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塘变了新模样 社区综合体 便捷如城里

成都商报 2018-05-07 02:46 大字

?双流区黄水镇楠柳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摄影记者 王效

▲小朋友在文化活动中心下棋

▲市民正使用24小时便民服务一体机

双流区

楠柳社区

○好方便:24小时营业的红旗连锁、医院、幼儿园、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政务工作站……柳河小区最边角的住户步行走到这个广场,用时不过15分钟。

○变化大:社区居民詹文虎说,“这个广场都是个烂泥塘塘填起来的,没想到这个不出庄稼的烂泥塘,成了我们这里最热闹的地方。”

双流城区以西有一条不宽的小河流,柳河。河畔的小高层楼房是柳河小区,被平整的柏油马路分割为方正的A、B、C三区,居住着近6000名居民。

B区和C区间有一方宽阔的平地,被五幢三层楼高的建筑圈成一个圆,建筑里,是24小时营业的红旗连锁、医院、幼儿园、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政务工作站……柳河小区最边角的住户步行走到这个广场,用时不过15分钟。

这个场景在成都城区里并不少见,但对于柳河小区6000多名居民来说,这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因为几年前,他们还是散居在三个村子的田埂上、住在自己盖的房子里,务农为生。这是双流区黄水镇楠柳社区,一个年轻的成都乡村社区。居民詹文虎穿着公司制服路过圆形广场时告诉记者,“这块地以前就是个不出庄稼的烂泥塘,现在成了我们这里最热闹的地方。”

“外地女婿”当书记

跑遍成都社区取经

周六下午3点,广场上的儿童游乐设施聚集了不少带孩子的居民,楠柳社区书记赵海林路过时有不少人和他打招呼。赵海林不是楠柳社区“土著”,甚至不是成都人,十多年前楠柳社区还未整合时,他娶了楠柳村的一个姑娘,成了一名“外地女婿”,到现在还带着资阳老家的乡音。后来政府实施新农村拆院并院,楠柳村和相邻的苏麻村、绍兴村合并成楠柳社区,三个村的大部分人被规划安置到现在的柳河小区,近两年小区基本全部入住。从文书到书记,赵海林说他这些年和社区的党员队伍几乎把成都的各个社区都跑遍了。从乡村田埂上聚集而来的老村民们是否需要一个复刻版的“城里社区”?赵海林否认了,“比如一些社区办的种菜体验区,我们的居民基本都是农民出身,不感兴趣。”

那该如何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最终楠柳社区把聚焦点放在了“便民社区”。“想给村民像生活在城里一样便捷的生活。”赵海林说,所以从去年开始,他们引进了社区的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红旗连锁,并在其中安设了三台政务一体化设备,居民可在这里交水电费、查社保记录,甚至可自主申报525项政务服务。

务农老人成“干事”

联系起老乡邻

一名戴草帽、头发花白的老者拿着蒲扇路过广场,赵海林介绍,“这是我们老年协会的干事。”老人咧着嘴笑着回应,“我来看下病。”他指指广场旁的医疗站。

老人叫王德贵,今年72岁,原住苏麻村,守着几亩农田,农田旁有一栋上世纪80年代盖起来的房子,住着王德贵一家六口。2014年,王德贵丢掉了农具,住到了柳河小区的楼房里。“现在土地都流转出去了,给公司种有机大米。”他告诉记者,原来一家人均一亩四分地,也种不出多少粮食,现在流转出去每年统共可以有1万多的收入。“比以前种地还多。”

赵海林告诉记者,原来三个村子的居民基本都是务农为生,现在安置到柳河小区,离地远,很多居民又不愿把农具带到楼房里,社区就把大部分土地流转出去,给当地的汇众农业种有机大米。“既培养了我们本地的农产品品牌,居民也有稳定收入,还可以创业、务工。”他表示,现在三个村里的2800亩土地已流转出了2100亩,楠柳社区的居民很少有务农的了。

王德贵丢掉握了几十年的农具,在老年时代开始了另一番“事业”。楠柳社区共813个老人,都加入了社区的老年协会,活跃人数上百人,王德贵拉起老乡邻,攒各种活动。“社区把三楼的活动中心和广场给我们,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在那跳舞唱歌。”

“这个不出庄稼的烂泥塘

成了我们这里最热闹的地方”

王德贵刚走,穿着绿色工作服的詹文虎背着公文包,远远地向赵海林挥手。詹文虎的老住处就在广场旁,现已被拆掉,盖成现在的柳河小区。说起这一片之前的样子,詹文虎说,“就是田坝坝嘛,这个广场都是个烂泥塘塘填起来的。”詹文虎的田也在广场附近,前二十年,他们家收入基本靠田里的作物。“但这里不咋出庄稼,一亩半才当得到别个的一亩。”经过规整,詹文虎带着一家老小住进了楼房,他也弃农务工,到一家保险公司开始跑业务。更让詹文虎高兴的,是家里二老过上了下楼走几步就可以看病下棋、和老邻居们聚聚的便捷生活,小孩周末也可以到社区综合体里,在图书馆阅读各类读物、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打打乒乓球。

詹文虎说,“没想到这个不出庄稼的烂泥塘,成了我们这里最热闹的地方。”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新闻推荐

德艺双馨 全面发展 双流区黄甲小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阶梯体系

学校课程发展、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原色。近年来,双流区黄甲小学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能够承载实施“责任教育”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实现学校课程体系得以落实,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