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就是他的“制冷剂” 刑警卿龙报名世警会九球项目,打台球10多年让他变得更细腻冷静

成都日报 2019-04-10 01:37 大字

卿龙在训练中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孩子也睡下了,卿龙换上轻便的衣服,和老婆打声招呼便出门,前往心心念念的台球俱乐部。卿龙习惯在晚上打球,这是一段和台球独处的时光。忘掉烦心事,暂时从工作的紧张感中脱离,专注到每一杆每一球,整个人都沉了下来。

卿龙是温江区公安分局的一名刑警,这是一份“拼命”的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34岁的他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台球是卿龙重要的伙伴,陪伴他克服工作压力,理清生活的乱麻。2019成都世警会,卿龙报名参加了九球项目,他笑称这是一个孤独的比赛,因为台球在成都比较小众,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有没有队友,也不清楚对手的情况,只能自己先练着。

初遇台球

只觉得穿西服打球特别帅

卿龙从没想过要当一个运动员,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开始打台球是20岁以后的事。2004年,卿龙在电视里看了一场亨得利的比赛转播,从此迷上了台球。

刚开始,卿龙只是觉得穿西服打球特别帅,站在场上非常绅士。然而,接触之后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台球太难了!入行门槛高,很多人打着打着就放弃了,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卿龙告诉记者,一个球有12个点,打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球的轨迹完全不一样,打一千盘,也没有一样的局面。这些年来,卿龙一直打斯诺克,除了准度高、走位好,斯诺克还要求选手布局谋划,高手每打一杆,脑子里想的都是之后很多杆的变化,像下棋一样。卿龙谦虚地说,他一般就想两三步,想多了也没用,想得到打不到,影响台球走向的因素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完全控制。

台球看似简单,但越钻研越复杂,讲究的东西很多。比如,每个人都有习惯的姿势,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遭遇瓶颈,要改回来很困难。练习台球几年后,卿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不是专业的运动员,纠正姿势基本靠模仿。国内台球比赛转播的不多,我都是到各种体育网站上找高手的比赛视频,录下来自己对照着练。我主要学的是戴维斯和亨得利,融会贯通之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姿势。”卿龙说。

打球多年

台球让他更细腻冷静清醒

虽说没有两盘完全相同的局面,但多训练的好处显而易见,“平时练得多,在比赛中会突然碰到似曾相识的布局,这时经验会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卿龙说,专业运动员一天要打8小时,业余爱好者肯定不可能。卿龙平时工作繁忙,家里事情也多,练习大多安排在晚上,孩子睡觉后他才出门。

作为一名刑警,随时都要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一个错误的判断就可能丢命。在工作中,保持冷静调整心态尤为重要。常打台球让卿龙保持冷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年轻的时候性格很浮躁,容易冲动,打台球之后明显变得细腻了,行动之前要思考,走一步看几步,任务结束之后还要总结,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要处理得更好。”说起台球带给自己的收获,卿龙滔滔不绝。这些年来,台球已是卿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台球让他心平气和地去处理麻烦事。

世警会报名开始后,卿龙马上查看了项目,很遗憾,并没有他最熟悉的斯诺克,只有九球。“说起来都是台球,但斯诺克和九球打法差别太大了,技战术完全不一样。”卿龙无奈地说,比赛近在眼前,要系统训练九球肯定是来不及了。卿龙觉得自己的准度是优势,简单地走位学一下,再好好练练开球,其他的随机应变。“九球第一杆是优势方,用固定的力量固定的杆法打,球的走位能够大致控制,我现在正在练。另外一方面就是找高手打比赛,输球不怕,就是要训练自己在逆境时的抗压能力。”卿龙表示,报名之后有了目标,打球更来劲了,希望能拿一个好成绩。

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

新闻推荐

好有爱!温江这家“超市" 不做买卖只做服务

志愿者为老人按摩志愿者帮助居民收拾屋子受访者供图超市里分门别类摆放着志愿者的卡片特殊超市超市...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