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 “雾”的脚步渐近记者带你走近气象界的“神秘客”
说起秋末冬初的天气,清晨的大雾弥漫想必是不少人记忆里首先浮现出的蓉城冬日印象。的确,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雾”的脚步也渐渐近了。雾是怎么形成的,成都的雾主要出现在哪些地点,又有什么特点?昨日,本报记者就这些与“雾”有关的问题采访了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谢娜。
雾,是指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是由水汽凝结而成,成分主要是水滴或冰晶。雾的主要形成条件主要有两个,湿度大、温度低。“成都市地处盆地,河流分布相对密集,近地层空气潮湿,加之上空常有很厚的逆温层存在起到了‘暖房效应\’,因此形成了多雾的气候特征。但到目前为止,今年秋季成都市还未出现过明显的大雾天气。”谢娜表示,就成都市本地而言,双流县和新津县因周围水域较多、湿度大,这两个地区更易出现雾。
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往往能够预知未来几天是多云还是阴天,然而,明天是否有雾却很难预知,即使是进行预报,也仅能预测到未来几个小时内是否会出现雾的短期预报。这一点,让雾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气象界的“神秘客”。对此,谢娜表示,由于雾这一天气现象的局地性要强一些,而气象部门往往是对天气大系统进行监测,因此对于雾的监测和预报确实比其他天气情况要困难和局限一些。目前,成都市气象部门对于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的雾进行监测,达到这一标准的雾称为大雾。
蓉城雾天之 “最”
持续时间最长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记载,自有记录以来,成都市大雾持续最长的一次出现在1987年12月10日。当天,龙泉驿区的大雾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20点,持续时间长达整整12个小时。陈菁菁 赵欢 本报记者 李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伶雅)昨日,市纪委通报3起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件,分别是:彭州市磁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筵偃公车私用问题。2015年9月30日,彭州市磁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筵偃在履行请假手...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