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谋在新处 干在实处 以发展新理念开辟全市人社事业发展新境界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回顾与展望(上篇)

成都日报 2016-01-12 21:17 大字

这五年,是全市人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年,以改革为动力,成都市正深入推进人社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人社现代治理能力。

这五年,是全市人社领域全力推动创新的五年,以创新为动能,推进社会保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服务转型升级企业分流职工就业创业、以职业培训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这五年,是全市人社领域持续专注民生的五年,以民生为焦点,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人社工作的头等大事,在推动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不断扩大参保规模、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等方面久久为功。

五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却留下了许多攻坚克难的艰辛足迹,也交出了许多浓墨重彩的人社答卷。

——细数而下,并不是简单的成绩报盘,也不是单一的数据罗列,答卷之中,桩桩件件,有力道,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社支撑;有温度,让惠及城乡群众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

当时间的钟摆定格于此,又到了一个五年的节点——“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扬帆在即。

回望过去,全市人社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十二五”之初定下的各项目标,如今细数下来,我们已然一一遇见:城乡充分就业,社保制度公平可持续,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人才集聚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公共服务向着便捷高效不断提升……在这五年之末,这些来之不易的新成就成为了全市人社事业发展轨迹上的“里程碑”。

展望未来,在科学谋划,精雕细琢中,全市人社系统“十三五”规划将未来五年人社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一预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极大提升;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保体系加快建成;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更为合理有序;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这些预见因何而遇见?未来五年,面对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任务,增进民生福祉新要求,人社工作一头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头牵动着人民群众殷殷期盼,全市人社系统必须整装待发、破浪前行,以发展新理念开辟全市人社事业发展新境界。

“十二五”回眸

【过去五年

全市人社事业发展一马当先】

就业创业领域:

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调控机制,实现全市城乡劳动者公平享有就业机会、同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出台地方就业促进《条例》,实现统筹城乡积极就业政策以地方法规固化。

率先在全国改革就业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工作“三个战略转变”。

成都市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城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社会保障领域:

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接续,实现全市城乡劳动者平等享有社会保险待遇。

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调整机制,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每两年调整一次。

率先在全国建立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实现医疗保险从行政管理向谈判协商转变。

率先在全国推进社会保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社会保险由管理向治理转变。

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编制预算、统一调度使用。 

人事人才领域:

率先在全国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方式,将符合评价条件的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评价范围,试行“以用定评”。

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出台专业技术职业(执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职业(执业)资格与职务任职资格互认。

率先在全省出台公务员公开遴选实施细则,拓宽基层公务员选人用人渠道。

率先在全国启动国家技能振兴试验区——“技能成都”建设,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成都市推荐选手胡已雪代表中国在第42届技能大赛上获得银牌。

成都市推荐选手玉海龙代表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金牌。 

劳动关系领域:

率先在全国成为中心城区全部达标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区城市,成都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

率先在全国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成都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示范城市。

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出台实施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的规范性文件。

创建首批“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新都区获批“四川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率先在全省完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信息化建设。

率先在全省开展创建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县工作。

【关键词:就业创业】

城乡发展一体化就业促进体系基本建立

充分就业和推动创业取得重大突破  

数据点击:“十二五”期间,全市城乡新增就业166.46万人,年均增长33.29万人;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就业创业培训83.1万人,年均增长16.62万人。 

“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城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毫无疑问,这是对成都市人社工作在推进充分就业和大力鼓励创业方面的殊荣和肯定。

五年以来,成都市稳定的就业形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持续增大。社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上升,突破820万人,较“十一五”末增加9%;就业结构更趋合理,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20.3∶33.2∶46.5优化为2015年的16.5:33.8:49.7。

同时,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城乡发展一体化就业促进体系加速形成。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出台并实施地方就业促进《条例》,实现统筹城乡积极就业政策以地方法规固化。在全国率先建立技工教育集团,就业培训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入,持续开展系列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创业天府”专项行动计划,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调控机制和动态监测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健全的就业援助体系确保特殊人群就业更加便利。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出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动机制逐步完善。着力兑现“不挑不选,两个工作日帮助就业”社会承诺,建立起对全市所有有援助要求城乡劳动者就业援助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起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规模性失业的专项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关键词:社会保障】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社保制度体系全面形成

全民参保和待遇提升取得突出成效  

数据点击:“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均新增参保44.5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基本医疗保险年均新增参保49.8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 

经过五年的长足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最终在成都市全面建成。通过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架构、相互衔接、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成都市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公平可持续。

与此同时,参保扩面成效显著,总体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规模分别达到570.75万人、620.84万人、332.30万人、346.11万人、366.14万人和325.58万人、707.6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2.74万人和249.11万人。

在社保待遇方面,成都市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也明显提升。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领取人员人均月养老金分别达到2587.96元和398.42元。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加上大病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71.01万和59.6万。  

【关键词:人才集聚】

人才开发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西部人才聚集高地基本形成  

数据点击:“十二五”期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31.01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35.3万人,分别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1.4%、71.4%;全市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7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9人。 

成都市推荐选手玉海龙代表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金牌,实现中国代表团金牌“零突破”。可以说,这是一次标志性事件,更是成都市人才开发体系更加健全的一个“缩影”。而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体系,五年以来,成都市出台了系列人才培养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同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市技师学院被人社部确定为首批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还率先在西部地区启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公需科目网络在线培训。

在人才引进方面,成效也分外显著。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成都市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计划,进一步优化完善外国专家来蓉许可办理流程,开展“金沙友谊奖”评选表彰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7500余人,其中,海外人才500余人。

当然,人才评定体系的日趋完善也是成都市人才工作的亮点之一,据了解,成都市率先在全国试行有突出业绩人才专业技术职称“以用定评”。同时,还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试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执业)资格与职务任职资格互认。而对初中级职称评审试点推行“以用定评”的新型评价模式,更是受到人社部充分肯定。 

【关键词:劳动关系】

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劳动合同用工及收入分配更加规范 

数据点击:“十二五”期间,全市全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3.5%,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90.5%;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7%,劳动保障“两网化”工作达标率保持100%。

据了解,过去五年,成都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成为中心城区全部达标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区城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实施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还被评为了全国首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示范城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全市创建市级以上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商务园区)38个、和谐乡镇街道(社区)345个、和谐企业1457户、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区、县(市)17个。

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相得益彰的是,通过稳慎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都市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有序,收入分配体制机制也更加完善。据了解,“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51681元,较“十一五”末增长21166元;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500元和1380元,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650元和600元。

具体而言,五年以来,成都市初步建立了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基本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定期正常调整机制,同时,建立了工资支付保证金及应急周转金制度,制定出台了《成都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标准(试行)》,形成了工资集体协商分类指导、激励约束、服务监管和宣传引导机制。  

【关键词:公共服务】

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基本实现  

数据点击:“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3435个,标准化率达到100%。  

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都市,“十二五”期间,人社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通过出台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建成。推进业务数据向上集中、公共服务向下延伸,75项就业社保业务实现村级以上服务机构共同经办。

同时,成都市人社基本公共服务还迈出了向现代治理的步伐。据了解,五年来,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监管与决策组织架构,推动了人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设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医保实时在线监控、医保智能辅助审核、社保决策分析、就业培训监管等信息系统,全面推进制度化管理、智能化经办和现代化治理。

“十三五”展望

未来五年

全市人社事业改革发展

四大工程

“互联网+”惠民服务工程

按照“强管理、优结构、重服务、保安全”的原则和经办服务、制度运行分析与监控、决策辅助“三位一体”的成都市人社信息系统顶层架构,建成覆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业务信息化需求,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精确管理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实现功能齐全、数据共享、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一体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工程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保业务基础数据库;推进社保业务“一站式服务”,建设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推进就业社保业务档案标准化,实现全市社保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全市社会人才数字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创新社会人才档案服务方式。  

“技能成都”建设工程

开展新型学徒制和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培养技师试点,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革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及高技能人才、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技能人才信息平台建设,培养产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按年对全市紧缺急需行业中的技师、特级技师开展专项培训。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工程

以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为主线,把引领大学生创业放在创业工作首位,坚持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就业创业良性互动,为成都市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提供重要支撑。

全民创新创业基础日益坚实,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愈发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依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现代治理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便捷普惠……未来五年,蓝图绘就,形势向好,种种预见可期可盼。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托举梦想。”在市人社局的筹谋之中,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能察知于微,从精细之处着手,更能着眼于大,从全局之中考量,一步一步,坚实的朝着全市人社“十三五”发展目标迈进。

就业优先 创业带动

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将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应对失业风险,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具体而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建立宏观经济决策的就业效果评估机制,健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指标。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强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围绕成都市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同时,突出抓好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完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加大对创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鼓励、吸收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园区,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园区,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乡镇、村(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室或创业服务窗口,强化创业基层公共服务。

在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未来五年,成都市将完善职业培训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管理,研究制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推进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创新技工院校和高职院校结合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制度体系。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入实施系列培训就业行动计划,不断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建立技能劳动者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重点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出国(境)培训交流和国外高技能专家来蓉带徒传技,打造技能品牌赛事,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网络。大力推进国家技能振兴综合试验区——“技能成都”建设,形成技能人才规模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服务经济发展作用增强的新格局。

据了解,创新人才聚集服务机制体制也是成都市人社事业“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明确将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完善引才引智政策制度,定期发布“成都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积极选拔、培养符合全市发展战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家队伍,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博士后管理制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复合型、战略型青年拔尖人才。建立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通过“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计划和“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促进海内外人才交流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成都市还将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按照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激发培育市场需求的要求,建设西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地。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充分保障、市场经营性服务逐步壮大、高端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参选本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名录。

增强公平性保证可持续性

健全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未来五年,成都市将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社会保险制度将不断完善。具体而言,将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优化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程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同时,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突出大病保障功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探索实施医保医师制度。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规范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经办管理,提高经办管理水平。在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方面,将推进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探索将生育保险合并到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径和方法。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据了解,未来五年市成都市还将推进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通过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建立社保扩面、稳定参保和监督检查常态化管理机制。落实公共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责任,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完善农村居民利用耕地保护基金补贴参加养老保险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扩面征缴。

同时,健全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健全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调整机制,统筹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健全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医疗保险待遇差距;适当提高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水平。

规范秩序 缩小差距

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毫无疑问,如何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也是“十三五”期间全市人社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成都市将按照“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思路,加强调整劳动关系的体制、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劳动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安全健康得到切实保障,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据了解,未来五年,成都市将积极规范劳动合同用工,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严格依法开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日常监管,全市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比例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要求。继续加大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力度,加强对企业用工情况的动态监测,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增强企业工作岗位稳定性。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同时,依法保障企业职工权益。落实工资支付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进一步健全欠薪治理体系,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指导企业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办法,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健全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保障职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在加强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方面,成都市将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深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建立工资支付不良信用单位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司法联动常态化机制,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誉评级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效能。

此外,成都市还将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机制,以增加低收入职工收入、规范分配秩序、缩小分配差距为重点,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具体而言,未来五年,将改革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完善最低工资标准选择机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等四项制度。探索发布行业工资指导线,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国有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制度。

覆盖城乡 便捷高效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均等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持续推进。具体而言,将按照“服务项目向下延伸,服务规范全市统一,服务标准城乡一致”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均等化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据了解,未来五年,成都市将筑牢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进一步健全优化全市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场地、设备(设施)、人员配备,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和设备(设施)的运维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区(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各层级的事权划分,拓展延伸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城乡“全域经办”。

与此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依托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推进“智慧人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工程建设,建成全域覆盖、架构科学、功能完备、共享协同、运转高效、安全稳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推进社保经办服务“综合柜员制”。健全跨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协同机制,做好成都市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省级集中建设信息系统的衔接和对接,深化部或省级研发部署的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网上人力资源市场等信息平台的联网应用。

此外,在公共服务建设上成都市还将协调推进区域合作。强化首位城市责任担当,持续抓好成都经济区、成都同甘孜、阿坝等市州的就业社保区域合作,共同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劳动者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就近就地维护,积极为区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白晓 文/图

【谋篇布局2016】

未来五年,纵观之下,全市人社工作多处着笔,重点颇多却脉络清晰。将我们的视线逐渐拉近,聚焦于“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这一年,全市人社工作将“紧盯”那几处,以期实现良好开局。

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人事制度、工资收入分配、和谐劳动关系,六大板块协同推进——这是市人社局给出的答案。既已成竹于胸,践之于行刻不容缓,2016年全市人社工作早已悄然铺开。

就业创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更大力度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建设;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和“综合柜员制”试点,健全以网上经办为重点的经办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付费方式、异地结算、费用谈判、门诊血透支付方式、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改革,配合推动“医养结合”改革,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服务协议签订管理办法,深化医保信息化建设。

人才工作——开展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加强院士(专家)服务工作站、新型人才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配合卫生、教育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新型人才评价方式,研究制定社会人才职称评价办法。加快“技能成都”建设,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筹备成都经济区职业技能竞技大赛等竞赛。优化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管理模式,完善在蓉境外人员社会服务体系,培育重大引智成果,探索建立引智成果共享体系。

人事工作——做好2016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和招聘工作,完善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抓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贯彻执行,提升公务员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

收入分配——研究制定成都市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稳慎推进改革工作。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做好实施乡镇工作补贴相关工作。

和谐劳动关系——拟制成都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及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有序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和劳动合同制度落实,加大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力度;加强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建设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以及非建设领域企业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织路助城北交通网络形成 治河显城北宜居宜人之态 “北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北城“新生”承载基础

如果说,四年前的那个2月,是北城新生命周期的开始;那么,此后的实践则是北城逐渐生长、再臻成熟的生命历程。四年“北改”,北城正在用现实告诉我们答案——从规划蓝图到建设完成,未来北城的面貌正日益清...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