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做好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减法”以产业“加法”服务“双碳”

成都日报 2021-12-09 01:10 大字

氢燃料电池车“奔马”

近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如何推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实?成都提出,在共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上,要探索实施“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发展模式,协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集群,协同布局锂电材料、晶硅光伏、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绿色产业,依托德眉资共同打造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构建协同合作的产业生态圈。

在做好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减法”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的“加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局,成都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赛道上,已经加速冲刺。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推动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考量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在布局低碳产业、开展降碳行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取得突出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城市环境更加宜居,荣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产业风口

成都零碳能源产业迎来全新机遇

“‘双碳’从愿景到落地的转变,标志着社会经济将因此迎来重大变革,新一轮能源革命已大幕拉开。”德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电网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双碳”的本质就是用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将推动整个社会动力的转变。而在能源替代过程中,势必会导致传统行业和技术的淘汰,同时也会催生出新的产业风口。其中,扩展氢能源的使用范围,是当前可以重点考虑的方向。

发挥清洁能源及高新科技产业优势,成都已“氢”装上阵。

走进新津区的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的生产车间,色彩简洁、造型大方的公交车特别吸引眼球,“极简白”搭配“科技黑”为主基调,洒脱大气。

这是银隆今年下线的氢燃料电池车“奔马”,也是该公司在成都氢能产业布局的第一个产品。

成都银隆副总经理袁良明介绍,“奔马”搭载了银隆自主研发的氢钛动力总成技术,集成了氢燃料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与钛酸锂电池的高功率密度优势。其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排放物为水,无其他污染性排放物存在,具有噪音低、效率高等特点,现已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氢能源开发利用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而成都已抓住风口。当前,成都已启动“绿色氢都”建设,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氢储运加注装备)正式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建设,落户成都,将重点开展氢储存、运输、加注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关键装备的产业化以及相关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方法标准化的研究,并进行技术试验、孵化、示范、推广,推动成果工程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更是给成都氢能产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成都市科技顾问团专家表示,成都作为唯一一个上榜我国主要城市(不含县级市)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榜的西部城市,凭借水电制氢成本优势和燃料电池电堆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已形成了覆盖氢气制备、储存等环节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绿色制造

成都清洁能源占比升至62.6%

今年9月,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来临之际,双流区、金堂县等8个区(市)县与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企业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碳中和、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涵盖产品研发、智能制造等环节,协议总投资445亿元。

这批重大项目落户后,将推动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规模能级、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成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次签约也是成都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成都瞄准重点产业细分领域,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分别增长24.3%、13.6%、10.1%,先进制造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以“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以“加法”壮大绿色产业。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体系。为此,成都强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基本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推动多个天然气综合能源项目落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到14.5万辆,建成充电桩2.8万余个、充电站701座;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意见,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70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百台以上规模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的城市。

强化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数据显示,成都的清洁能源占比从2015年的56.5%提升至62.6%,优于全国38.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十三五”期间累计降低14.24%。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吴怡霏 成都银隆供图

新闻推荐

父母首次坐飞机,女儿在父亲背上贴纸条“劳烦帮一下” 一路受关照 两老顺利抵达成都

近日,来自成都双流的孙女士上了热搜,在社交平台上,她已获得超过50万点赞和2.5万条评论,还接受了央视新闻的采访。这源于她给...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