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里来了一大拨年轻干部

四川日报 2015-11-20 09:06 大字

新津县村(社区)增配两名干部,增强基层组织力量,启动“强基兴村”行动计划

接受党性教育、参加素质拓展培训、聆听专家讲解基层治理……李勇说,最近这个月是自己“自大学毕业后过得最忙碌、学习收获最多”的一段时间。

李勇是新津县普兴镇普兴社区新增配的两名社区干部之一,在岗位上实干一段时间后,正接受系统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后备人选培训。

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推动新村发展,今年,新津县在保留村(社区)“五职干部”的基础上,每个村(社区)增配2个工作岗位,让更多年轻干部充实进基层,以“强基”推动“兴村”行动计划。

增加212名年轻村干部

“新增配的社区干部可以说是层层筛选。”普兴镇党委副书记徐晗介绍,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普兴镇采取“一户一票实名推荐”的形式,请全镇每户群众都推荐一名自己认为优秀的年轻人进入候选人参考名单。“群众海推就推了100多名候选人出来。”

刚接到候选通知时,李勇还有些懵。31岁的李勇,大学毕业后在学校当过老师、在公司里做过项目经理,2011年到邮政公司上班,一步步成为公司管理中层,从没有想过去参加社区干部选拔。

直到社区书记、主任,还有社区的一些老人来找他谈话,他才意识到这是个严肃的事情。“既然是乡亲们实名推荐,就不能辜负他们的好意。”经过统一的笔试、面试,李勇成为全镇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拔第一名。

“结果出来后,我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睡好觉。”一边是正在上升通道中的工作,一边是对从小生长的故土的期盼。最直观的落差是,在公司里每月到手收入有3300元,而村干部每月收入不到2000元。

最终,李勇选择回到普兴社区,当一名最基层的社区干部。

包括李勇在内,新津从大学生志愿者、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复员退伍军人等优秀年轻人中,共遴选新聘了212名干部,充实到全县106个村(社区)中。这批年轻人平均年龄34.8岁,比“五职干部”平均年龄低6.7岁。

村里出现不少新气象

回来上班的最初两个星期,李勇说“肠子都差点悔青了。”他担任的是社区主任助理,分管党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违建、文化等。“每天一大早就要到办公室,晚上回到家就累得不想动了。”

他独自处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化解矛盾:7月底一场大雨,行道树倒下砸到一辆轿车。“去的路上,心头害怕啊。”李勇笑言,当时害怕司机“雄起”了要喊赔钱,自己不晓得到哪儿去找那个钱。到了现场后,李勇先下“矮桩”,赔不是,然后招呼了几个群众一起把树抬开,把落在车上的树叶清理干净。“没有想到司机也不说喊我们负责之类的,自己开车走了。”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如今,李勇和另一名新来的干部周洁已经能独当一面了。这让社区党总支书记廖洪大大松了一口气。

廖洪说,普兴社区加上流动人口有3400多人,之前5名干部压力非常大,补充新人进来后,带来很多新气象。“年轻人都很会用电脑、现代办公系统,现在村里每天干了些啥,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规范行政,工作有痕迹。”

李勇现在一有空就在建村民电子档案,“建起来后,招工之类的事情就能很快处理了。”

和李勇相比,兴义镇先寺村新增配的村干部陈登全有些不同——新潮的发型,格子衬衫配上休闲小西服,腕上戴着时尚手表。“我连自己都包装不好,以后怎么包装整个村?”陈登全笑言,自己就是想改变大家对村干部的外貌标签印象。

学设计的陈登全在村上干了几个月,已经有了些发展路子的思考。先寺村地处新津边缘区域,与崇州、大邑交界,但这里环境优美,有文化底蕴,“找到自己的特色来抓文化旅游,富民兴村。”

所有力量往最基层倾斜

尽管初来乍到,但陈登全已经在“村级活动中心提档升级”工程中,小试了一把“牛刀”——参与内外装修装饰的设计。

此前,先寺村村级活动中心因租用临街民房,内则稍显拥挤,外则不显眼。

今年3月,新津县探索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三值守”制度,要求县领导、部门机关干部、镇乡(街道)机关干部到村(社区)值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实现联系群众常态长效。活动中,新津县机关党工委对口联系先寺村,收集到这一问题,决定帮助先寺村村级活动中心提档升级。

“推行‘三值守\’制度,也是增强基层力量的重要手段,促使干部往基层走,把全县力量往基层倾斜,实现‘强基兴村\’的目标。”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新津县“强基兴村”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一年抓两头、二年抓覆盖、三年大提升,力争将全县10%的村(社区)培育成全国一流、全省示范的精品村(社区),30%的村(社区)培育成成都先进的示范村(社区),60%的村(社区)培育成达标村(社区),彻底消除薄弱村(社区)。

□本报记者 罗向明 文/图

新闻推荐

“成都造”地铁车今年量产

本报讯(记者王眉灵/文田为/图)3月30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邀请媒体,走进“成都造”地铁车的生产基地之一、中车长客股份成都北车有限公司探访。据悉,今年“成都造”地铁车将超过100辆,首次实现量产。2万...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