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探索文体服务“4个+”开启幸福美好生活新征程
据了解,目前,新都区年均开展成都文化四季风、“快乐周末·百姓舞台”等文化体育活动5000余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881平方米,全区共建成体育场地327.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平方米。2021年,新都区文化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成功打造市级基层综合服务示范点2个,文化馆、图书馆村(社区)服务示范点位18个,“15分钟公共文体服务圈”持续更新完善,初步形成了全域覆盖、全民共享的基本公共文体服务供给保障体系。
自2020年4月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文体服务领域)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新都区通过创新“4个+”模式,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统揽,不断增强群众在文体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幸福感、获得感。□文君
“一张清单”+“一个体系”夯实“服务基础”
提高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去年8月,新都区发布了2大类19项281条基本公共文体服务清单和112项实施标准。通过服务清单推动标准成为文体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服务提供和管理保障的“指挥棒”和“基准线”,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标准发挥出了怎样的效用?针对场馆下午5点准时闭馆,而此时上班族还未下班,场馆活动人群基本是老老小小等特点,新都区明确延时、错时服务的流程内容、量化指标、运营形式等,以对外公示落实社会监督,助推场馆服务规范、高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人群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文体设施服务频次和使用程度,推动当地公共文体场馆全面告别“朝九晚五”,同时,率先在村(社区)试行“延时服务”,获得群众好评。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发“服务活力”
推动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
试点中,新都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管理协调中的主导作用,依托《流动文化服务规范》《文化专干管理规范》《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管理规范》等标准,率先实现了“两员”(区级下派至镇街道文化专干、村社区级文化辅导员)队伍全覆盖,以标准化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新都区文化馆、新都区图书馆荣获成都市“总分馆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参与有效激发“服务活力”。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方法,该区探索形成了多种社会化服务标准模式。目前全区各类文体服务机构向社会购买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已达到68.3%以上,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基层文化站(点)功能单一、设施使用率不高、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
“区域联盟”+“数字赋能”提升“服务品质”
让群众共享更多“文化大餐”
新都积淀了悠久而厚重的本土文化,如何让这些文化走出新都,成为摆在全区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试点开展以来,新都区探索运用共享经济模式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推动文化产品交流展示和数据资源共享协同,先后与重庆市九龙坡区、德阳市旌阳区和广汉市、成都市青白江区等地交流合作,建立了六城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精品文艺演出节目等,在不额外增加财政经费投入的情况下,让群众共享更多“文化大餐”。
去年9月,新都区推出了“香城文体通”微信小程序,汇聚了区域范围内线上线下众多的文体资源,群众不仅可以轻松找到服务地图、非遗展示、数字图书等多种线上资源,还可以随时了解文体场馆和线下文体活动资讯,尽享“一站式”舒心服务。
“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变现“服务红利”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试点中,塑品牌是重要组成部分。新都区用标准固化优化“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品牌活动,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资源。
“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将活动延伸到了镇(街道)、村(社区),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登台表演、观看演出、参与作品创作,真正从文化的“观赏者”过渡到“参与者”,使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去年,还以“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品牌活动为“流量”,叠加非遗展览、节庆展会、文创产品、乡村旅游等一系列农商文体旅活动,有效带动了旅游、消费市场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公共服务的同时,该区还高度重视文体产业发展,先后打造了天府沸腾小镇、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三河村、芳华桂城微马公园等文体消费新场景。其中,三河村在202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县域足球典型”称号;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更是吸引了200余名国家和省级冰雪运动员在此训练,为北京冬奥会冰雪健儿勇创佳绩贡献了“新都力量”。
新闻推荐
遂宁市4个村党组织拟被评选为2021年度省级(5A)先进党组织
(全媒体记者李佳雯)2月23日,省委组织部发布《关于2021年度省级(5A)先进村党组织评选对象的公示》,拟确定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