东至县至德小学403班徐礼奥指导老师:彭双燕一大清早,我早早就来到了学校门口,此时的我激动万分。因为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龙腾山军事主题文化基地拓展训练营。几分钟后,我们挥手和父母告别,坐上车出...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