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让“脑洞”成为现实 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7大奖项出炉

成都日报 2021-12-20 01:49 大字

小科技迷体验科普活动

12月19日,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举行,科学影像专项奖、科学幻想绘画专项奖、科技实践活动专项奖、科技辅导员专项奖、优秀组织奖、科协主席奖、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大奖项获奖名单出炉。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37届以来,每年共有约3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赛,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已成为成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品牌。

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联合主办。本次大赛自4月1日启幕,全市23个区(市)县、800余所学校、33万名师生在六大类别的比赛中登场亮相,并有33527名学生提交的3111件参赛作品进入成都市市级决赛。

记者了解到,机械式自动旋转门装置的研制等5项发明获得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智能杂粮配料机等10项发明获得科协主席奖,乒乓智能训练机器人等10幅作品获得科学幻想绘画专项奖,净水器原理等10幅作品获得科学影像专项奖,疯狂过山车等10项实践活动获得科技实践活动专项奖,循环飞球等10个项目获得科技辅导员专项奖,双流区科协等15个单位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

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人工智能、医学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蓉城少年们正用科学,让他们的“脑洞”成为现实。

创意来自好奇,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中,粗粮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如何让粗粮配比更科学?树德中学学生吴承阳发明了智能杂粮配料机。该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特色算法,实现智能粗粮配比,系统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以来,青少年不仅能通过大赛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要让孩子们在参赛过程中尽早地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成为国家科研的后备力量。”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颁奖仪式开始前,本次活动根据大赛主题在外场设置了宇宙空间站、科学画未来、机器人部落、科学大秀场、编程实验室5大科普实验互动体验区,让孩子们在体验互动中探秘科学,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进取心,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喜欢科学、追寻科学。

本报记者 宋妍妍 市科协供图

新闻推荐

双流区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在深圳举行双流区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人才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程文雯)12月8日,由...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