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成都主题活动 黑科技应急装备集中亮相 成都已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823个

成都商报 2019-05-12 01:36 大字

消防员们现场演示处理火情大型登高消防车展示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昨日下午2点,2019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成都主题活动在新都区体育中心举行,活动集中展示了成都当前的应急装备,让市民参与互动,了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消防员们也在现场演示应急技能。

上千名市民来到活动现场,吸引他们的,有大型登高消防车、应急直升机、组合式喷泵冲锋舟等大型设备,也有消防灭火机器人、侦察机器人、生命探测仪、六翼无人机、VR消防体验馆等新兴黑科技,各式各样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应急装备,将体育场整整围了一圈。

来自医院的急救人员,将心肺复苏术的标准流程,现场教给市民们。如何利用身边的消防器材自救,应对不同的火情如何处理,则由消防员们现场演示,并与市民们互动。最吸引小朋友们的,则是充气“小黑屋”,里面漆黑一片,模拟充满浓烟,让体验的小朋友们感受在烟气中逃生,提高逃生技能和心理素质。

成都市应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823个,遍布22个区(市)县的375个乡镇(街道),包括128个街道、195个镇、52个乡;覆盖面积2675平方公里,惠及人口514万人。

成都已把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攻坚2025规划”,逐步实现综合减灾标准化标识系统全覆盖,让市民出家门、出楼栋,就能自发、有序、安全、就近、快速撤离到避难场所。

目前,成都市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成都市防震减灾教育馆、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白鹿地震遗址公园、天府新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基本技能体验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特殊契约 公开买地的义和团总领

家祭与蒸尝。清末的义和团,参加人员很复杂。客家蒸尝。在成都市新都区档案局(馆)留存下来的土地契约中,有两件非常特殊的...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