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双巴一家人 藏汉一家亲 ——来自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的报告(下)

甘孜日报 2016-05-12 00:07 大字

双流区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杨金富在巴塘县医院指导工作。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在建设中的巴塘教育园区调研。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在残疾人服务中心调研援建项目建设情况。巴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志在中咱乡调研援建项目建设情况。双流援建巴塘助藏族姑娘圆空姐梦。

■本报记者 袁飞

援建,变“输血”为“造血”

澄明的天空下,一眼的苍翠,一眼的空灵。然而,当理解大地的底蕴里,始终有历史与现实的撞击,悲与欢的并替,希望与繁衍,生命的锤炼……一份凝穆油然而生。

“没想到有保存如此好的原生态村落。”去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教授杨旭明来到巴塘县,为刚启动建设的“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把脉。

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这个由双流投入2000多万元的旅游援建项目,从立项、规划到设计、建设,每一步都像迎接“大考”。用杨金富的话说,这不仅是彰显藏汉一家亲的项目,更担负着“唤醒”巴塘沉睡的美景,引领旅游产业开发的重担。

巴塘有多美?几个概念就能勾勒出来——高原江南,318国道重要节点,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黄金驿站。“这里的旅游资源真是太丰富了。”看过不少高原风光的杨旭明说,和其他高原美景相比,巴塘的美景更有一份灵性,“是活的,互动性更强”。

“唤醒”沉睡的美景,巴塘当地一直有困惑:“人间仙境”措普沟、神奇热坑温泉群、世外桃源格木景区……美景太多,但究竟从何下手,如何渐次展开?

双流对口援建巴塘后,双方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将首个大型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定格在县城边的甲坡地。

“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重塑巴塘黄金驿站的地位和角色。”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说,巴塘曾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后来随着交通发达一度被边缘化。近年来,亚丁机场启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形打通,巴塘的旅游区域优势重新凸显。

记者在甲坡地看到,整个村落树木相间,小桥流水,通户硬化路蜿蜒曲折,穿梭在石头或者土砌的院墙之间。两到三层的一座座红藏房,掩映在花果树丛之中,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小院落,院里长满了苹果、李子、核桃、葡萄,还有各种时令蔬菜,让人感到有一种置身于世外桃园的清净和心灵的净化。

据了解,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项目利用县城边上成熟的藏民居院落集群,集中打造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等综合旅游小镇。小镇的打造将对未来巴塘旅游产业的后续开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巴塘旅游发展第一步就是留住客人,“日游亚丁、夜宿巴塘”,只要客人留下了,陆续开发出来的巴塘美景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体验。

“我们早就盼着开工了。”村民格茸次仁一家的改造计划已经出来了。他家在村落中间位置,按照规划,这一片主要开发成家庭旅馆。

这几年,次仁身体不好,家里全靠妻子在县城找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养家。不久前,家里又新添了一个孙子,一家人盼着早点开起家庭旅馆。“我们家有20根‘柱头\’,住得下20多个人。”“柱头”是当地人衡量房间大小的单位。次仁和妻子合计着,把房子按照统一要求粉刷,增加一个干净的卫生间,把楼上一整层全部改造成对外接客。“到时候,我们还可以根据游客的要求跟他们提供特色藏餐,又多挣一份钱。”

杨金富告诉记者,项目确定后,整个村落140户村民,没有一家放弃统一改造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旁边村落暂时没有纳入规划内的群众倒是有意见,都想参与进来。“我们经过测算,项目建成后的5年运营期内,旅游总收入可达到37738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2414万元,极大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

在巴塘县城中山广场有一个小超市,超市主人19岁的格桑泽仁每天都热情洋溢地招呼他的每一位顾客。当客人离开时,小伙子总会微笑着说一声,“谢谢!”,脸上写满了“幸福”。殊不知,早在4 年前,他家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

“我们家遭遇了两次车祸,我和父亲双双落下残疾,基本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一贫如洗。我家有目前的生活,全靠双流县的援建干部们。”回想起过去的一幕幕,格桑泽仁眼眶有些湿润。2012年,援藏干部了解他们家的困难后,为他家“量身定做”了帮扶方案——出资9万多元在中山广场为他们建一个经营副食、茶水的“爱心亭”小超市。如今,爱心亭经营得有声有色,大家都来照顾格桑泽仁的生意,爱心亭每月利润基本能达到五六千元,他家生活得很幸福。

帮助格桑泽仁一家走出困境,只是双流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双流免费向320名残疾人发放总价值20万元的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投入21万元为近千名特困农牧民购买防寒物资;开展了“温暖上高原·冬日暖童心”活动,为1016名贫困农牧民子女赠送了价值31万元的过冬防寒物资。向巴塘县贫困学生捐赠价值20万元的书籍和学习用品,得到了巴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建设,这只是双流援藏的一个缩影。援藏工作,项目是抓手。双流区把近80%的援藏资金投入到巴塘县的民生领域,实施项目28个、竣工19个,有力助推了巴塘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同时既改善了广大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又提升了他们的精神观念,把他们引到现代文明的风尚上来。

双流援藏路子新、机制活,与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工程同时启动的重要项目还有:

——实施健康惠民万家工程。双流援建把解决藏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现实问题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健康惠民万家工程,让藏区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在提供医疗服务上,针对巴塘村级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的问题,向巴塘县医院捐赠了一台价值110万元的巡回医疗车,随车配备便携式彩超、生化仪、麻醉机、呼吸机、手术床等设施设备。目前开展巡诊26次,行程达11300公里,接诊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 9560人次,免费发放价值46万元的药品。在开展特色医疗上,针对藏区高原群众高血压、骨关节病、肝胆结石等常见多发病,先后选派13名骨干医生,帮助开设中医骨科、肝胆外科、心血管科,培训帮带巴塘医务人员80余名,目前双流区医疗技术人员共接诊病人2000余人次,开展手术178台次。在改善医疗条件上,投入1350万元按二甲医院标准,帮助巴塘县医院实施专业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有效地改善了藏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提升了县人民医院的接诊能力。截至目前,巴塘县医院住院床位由2012年的40张提高到2015年的120张,年住院人数、门诊量、手术台次分别达到2455人次、6.1万人次、353台次,成为辐射芒康、理塘、白玉等地的区域性中心医院。

——实施统筹城乡助力工程。针对巴塘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薄弱的实际,着眼助推巴塘的加快发展,借助近年来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探索积累的思路办法,重点做了五项工作。首先是抓发展规划编制。投入89万元,编制完成巴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依托巴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聘请四川师范大学高水平编制了巴塘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其次是抓基础设施完善。投入885万元,完成31.5公里夏波公路(格木至格聂神山段)建设。 投入资金780万元,建成巴塘县便民服务中心和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第三是抓特色产业培育。投入200万元,示范推广高产玉米和南区海椒200余亩,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20亩。投入2400万元,打造鲜花音乐甲坡地旅游示范项目。第四是抓基层阵地建设。投入100万元,完成10个村级阵地改扩建工作,着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第五是抓幸福新村建设。投入330万元,编制王大龙村村庄建设规划,采取群众申报、以奖代补方式完成100户群众的“四改三化”,同步完善王大龙村产业配套基础设施。

——实施扶贫济困暖心工程。针对藏区一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高原农牧地区的群众生活艰苦、医疗保障还比较低的实际,坚持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大力实施实施扶贫济困暖心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首先是筹集紧缺物资送上贴心温暖。针对贫困农牧民群众过冬防寒物资严重缺乏的问题,连续3年投入资金120万元为5000余名特困农牧民及其子女购买过冬防寒物资;针对残疾人群体缺乏康复器具的问题,投入40万元向320名残疾人赠送了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投入20万元建成残疾人爱心亭2座;针对部分学校缺乏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品的问题,组织双流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民主党派和企业捐赠各类物资价值170万元。其次是实施医保补贴助推医疗扶贫。针对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参加医疗保险意识不强的实际,投入资金693万元,连续4年补贴(每人40元标准)巴塘全县4.5万名农牧民群众购买新农合保险,参合率提高到98%以上,5年来新农合救助特困群众8351人次、金额1051万元,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第三建立长效机制帮扶困难群体。投入100万元,在巴塘设立格桑梅朵圆梦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进行长期帮扶;组织双流华建、蛟龙等企业设立60万元爱心助学基金,帮助巴塘100名贫困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实施文化发展共荣工程。立足推动藏汉文化的交流共荣、凝聚形成“藏汉同心·共谋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实施文化发展共荣工程,以文化交流增进藏汉友谊、促进共同发展。在藏汉文化交流上。与巴塘共同开展以“五个一”(一台综合文艺晚会、一场交流演出、一个非物质文化保护场地、一个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区、一个网络宣传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巴塘弦子艺术团常驻黄龙溪古镇进行文化展示;组织黄龙溪火龙队参加甘孜州“秋月弦音”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双流·巴塘心连心文化交流活动”;五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刊物上发表稿件、新闻、专题1100多篇次(期)。在文化旅游营销上。投入60万元,扶持6户藏家乐优先发展户。投入50万元,在成都举行巴塘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双流、新津分别举行巴塘文化交流周,有力提高了巴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双流援建,坚持统筹兼顾,重在改善民生,把援藏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项目都实实在在地做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成为民心工程。

生命在雪域高原绽放

5月4日,一条《全身9处骨折,他还坚持上山下乡20多天》的消息被“刷屏”,很快,此消息的点击率就突破10万。

“责任、担当不需要豪言壮语!为可爱可敬的援藏群体点赞!”巴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志看到报道后在微信上为他们点赞。

“致敬杨金富指挥长!致敬双流援建队!”……

不仅是县长张家志有如此感慨,就连许多陌生的网友也都为这位双流区援藏干部倾情援藏,心系藏区发展的动人故事所感动,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所赞叹。

消息中这样写道:“我们现在正在前往海汇天佑的路上,要当面跟公司负责人敲定电商合作的事宜。”昨日下午4点,一辆汽车从双流区政府出发,径直奔赴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车上坐着的,有双流区援建巴塘指挥部指挥长杨金富、该区区委统战部、商务局工作人员和另外两名援藏干部。他们一行5人是专程前往该公司,讨论将对口援建甘孜州巴塘县的特色农产品放在公司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具体事宜。

不为人知的是,在杨金富的两肋,还打着厚厚的绷带,敷着两层活血化淤的药——不久前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杨金富的胸骨及两侧3—7肋骨发生骨折。心系巴塘的发展,他却一刻也停不下来。

事情还要回到一个月前的4月2日,当天上午10时40分,从成都处理完公务返回巴塘的杨金富一行遭遇严重车祸——当车刚驶出离巴塘县城30公里的波戈西隧道时,遇到了头顶山石滑落,在躲避飞石时车辆失控,汽车在先后与道路两旁的护栏相撞后发生翻滚。

车祸发生后,坐在副驾驶的杨金富当场陷入昏迷之中,经过同车同事的大声呼喊,杨金富才从昏迷中醒来。在被紧急送往巴塘县医院后,医生初步判断其为软组织损伤,对其进行了输液和相应处理。但病床上的杨金富始终感觉胸部非常疼痛,还一度影响正常的呼吸。

“这一阶段援巴工作即将结束,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完成。”惦记着手头的工作,在车祸第三天,杨金富便不顾身体的不适,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白天开会,下乡调研,晚上就回医院输液,期间,他还专程跑到离县城30公里外的竹巴笼乡水磨沟村,调研该村新农村建设。

“我们都说他刚经历车祸,需要好好休息,劝他回成都检查,他都说没事,过几天就好了。”援藏干部李彦自当时同在出事车上,她十分敬佩杨金富的毅力。她回忆说,当时隧道口道路左侧是10多米高的悬崖及大河,如果汽车冲出道路,后果将不堪设想。

隐隐的疼痛一直没有减轻,这样坚持了20多天,杨金富不曾预料,自己受的伤还远不止软组织挫伤。

4月下旬,双流区援巴指挥部接到通知,需要到成都汇报相关工作。28日上午,杨金富抽空到双流区中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在先进的医疗仪器辅助下,检查结果显示杨金富胸骨及两侧3—7肋骨总共9处发生骨折,才最终找到了这么多天来他身上疼痛不减的原因。

医生当即对杨金富的肋部进行了绷带加固,并针对性地开具了活血化淤的外敷药。“他这种病情,最少需要卧床一周后才能下床活动,需要一个月后疼痛才能慢慢减轻,痊愈则需要三个月左右。”医生介绍,在20多天的时间里,杨金富强忍疼痛上山下乡的毅力“让人吃惊”。

“现在打起绷带,只要不咳嗽就不会很痛了。”想着手头压下的一大堆工作,躺了两天的杨金富不顾医生“需要休息”的建议,又毅然决然地奔波在援藏路上……

援藏既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奉献。敬业,对于他们来说已不仅是一种要求,它早已成了一种常态。

作为双流对口支援巴塘女干部,在其他人眼里李彦自就是典型的“女汉子”。对涉及援建项目需下乡调研的工作安排,从不把自己当女人,主动争取从不推诿,下乡交通条件差、吃干锅盔、喝酥油茶、睡大通铺从不叫苦叫累。在这近两年时间内,足迹走遍巴塘10多个镇乡。特别是到巴塘县甲英乡波戈溪村调研检查援建项目,乘车2.5小时走过蜿蜒山路,骑马3小时翻越2座山峰,步行3小时到达巴塘县最偏远的波戈溪村,到达该村后,没顾得上休息李彦自就立即和其他援藏干部一道,对双流援建的棒空式学校进行了检查,详细了解了学校开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教师配备、教学设施、教学用品等同教育局行了沟通协调,确保小学能如期开学。援藏以来,就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让李彦自了解了藏区、认识了高原巴塘。

赖琳琳在援藏期间,他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初到巴塘,为了迅速融入巴塘县的工作和生活,扎实做好指挥部安排的对口支援工作,他主动学习藏区政策,了解民族地区文化知识,并实地调研。一年时间里赖琳琳先后深入到巴塘12个乡镇调研走访,行程7000公里,足迹踏遍了巴塘所有乡镇。皮肤晒得黝黑的他戏称自己已经名副其实的康巴汉子了。

援建中,中医骨科、肝胆外科成为巴塘县医院的重点建设学科。挂职巴塘县医院副院长的罗敏,是一名肝胆外科主治医师,进入巴塘以来,几乎每天都站在手术台上。手术时间外,他就发挥自己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面的优势,“一对一”传帮带,重点培养外科医师骨干,把肝胆外科临床工作的好经验带到巴塘。

清晨六点,天还没有亮,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得了“蛇缠腰”的支教老师周云峰每天却依然坚持准时起床,准备早自习所需教学资料。“蛇缠腰”,医学名叫带状疱疹,这个病痛让周老师半年前吃尽了苦头,但他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在病痛面前,周老师选择了坚强地工作,决定坚决不回成都治疗,因为巴塘的孩子们需要他,他不愿请假回成都,他忍着这“天下第一痛”继续工作。

……

五年来,双流援建指挥部有个不成文的要求:那就是援藏干部必须时刻想到“到巴塘为什么、在巴塘干什么、离巴塘留什么”。在援藏的岁月中,切实为受援地巴塘县人民多办实事、好事,让派出单位放心,让受援地区群众满意,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无怨无悔的人生经历。

援建,让两地盛开友谊之花。援建缔结的情感交流,穿越了地域、民族的界线,焕发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巨大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靠着这种乐观和豁达的精神,靠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双流区援藏干部不远以继承创新、解放思想为援藏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把党的关怀、双流人民的深情厚谊注入了藏族同胞的心田,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了雪域高原,用他们辉煌的援藏业绩,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双流对口支援工作队提供)

新闻推荐

纳溪区东升街道——科技示范户喜领免费农资

免费发放农用肥。“有了这200公斤有机肥后,我家的10多亩甜橙地套种西瓜丰收不用愁了……”5月20日,泸州市纳溪区东升街道大溪村科技示范户杨槐春,从街道农工办领到免费农资时,喜悦之情难也言表。据悉...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