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无声湿桂花
一勺桂花熏林盘。
岷江村桂树。
成都号称芙蓉之城、龟城(具有龟甲一样的街巷布局),从植物着眼,老成都具有以木芙蓉为核心、“东桂西梅、南松北竹”的草木生态格局。近日与几个朋友喝茶,有人提到成都“五桂桥”地名来历,说如今常见金桂、银桂、丹桂,其实成都以前还有粉桂和罕见的墨桂,因此才有“五桂桥”的老地名。
□蒋蓝 文/图
< 蓉城也是桂树之城 >
成都也是一座桂树之城。这有三种说法,一是在唐代韦皋镇蜀期间,在城南锦江西岸广植桂树千亩,桂中有溪名桂溪,桂溪上建桥名高攀桥,意为蟾宫折桂,寓意状元及第。二说后蜀孟昶在城南锦江西岸营造桂花苑。有诗云:“两岸芦苇已白头,有花怒放如锦绣。由他绚丽桂溪庄,占断城南十里秋。”三是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献王),对桂花情有独钟,蜀王宫桂影重叠,花香四季。献王另在蜀王宫之东南建桂王府,府内建石拱桥名桂王桥。在城南锦江西岸营造桂林,桂林之水便名桂溪,溪边之屋便名桂溪庄。《华阳县志》载:“治东南城外十里,明蜀府中涓所建,蜀王常游玩于此,所谓桂溪庄也。”因此,从地名里可以发现桂树的踪迹。
桂花树在南方分布广泛,变种很多,一般按花色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但的确有一种墨桂花,颜色似茄子色,也许是一种病属的变异。10年前,我的住房装修好后,打理花园,购买了一棵30年树龄的银桂树,枝繁叶茂,足有5米多高,树冠直径六七米,园林公司动用了一台吊车才把桂树种植到花园里。桂树移栽的第一年没有开花,第二年怯怯地开出一些,就像藏匿在水草深处的弹琴蛙的眼睛。第三年,它终于醒过来,开始旁若无人地烂漫,挥洒一地,用一团过于艳丽的香,醉了常在树荫下读书的我。
王力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认为,古人所谓“桂”指的是肉桂,而非后人以为的木樨。古代医学均认可肉桂的药用价值,而木樨则难与之相比。肉桂属樟科,树皮入药可治阳痿、痛经等,树高可达12—17米(而属木樨科的桂花树则高可达7米),似更符合传说中月中桂树高五百丈的神话。桂,从木圭声,古训为惠切。圭乃是上圆下方的礼器,这暗示了桂的得名出于一种古人对木质的敬重。宋朝范成大《桂海志》说: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陆佃在《埤雅》里进一步细化了桂与礼仪的形象化演变过程:“桂犹圭也。宣导百药,为之先聘通使,如执圭之使也。”也就是说,百药当中,桂树就像一个庄严的礼仪榜样。由此可见古人的美学观,他们赋予庄严肃穆之物的比附,还是宫廷与体制化的,双手执圭一心爱圣,不然就不美了。此时,我抬头仔细打量庭院中的桂树,一派雍容气象,它从来没有谄媚之意,倒是观者把自己的心思强行粘贴到树身,成了厚脸皮。
< 岷江村的桂花“香径” >
透过书院外曲折的绿道,一个身材高挑的身影快步而来。那是陶勋花,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的党委书记。
陶勋花是一个有丰富阅历的人。她微笑里透出了一种掩饰不住的刚毅之色,难怪村民们悄悄称她为“铁娘子”。她向大家侃侃而谈,详细介绍了岷江村桂花文化的前世今生,以及探索出的一条芳香馥郁的乡村振兴之路。
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对苗木需求量大,岷江村的村民借势发展花圃、苗圃种植,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道路。2010年,正赶上苗木业的低谷期,村民挣钱越来越难,人际矛盾多,加上村里基础设施落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谋出路……当时的岷江村是寿安镇15个村里不折不扣的“尾巴村”。
几十万棵桂花树毕竟是岷江村的命根子。通过考察调研,陶勋花与村民商量决定依据原有的桂花发展“阳台经济”和私家车的“后备箱经济”。一部分桂花培育盆景,一部分留着为乡村旅游造景。这样,岷江村的桂花经济逐步转型,初步实现了“桂文化+”的发展模式。现在打造出一条几公里的桂花大道……借助乡村绿道,紧靠桂文化,让岷江村的旅游、文化、文创更具吸引力。
我们谈到了发源于川西坝子、诞生于古蜀樊乡的林盘。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建设是成都生态价值转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岷江村的九坊宿墅项目在建设时就将“宜居”摆在了首位。为盘活闲置院落资源的同时留住村民,在最初安置村民时一大原则就是“原住民不离开项目,农民与项目共生”,同时探索推出5种安置措施。九坊宿墅的示范院落在安置时采用的就是“背靠背”安置,即在农民宅基地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切割部分面积用于经营,以实现产居的协调融合。村民通过与项目合作,将身份转变为房东、业主、股东,最终实现多路径增收。这个“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已在岷江村落地开花。乡村旅居项目都很好地融合了岷江村的传统文化,也很快便成为朋友圈一房难求的网红,更成为温江北部特色酒店产业的典范。
如今岷江村拥有很多“第一”:2018年10月,全国第一所乡村美学设计学院落户岷江村,该村也是温江最美“四好村”之一;寿安镇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桂花种植基地,而岷江村就拥有几十个品种、上百万株桂花树,是当之无愧的“桂花王者”……
< 赠人桂花,手有余香 >
有人说,古人非常相信桂枝的威力,因为它一直在礼仪中大显身手。
我感兴趣的是,桂又称木樨、岩桂和梫,梫是什么意思?梫即是木桂,郭璞指出:“今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叶似枇杷而大。”《吕氏春秋》就指出桂枝之下无杂木。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一般人就放过了,但细心的沈括来了一番“桂木考古”,他在《梦溪笔谈》里写有《桂屑除草》一节,指出杨文公《谈苑》记载南唐后主厌烦清暑阁前长草,徐锴就让后主把桂树枝的碎屑撒在地上的砖缝中,多年生的杂草就全死了。并说《吕氏春秋》上提到“桂枝之下无杂木”。大概是由于桂树的气味能蜇死草木的缘故。但桂树能杀死草木,自是它本来的特性使然,它并不用气味去蜇草木。
听我这么一说,陶勋花指着桂树下的菊花说:“你们看,菊花长得好好的,看来古人明显夸大了桂树的威力。某年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其堂弟白敏中也中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古人有互赠桂花的美好风俗,苏轼曾有《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佳作一首。既表达了两位儒者的君子之交,又借折桂赞美了琼枝天香的桂花,可谓赠人桂花,手有余香。”
岷江村每个周末都有一次群众文娱活动,每个月举行一场大型民俗活动。这天,岷江村恰好在举行“办九碗”活动。川西坝子的人将赴宴叫作“吃九斗碗”或“吃九碗”,村民与游客混搭,其乐融融。坐在桌旁,陶勋花举起桂花酒,说了一番话:“在我看来,岷江村的今天仅是一个开始。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把岷江村的乡村振兴做成一个样板,带动更多的农村区域共同发展,把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村民留在家乡,大家携起手来齐心振兴乡村。通过大家努力,岷江村能够做到不管任何区域都可以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本。”
新闻推荐
将“提醒服务”打造成温江金字招牌 以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温江区政务大厅,帮办代办人员为老年群众提供全程陪伴服务摄影张志强在温江遥望雪山摄影田相和温江政务服务人员为企业开...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