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教育层层放权 松绑解压——政府退“幕后”学校唱“主角”
——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津模式
连日低温,掩盖不住一条好消息的热度——12月26日,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颁奖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成都新津在与全国各省市、各区县、各高校的PK中,成功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层面单位获得此项奖励。
这份荣耀,来之不易。放在2015年这个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的时间节点,更被赋予了一份厚重感。建设现代化滨江中等城市的新津,从未放低过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新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作为民生大改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主持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走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从“学有所教”到“学有良教”,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指标体系一直贯穿新津县教育路径之中,新津的教育路线图已然迈入教育现代化“全”时代。
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这一宏大命题中,管理体制的变革是首要性、基础性的工作。如何将传统的管理变为治理?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如何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新津探路,正在“破冰”。
□张有容图片由新津县教育局提供
“管”的现代化
——谁当副校长,学校说了算
政教不分、政事不分,导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成为教育事业腾飞道路上的桎梏。“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学校遵循指令办学,教育系统内部存在责任主体空心化现象,造成学校办学缺乏应有的个性;决策也往往脱离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实际。”梳理县域教育发展中的障碍,新津决心从最难处入手,将关键锁定为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突破障碍,新津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强调由从上而下、一元单向的管理向服务转变,由事无巨细、统管而为的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在厘清责、权、利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民众、社会、企业、学校等教育主体间平等、双向、互动、协同的关系。
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管”的改革就是要全面厘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职责,简政放权。“一方面,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减少对学校的直接管理。”新津县教育局局长杨梅说。
政府退居“幕后”,权力被划定在完善公共服务、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设专业化校长队伍以及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等方面。
舞台,留给了学校。包括人事管理自主权、财务和基建项目管理自主权、教学自主权、分配权等在内,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被扩大。“在人事管理上,我们全面实施校长负责制。校长在核定的副校长职数内,按规定程序自主提名副校长;在核定的内设机构和干部职数内,自主选用中层干部。”杨梅说。
扩大学校财务自主权,校长可根据学校年度预算,自主支配学校经费开支,取消对学校预算内开支的具体事项进行审批;扩大教学自主权,学校可在每周总课时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行调整课程安排和每节课授课时间;扩大学校的分配权,从奖励制度上优化对校长的分配,按照学校目标绩效考核条例对教师重新进行分配,实现优绩优酬目标。
同时,新津还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经验,探索“校长职级制”,推动校长专业化。制定了《新津县校长职级制评定办法》,完善校长职级制配套奖励政策。
“办”的现代化
——权力如何用,制度说了算
从事了20多年教育,这两年,王鹏觉得自己心中的教育激情被完全释放。
2013年8月,王鹏来到花桥小学担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仍显陌生的“现代化”上。
为强化农村孩子知识、眼界和规划未来的能力,几年来,花桥小学接连建起“朵朵农庄”、“花小蚕市”和“朵朵加油站”,帮孩子们完成相互合作、诚实纳税、服从管理、矛盾调解等现代公民的自我教育。王鹏说,权力下放,让他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面对权力下放,校长如何用好权?这对新津来说,是个崭新的命题。
一方面,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去年,新津从幼儿园到高中选择了6所学校进行章程建设试点,今年已全面完成全县幼儿园、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做到依法治校,按章治校,自主管理。
同时,新津着力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教代会、工会、学代会、家委会、社区代表等的保障、监督作用,初步构建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协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此外,新津还大力加强决策程序和制度建设。围绕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学校制定完善《学校教代会规定》、《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学校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学校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等,确保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同时研究制定了学校法人治理准则,完善了学校年度报告制度,建立了学校信息公开等制度,确保校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在“管”、“办”现代化的同时,“评”的现代化必不可少。放权后的学校质量评价如果还是由教育部门来实施,教育部门必然是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为此,新津县着力从“怎么评、评什么、谁来评”来改革评价机制:聘请17名县政府责任督学,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县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发展性评估以及小学、初中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潜质能力进行评估。
“观念”现代化
——推进“智慧教育”
在墙上摄像头的环视下,新津县华润高中高二(8)班的同学们,正赏析着现代诗歌,多媒体幕布上,传来老师的影像。此时,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远在成都中心城区的十二中。
这一幕,并不是特例。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新津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实时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近几年,新津县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完善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升级配备多媒体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等教育技术装备,实现教育装备标准化。
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津县开始完善“共享机制”,建立“新津教育资源库”。8个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网班与武侯区的优质学校联合,搭建了8对远程教育互动平台,构建了校园手机APP平台。新津还大力推进花桥小学等5所学校“教育云”项目建设,建成“三云一空间”(“管理云”、“资源云”、“课堂云”和“师生学习空间”),新津的教育站在了云端。
从2012年秋季开始,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始了“阳光课堂 品质教育”的课改实验。而“阳光课堂”是新津县正在构建实施的“现代课堂教学”体系中关键的一环,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成长能量的阳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
的确,人是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最终体现在校长、教师、学生的现代化。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后,一大批优秀校长成长起来。过去,一些校长更多关注教育局领导想法,现在,新津正全力促进校长转变和更新观念,切实以家长、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立足点,注重学校的个性发展。
教师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新津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的相关培训,2014年,新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考试通过率77%,提前完成了成都市2017年目标任务。教师积极建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主动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科研方式的变革,开展多主体、跨时空的网络教研,提高研训能力和教研实效。
新津外实校实施阳光课堂后,孩子们非常活跃,用各种方式主动学习;新津中学坚持用生活来教育,学生现已发明并申请了旋转晾衣架、分流节水器等28项国家专利。从新津外实校的“阳光课堂”到华润小学的“绿色课堂”,从万和小学的“三色教育”到花桥小学的“生活教育”,新津学生更加文明、自信、阳光,新津教育正在从“管理”走向“治理”的转变。
新闻推荐
3月3日,新津县新普路一侧,县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吊车的长臂迎着阳光不断挥舞,地面上约100米长、10多米深的基坑,已经成形。工地不远处,双向四车道的杨柳河滨河路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