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每天超9万人次在成都都市圈跨城通勤

成都商报 2021-12-18 01:45 大字

德都高速

每天早上,王胤都有一套紧锣密鼓的行程:从成都东站出发,坐上7点42分的高铁,在车上睡个回笼觉,8点14分抵达资阳北站,赶上8点半的上班打卡,时间刚刚好。到工作结束,反向流程再来一趟,晚上就能在成都享受家庭时光了。王胤是生活在成都和资阳之间的“候鸟族”。在成都都市圈内,许多人选择过着像王胤一样的生活,每天穿梭于双城之间。

基于都市圈内城际线、市区快线轨道交通网络快速发展,城市的通勤空间边界不断扩张,跨城通勤的现象也日趋显著;而是否建成1小时通勤圈,被视为都市圈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日前发布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聚焦构建双城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全面增强成都都市圈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功能、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改革系统集成和内陆开放门户功能、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同城化发展水平,做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该规划明确,要统筹布局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构建轨道交通1小时通勤圈。

而根据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识别,成都都市圈内目前日均跨城通勤量超过9万人次。可以预见,伴随着轨道上的通勤圈建设推进,成都都市圈内产业协作和公共服务共享的水平提升,圈内“候鸟族”将会持续增加。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日均9.6万人次 到双流的最多

目前,成德已率先实现动车公交化运营,日运行动车超52对,平均发车间隔控制在20分钟左右;成眉间日开动车达37对,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27分钟,动车开行基本实现了“公交化”运营;成资动车最短发车间隔缩至5分钟。此外,成都都市圈内还开通了10条城际公交线路。

智慧足迹长期观察都市圈内的人口流动,基于手机信令识别人的工作地和居住地。以2021年6月的日均通勤人次为参考,成都都市圈内每天有9.6万人次(含往返)跨城通勤。

其中,由德阳、眉山、资阳流入成都市域的通勤者有4.6万人次,显示出成都对于周边地级市的就业吸引力。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跨城通勤者更愿意选择城际毗邻地区就业。从行政区来看,双流区是最受跨城通勤族欢迎的工作地点,终点为双流区的跨城通勤者为8000余人次,其次为青白江区。流入成都市域跨城通勤者的前三位居住地分别是德阳广汉市、眉山仁寿县和眉山彭山区,前两者也是成都人选择跨城通勤的首选区域。

成都作为都市圈内唯一超大城市的极核效应,也反映在通勤圈上,其余3市之间的人员互动人次呈断层式降低。

跨城通勤 都市圈一体化的标志

跨城通勤率有多重要?几乎所有国家的都市圈判定标准都离不开通勤率这一核心判定标准。据伦敦交通局统计,每日从周边城市流入伦敦通勤的就业者数量约为81万人,从伦敦流出至外围地区通勤的本地居民约为35万人。

放眼国内,跨城通勤被视为都市圈一体化的标志。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将都市圈界定为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0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 》同样把1小时通勤圈作为都市圈的重要识别标志。

近年来,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群内跨城通勤现象日趋显著。在极光大数据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中,广州的跨城通勤人数占比6%,位列全国第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智慧足迹编制的《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显示,上海市域与周边的苏州、嘉兴、无锡、南通等地级市本年度跨城通勤者折算实际人数达7.66万人次以上。

“通勤圈的建立,意味着城际交通的公交化、舒适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和低成本化,区域内的要素配置将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说。

但无论是与长三角城市群还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都都市圈内的通勤人次都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都市圈内部在产业基础和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参差,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增强吸引力 建圈强链是关键

人才是最为重要的、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其自由流动与区域活力的关系十分紧密。

选择去异地就业,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是关键因素。例如跨城通勤人数位列全国第一的广州都市圈,拥有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且均为跨区域产业集群。而成都都市圈内部,产业协作配套仍需加强,跨市域产业集群数量较少。

从都市圈内部考察,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个城市对GDP贡献的比例约为79∶11∶6∶4。成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具有较为夯实的产业基础,计算机与电子设备、石化、专用设备的产值占比超过德眉资三市总和。尽管德阳在化工领域、眉山在有色金属冶炼、资阳在纺织化纤等领域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高度集中于成都。

《成都都市圈建设蓝皮书2021》指出,相比于强调“制造业集聚发展”,未来应更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四个城市的“均衡发展”。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指出,《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对成都意味着更重要的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和使命,成都要成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产业发展“领头羊”、城市治理的“样板间”,要通过“两轴三带”,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5+2 白+黑 筑牢防疫墙

▲今年3月以来,预防接种点就开启了“周末不停休”的工作节奏。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成都市大规模启动...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