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是记者 我见证,我深入,我感动

成都商报 2015-11-08 18:52 大字

今天,是第16个中国记者节。

虽然是周末,但这一天,我们仍然会拿着采访本、录音笔,背着照相机,奔走在城里乡间,奔走在你的身边。

即将过去的2015年,我们始终站在成都发展的潮头,记录着这座城市每一次前进和跨越,传递着她的每一次欢欣和鼓舞。我们依然一如既往地专注着城市每一个角落,关心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无论资深还是新兵,每一天,我们都怀有一份共同的热爱与理想。

见证,所以热爱

对记者们而言,每一篇采访,都是对城市成长步伐的见证,而每一篇报道,都是对成都热爱的传递。

作为一名耕耘成都交通行业5年多的记者,东北小伙张舒用1000多个日夜,用双脚几乎走遍了成都每一个地铁工地、高铁站点、高速路口,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座城市时空距离的变化。而见证的同时,他也深深爱上这座距家乡几千里的城市,在这里扎根,随这里成长。

从2010年9月踏上成都第一条地铁线的试乘车,到全程见证二环快速路的第一个桩基打下、第一个桥墩矗立、第一片箱梁落成,乘坐第一班二环路快速公交看着崭新的成都慢慢苏醒,再到跟随地铁2号线西延线、东延线第一列车将采访的足迹延伸到犀浦、龙泉驿……张舒说,自己很幸运,能跟随这座城市一起飞速成长。生活中,高铁、地铁、有轨电车、高速路网,已经成为他最熟悉的朋友。在他眼里,轨道交通形成的巨网如血脉一般打通城市的地上和地下,拉近人们的时空距离。

就在这周四,他上午赶赴地铁三号线北郊车辆段,见证首批从长春坐着火车转汽车的3号线一期地铁列车抵达成都;当天下午又驱车几十公里,赶往即将通车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走进工地为市民带回《二绕年内全线通车 相邻区市县10分钟抵达》的好消息。

“越是与成都交通接触,越会感觉与这个城市紧密相连。”张舒说。

有着10多年记者经验的韩利,是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的核心记者。他用自己的笔,记录着成都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个创新举措。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是他这一年一直关注的事情。去年11月,成都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公开征求建议,最终,确定了今年的204个民生项目,这比去年新增30个项目,项目总数创下历史新高。

通过民生工程报道,他走进了成都主城区的近百个社区,更走近了成都区市县的村镇。这一年,他看到新都区新繁镇玲珑锦苑新农村综合体的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看到三圣街道的粉坊堰配套公办幼儿园开建,看到天府新区公兴镇祥龙湾的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已然封顶……从清晨到夜晚,从田间地头到项目工地,成都商报的记者们见证着这些民生工程项目从蓝图变成了现实,把这种幸福感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传递给广大市民。

深入,所以感动

对记者而言,“深入”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深入,才能触及事件的真相;也因为深入,才能感知深沉的感动。

今年9月下旬,随着深度报道“援藏教师裴丽娟”这一采访任务的启动,成都商报要闻部年轻的女记者王垚踏上了丹巴之行。出发时,她没有想过藏区可能的疾病威胁或是路上正发生的泥石流,她唯一思考的是,援藏、支教、扶贫,为这些事业而默默付出的干部、教师们,谁不有着感人的大爱之心,谁不有着万千令人动容的故事经历,谁不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奉献牺牲。如果记者的采访流于表面,难以引来共鸣,更愧对于干部教师本身的汗水与付出。

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从细节与点滴中传递感动。在丹巴采访的那一周时间里,这个20多岁的女记者随着裴丽娟翻山越岭,踏上了一同支教援藏的旅程——一步步翻山越岭到大山深处的村小送课上门,为贫困的孩子寻找帮助;一起去学校工作,一起吃饭,一起交流,亲身去看去感受藏区的一切……她同裴老师一样,深刻感受到了藏区孩子们对教育的渴望,对关爱的渴望。那些最终发在报纸上的动人故事,都是记者积累下的无数感动。

为了让边远山区的群众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成都商报发起了“秋冬暖心行动”。10月29日,成都商报摄影部资深记者王勤,收好行囊出发前往凉山州金阳县。由于金阳县地处大山深处,西昌到昭觉这条必经之路又在大修,短短200公里的距离,他花了近两天才到达。

用手中的相机,王勤记录了孩子们拿到衣服时天真的笑脸,这是给记者最好的回应。辛苦,但给大山中孩子们带去了温暖,也给王勤带来了一份作为记者的自豪感。自发起“秋冬暖心行动”以来,金阳县点点爱公益助学服务中心收到爱心包裹近300袋、近两万件过冬衣物。这些爱心物资已及时分发到了马口村、特普洛村、黑竹洛村、新寨子村等地村民手中。在王勤看来,这个冬天看到孩子们不冷,他心中也装满了温暖。

推动,所以自豪

在更多的日常报道中,记者们每日奔波在社区与街道。推动城市的每一份进步,都是他们的自豪。

成都商报社会部记者康耕豪,入职只有近4个月,还是一个媒体新兵。带着梦想和激情,他走进了新闻战线。康耕豪一直在跟进“民声直通车”栏目。通过这个平台,康耕豪每天面对的都是最普通的成都市民,他们通过电话向记者诉说自己遇到的烦恼,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求助和投诉的问题很琐碎,各种家长里短,可这些“小烦恼”在生活中造成的影响却不小,道路坑洞、鬼饮食、窨井盖响、噪音、停电、车辆乱停、健身器材损坏等,看似小事,却都和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事情虽小,但对于每个来求助的市民来讲,却件件都是要紧事,带着这份责任和担当,康耕豪努力着,因为心里装着的是每一个市民的问题。碰钉子、拒绝采访……各种困难对于康耕豪来讲是家常便饭,一次不行就两次,这个办法不行,就再想办法,因为康耕豪知道,他是为一个市民,或者一群人来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终大部分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每当有市民打电话或发短信告诉他,因为成都商报的介入,使情况得到改善,向康耕豪表示感谢时,康耕豪的内心感受到的是一种满足和安慰。帮助市民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走进社区,关注民生,并通过报道改变现状,这更是康耕豪工作下去的动力。成都商报记者

新闻推荐

打造汽车市场集群 晨明集团“六港同庆”购车节献礼

11月20日上午,晨明集团集合旗下晨明爱家居总部港、都江堰汽车总部港、龙潭汽车总部港、商用车总部港、汽摩总部港、工程机械总部港开展“六港同庆”献礼新都,并举办了大型“商用车(卡车)、工程机械购...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