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 渐成清明之风
“祭品换鲜花”宣传点。
留下鲜花和安宁。
鲜花葬墓区。
树葬墓区。
又是一年清明时。扫墓,祭祀先祖,祭奠先人,怀念亲人,感念人生,这是民众表达亲情的一种传统。
今年清明,低碳祭祀、文明扫墓和生态祭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清清明明过清明,已成为很多人的自觉选择。
清明来临前夕,四川省民众的祭扫活动也已经
在“平安低碳”中悄然展开。除了传统祭奠方式,记者走访发现,倡导“绿色”、“环保”等形式的祭奠活动大受欢迎,“鲜花换祭品”、“生态葬”等方式也逐步得到群众认可。
低碳出行
错峰祭扫
3月28日,虽然距清明节还有一周时间,但前来新津县红豆山龙井公墓祭奠的亲属家人已是络绎不绝。据墓园负责人介绍,游人选择了错峰出行,以避开清明节当天的客流高峰。
在公墓门口,记者看到了一辆 “新津县红豆山公墓接待车”。原来,清明来临之际,为了方便亲属祭奠,引导群众平安低碳出行,省内的不少公墓都推出了“免费接送”等服务。“坐这种接待车好,能不开车就不开车。”一位坐免费接待车来公墓的扫墓者这样说。
记者走访发现,同样在广元、资阳等地的公墓,清明节前民众选择错峰出行。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2015年清明祭扫期间,全省设立了4个清明节工作部级观察点和19个省级观察点,推行平安低碳祭扫,做好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
祭品换鲜花群众点赞
环顾红豆山龙井公墓,记者发现,尽管来公墓的人非常多,但这里的香火味并不浓,前来祭奠的人少有燃放鞭炮和烧纸钱,而是在墓前摆放了鲜花。
公墓附近的商店门口也摆放了许多黄色、白色的菊花,纸钱、鞭炮等传统祭品则“躲”在店里面。
“跟往年不同,今年鞭炮、纸钱生意很冷清。鲜花很好卖,一束鲜花33元,卖得最好。”小卖部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与墓园倡导生态文明祭奠有很大关系。以前许多家属来祭奠铺张浪费严重,也污染环境,这种情况现在减少了,火烛、鞭炮都必须在指定的地方燃放,这一种习俗也正在影响农村地区,更多的人接受了生态环保的祭奠方式。
“现在流行的就是鲜花祭奠。”新津县永商镇九莲村一位姓杨的村民说,这次祭奠他只带了鲜花。
在红豆山龙井公墓,一个“祭品换鲜花”的醒目招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工作人员刘小英告诉记者,把传统的祭扫用品,比如纸钱、锡箔、鞭炮等换成鲜花,以更环保的方式祭扫亲人。家属们对以祭品换鲜花的形式也比较认可,有的人来时带着祭品,但后来都换成了鲜花。
“今天准备了70枝—80枝鲜菊花,一天下来所剩无几。送花我们一般折价送,比如对方花10元买香蜡纸,就换3枝花。”刘小英说。
今年,成都大多数公墓都推出了“祭品换鲜花”活动,反响不错。据成都长松寺公墓工作人员介绍,换来的祭品将进行集中销毁。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今年,各市、州结合本地特点开辟和完善清明网络祭奠平台,开展“鲜花祭”、“时空信箱”、“思念墙”等活动,引导群众文明祭扫,摒弃祭扫陋习,创造文明低碳祭扫的良好社会风气。
手机扫二维码网上祭奠
除了鲜花祭扫外,其它环保的祭扫形式也颇受欢迎,一些公墓还推出了手机微信网上祭奠。
3月29日,还没走进崇州市白塔山公墓,远远地就看到“关注二维码网上扫墓、祭拜,为忙碌的您节约一点时间”的标语。
“足不出户,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扫二维码,就能实现祭奠,这种祭奠方式特别适合在外务工人士。”崇州市白塔山公墓工作人员张全华说。
记者用手机扫了扫二维码,添加“白塔山公墓”后,打开界面就可以详细了解公墓网上祭奠的情况。公墓工作人员刘毅介绍,今年年内还要开放网上公墓纪念馆,在网上公墓纪念馆页面,能够呈现出有关逝者的生平、照片、视频等资料。同时还有虚拟的“放生池”、“许愿墙”等内容,可以在网上纪念馆为逝者献上一束 “鲜花”、点上一支“蜡烛”,写上一段祭祀留言等。
张全华说,白塔山公墓还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代祭”服务。“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就可以申请让我们代为进行祭奠。”不过,张全华也表示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这种模式问者寥寥,用这样的方式来祭奠的人士也很少,“毕竟亲自祭奠代表着一份虔诚。”张全华说。
杜绝火灾隐患文明祭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鲜花祭祀”的热潮下,固守传统的人仍有不少。
4月1日,记者在乐至县中天镇茅沟村看到,山上香火燎燎,不少村民在上坟祭奠。一些村民表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一传统的祭奠方式。
“我们这边乡间的祭祀主要还是以香烛、供品、燃放鞭炮等为主。”茅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在富坦言,他们也在倡导“绿色”、“环保”等形式来祭奠,但“鲜花祭”之类的祭奠方式乡间还是较少。
由于去冬今春干旱少雨,气候干燥,森林火险等级升高,给森林防火和殡葬管理服务等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张在富说,近期当地村委会的职责主要是做好宣传引导,杜绝火灾隐患,防火带必须隔离。乐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乐至林业局早已联合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在每个村委会告示栏发布“防火须知”,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坚持巡山护林制度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
谈安葬
集中安葬
节约土地
3月28日,记者在新津红豆山龙井公墓遇到了好几批来自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龙井村的扫墓者。
“我们村800多位逝去的先人长埋于此,所以这几天前来此处祭奠的亲人络绎不绝。”拿着鲜花前来祭奠的龙井村村民张世民说。
原来,2002年因城市改造,龙井村面临拆迁,在安置村民的同时,龙井村也为逝去的亲人选择了集体迁坟。村民廖勇介绍,村“两委”动员全村的村民将坟地集中安置,最终选择了新津县永商镇九莲村,建成的红豆山龙井公墓是村里的集体资产。
“这里环境好,集中安置坟墓也节约土地资源。”村民说。
“生态葬”被接受尚需时日
现在,四川省不少公墓推出了节地、花费较少的壁墓和各类“生态葬”。
崇州白塔山公墓就推出了壁墓。据这里的工作人员张全华介绍,壁墓相当于 “住楼房”,只设置一个牌位,骨灰放在龛里,价格2988元、管理费一年50元。然而,相对于整个墓区3万多座坟墓来说,白塔湖仅有的上百个壁墓数量还是比较少。
广元市雪峰公墓也开办了壁墓服务,经理袁国富告诉记者:“现在,接受壁葬方式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我们这里已经售出了几百个墓穴。其他收费更便宜甚至免费的“生态葬”却少有人选择。”袁国富说,雪峰公墓有150个“生态葬”墓穴,询问的人虽多,但真正选择的人却寥寥无几。以树葬为例,对于这种埋在树下,不立碑的方式,一般老百姓还是有点难接受。
为了推广“生态葬”,今年清明节期间,省民政厅继续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生态殡葬,4月15日前,全省各市州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绿色清明鲜花葬”公益活动,分别免费向社会群众捐赠不低于50个鲜花葬墓穴。
相关链接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 “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新闻推荐
蒲建元说:“要我打内战,我就不干。”蒲建元每日坐在小院里悠闲地抽着叶子烟。文/图本报记者丁有为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叹只有经历沧桑的老人最有发言权。一个88岁的耄耋老...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