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改工作2021年成绩单出炉 六大工作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实效
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
3月26日,成都市2022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总结2021年成都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分析2022年经济发展形势、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全年工作划重点。
会上集中表彰了2021年重点领域工作先进单位名单,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共11家)、经济稳增长工作先进单位(共11家)、投资项目工作先进单位(16家)、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先进单位(共9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共9家)、幸福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共9家)、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共9家)、保供稳价和粮食工作先进单位(共10家)。
如何看待去年经济运行情况?哪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重点政策和项目建设起到了怎样的稳定器作用?这份2021年成都发改工作成绩单给出答案。
重大战略纵深推进 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过去一年,是成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相继印发,成都纵深推进重大战略落地落实,迈上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川渝合作机制下建立的成渝双核联动制度机制,已成功签署“1+5”合作协议,有序推进28个重点领域合作事项,形成“双核联动”的良好格局。成都聚焦极核主干任务担当,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目前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464个“三带”建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49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6.4%、提升0.4个百分点,极核主干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德S11线、成眉S5线等多项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纳入多层次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等9个专项规划。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全市发改系统多措并举保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围绕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增长10条措施,支持重点企业满产增产、扩大提速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项目多投快建。去年面对国内外疫情复杂形势,成都制定出台相关助企纾困措施,聚焦企业要素供给、服务消费回稳、项目投资攻坚等6个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将精细化的服务送到了企业。例如,龙泉驿区实施重点企业“一对一”24小时用工保障服务,为一汽大众等19家企业提供用工1800余人次、促成一汽物流等32家企业共享用工676人;新都区驻企服务重点企业103家,及时协调解决用工、融资、物流运输等问题100余个。
在全市共同努力下,成都在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万亿元、增长8.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和0.4个百分点。
抓实抓细六方面工作 这些领域出成绩
数字背后是项目的有效推动和工作的落地落实。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市发改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细抓实了6个方面工作,包括建圈强链、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等。其中,部分区(市)县的表现可圈可点,为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供了参考经验。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成都正加快制定产业政策规划,确定12个产业生态圈、20个重点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链全景图谱,清单式梳理区域布局、要素短板等各项工作。同时,成都还搭建培育载体支撑,推进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推动实施“链长制”,围绕链主企业需求,实施“一企一策”专项服务,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目前,新都区依托“链主”航空工业成飞,集聚“链属”项目42个;崇州市围绕“链主”捷普科技实施精细服务,集聚100家配套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值规模超400亿元。
强化项目管理扩大有效投资,成都始终把抓项目作为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强功能、建体系、补短板,2021年大力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落地实施,114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82.8亿元,超年度计划目标18.2个百分点,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在项目促建中,成华区坚持每月召开“631”重点项目调度会,创新实施“红旗激励+红黄牌预警”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新优势新动能加快培育。成都聚焦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做强核心载体支撑,落地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其中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启用。聚焦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做强关键功能和资源吸附支撑,获批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全市国家(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累计达到44家,国家创新平台总数达到216家、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成都的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持续提升。天府机场通航投运、川藏铁路开工建设,都市圈环线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落地对日开放合作项目103个,六大国别合作园区实现总产值463亿元……成都以改革激发活力、开放拓展空间,不断增强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都坚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谋划推动“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扎实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项任务。启动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建立市、县两级碳排放核算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挂牌,邛崃市、大邑县入选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同比下降1%和2.7%。
着力筑牢宜居宜业根基,民生福祉品质持续改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52个、完成投资1904亿元,释放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422条、拉动投资约200亿元。聚焦“一老一小”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建成运营托育服务机构1514家、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2.8万张,医养结合经验被全国推广,成华区、龙泉驿区、郫都区获批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新闻推荐
发展都市经济新都区刮起建圈强链“头脑风暴”近期,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尖锋旱雪四季滑...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