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品唐代时尚达人的“标配”
天府成都 大唐的“时尚推手”
现在社会中流行一个词语,叫“时尚推手”,指的是把走在时代前沿、引人追捧的物品(并不限于物)推广出去的人,而成都,早在唐代,就有一大批“时尚推手”。“扬一益二”的唐代成都走在时尚前沿,举例说,成都女子追逐时尚,都以穿透而薄的纱罗衫、碧罗裙为美,本地女诗人薛涛,更是亲手设计制作出“红绡道袍”,款式很快流行全城、传到全国,成都,堪称时尚的生产地。不止于此,唐代成都人也勇敢接纳“外来”时尚,胡服、胡帽、回鹘衣装等同样兼收并蓄。想象一下这情景,唐代成都是真正的时尚之都呀!
当然,唐代成都创造的时尚决不只这些,蜀锦、蜀瓷、蜀笺、邛(筇)杖这些唐代耀眼的“时尚品”,也只是代表。我们发现,成都适合艺术生长的特质可能是他们风行全国的背书:仅唐玄宗、唐僖宗入蜀,就带来了数以万计的工匠和艺术人才,他们曾创作出大慈寺壁画这样的轰动天下的艺术巨作。一座弥漫着艺术感的城市能引领时尚,再正常不过了。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写成都的唐诗多达千余首,成都的时尚也随着唐诗而散播开去。直到今天,跟着唐诗,你也就走进了唐代成都的“时尚圈”。
蜀锦 11处
全唐诗中“锦”字出现了1368次,但大多是写景状物。实指物品明确写为“蜀锦”的有11处。其实,唐代盛产锦的地区还有现在的江浙一带,但唐诗中没有出现名字,可见在诗人们的眼中,蜀锦的“待遇”有点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写蜀锦的唐代诗人有杜甫、元稹等10人,在这10人中,竟有7人都未到过成都,可见蜀锦是属于流行全国的成都产品。
绚烂蜀锦“一匹千金亦不卖”
关键词 美 贵
绚烂蜀锦“一匹千金亦不卖”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蜀锦的身影了,到唐代,蜀锦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文君手里曙霞生,美号仍闻借蜀城”(郑谷《蜀锦》);“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斑竹》),唐代诗人如此称赞蜀锦之美。唐人张何的《蜀江春日文君濯锦赋》对唐代蜀锦更是有细致的描述,说到蜀锦色调鲜明厚重,青的好像“禁柳”,红的好像“宫花”,在濯于锦江中时更像是“芳树影落涧中”,一个字:美!
“蜀锦谩誇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罗隐《绣》)可见蜀锦很昂贵,“一匹千金亦不卖”(王建《织锦曲》)。按说唐代成都丝织业规模相当大,产量也很高,安史之乱时,玄宗逃往成都,在扶风一次就收到成都贡来的春彩十万匹,不至于贵如此,但要知道,蜀锦在唐代可是“限量版”用品,因为织锦户受官府管理,织锦品种和数量由官府规定,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何况蜀锦在唐代还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是西域诸国以至西亚国家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再说,蜀锦的工艺复杂,属于那个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贵”也就很正常了,比如,织成“兰亭序”的文字锦,就被皇家称为“异物”,和雷公锁、犀簪、暖金等珍藏在皇宫里。
不用说,织物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穿着。在唐代,锦、纱、罗等都是时尚人士重要的衣物原料。唐代蜀锦以写实、生动的花鸟图案为主,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也被巧匠们设计入蜀锦纹样,形成了绚烂而生动的时代风格。好赶时髦的唐代女子怎会放过?花蕊夫人的《宫词》曰:“六宫一例鸡冠子,新样交镌白玉花。欲试淡妆兼道服,面前宣与唾孟家。”穿红绡道袍是唐代成都女子的风尚,用蜀锦制成的道袍更是“别为一家之美。”(孙光宪《北梦琐言》)
那些有幸穿上蜀锦衣物的唐代“时尚达人们”,想必定是引领风骚了。
蜀瓷 1处
全唐诗中有11处写到“瓷”,但只有1处明确提到地名“大邑瓷”,唯一写到蜀瓷诗人则是杜甫。因为蜀道难,陶瓷不便于运输,所以蜀瓷很难大规模地运出川,对很多人而言,蜀瓷可能有些陌生。在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但蜀瓷绝不逊色于青、白两瓷。有研究者认为成都是唐代时期的“瓷都”,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曾一语道破唐朝蜀瓷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蜀瓷是“唐三彩”的故乡
关键词 彩 实
蜀瓷是“唐三彩”的故乡
杜甫在《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盌》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从质、声、色各方面突出了大邑烧瓷的精美,不过这仅仅是蜀瓷的冰山一角。近代出土的唐代蜀瓷,使人们对蜀瓷赞其形、美其色、叹其技。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说:“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现在看来,唐代蜀瓷的代表是邛窑瓷,邛窑瓷最具特色的是其色彩,它被中国古陶瓷专家称作是高温釉下三彩和彩绘瓷的故乡。
人们都知道“唐三彩”是当时时尚艺术品的代表。而实际上邛窑也有“邛三彩”,在时间上“邛三彩”甚至要早于“唐三彩”。在大规模的“唐三彩”出现之前,“邛三彩”就有意识地在同一件陶瓷上运用三色彩绘,颜色上以黄、绿、褐、蓝为主,形成了蜀瓷独有的三彩瓷。经茶马古道和长江,少量的蜀瓷“三彩”交流到了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逐步对其他地方的陶瓷产生了影响,所以说唐三彩的形成和演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邛三彩”影响。后代湖南朗州窑的斑点装饰、汝窑的部分釉色和草木灰配置工艺、钧窑的小花点釉色等等,包括宋代陶瓷非常出名的“天目”,都可以在邛窑瓷中找到原型和影子,可以看出蜀瓷的影响之广。蜀瓷在中国陶瓷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者认为成都是唐代时期的“瓷都”。
蜀瓷富有巴蜀特色,很实用,这在它的器形上尤为突出。极具巴蜀特色的邛窑瓷有省油灯,就是把灯芯及油置于灯盏表面的内凹处,然后注清水于与夹层相通的小孔中,在孔中加入冷水,目的是降低油的温度,避免油被灯火加热后急速蒸发,由此达到省油的目的。省油灯被称作古代科技之光。另外如带托茶具、转心瓶等也是蜀瓷特有的。不光器形为巴蜀独有,蜀瓷在绘画风格上还涉猎到巴蜀少数民族如羌、彝、藏族的风格,有独特的色彩搭配。
蜀笺 24处
全唐诗中有176处写到“笺”,写到蜀笺的就有24处。蜀地(主要是成都)生产的笺统称为“蜀笺”,唐诗中如“红笺”“彩笺”“浣花笺”等,其实都是说的蜀笺。写蜀笺的诗人有17人,这17人中有14人未到过成都,可见流行之盛。
奇妙蜀笺“人间无处买烟霞”
关键词 求 乞
奇妙蜀笺“人间无处买烟霞”
《辞海》:“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 写信用。”“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以蜀笺寄弟洎》),蜀笺,是唐代著名的加工纸。
在唐代,纸张还不像今天这样普通,好的纸张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鲍溶《寄王播侍御求蜀笺》说到“蜀川笺纸彩云初,闻说王家最有馀。野客思将池上学,石楠红叶不堪书。”可见,蜀笺是唐代官吏士人最欣赏的纸张。“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齐己《谢人墨》),“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可见蜀笺的精致与质量之上乘,非常难得,所以在唐代文人墨客中互相赠送蜀笺是一种风尚。“三展蜀笺皆郢曲,我心珍重甚琼瑶。应缘水府龙神睡,偷得蛟人五色绡。”(施肩吾《酬周秀才》),我爱蜀笺,我也爱友人,诗人将他对蜀笺的珍视和对朋友的珍惜合二为一。
唐代诗人们甚至把蜀笺“神化”,获取它的方式是“求”和“乞”。鲍溶《寄王播侍御求蜀笺》,是“求”,而大诗人韦庄,身居高官也写下了《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说蜀笺恐怕是神仙做的,或许诗人们有些夸张,但对蜀笺的珍惜甚至膜拜的心态也跃然纸上。
薛涛在《寄旧诗与元微之》中写道:“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她写诗用的桃色笺纸,是她自己发明的“薛涛笺”。不少人以为蜀笺就是薛涛笺,其实蜀笺种类甚多,据李肇《周史补》记载,有麻面、屑骨、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蜀笺不仅色彩丰富,种类繁多,而且有一套砑制图案的工艺。笺纸砑上布绫绮锦、人物花木、 虫乌鼎彝花纹,约隐约现,别有一番情趣,成为一种美妙的工艺品。笺也被人被列入“纸之妙者”,无怪乎热爱文字的诗人们珍若拱璧。
邛杖 18处
全唐诗中有558处写到“杖”,因为那时交通基本靠走。但这558处有名可查的杖则是成都地区的邛(筇)杖,唐诗中有18处写到。写邛杖的诗人有14人,包括杜甫、李商隐、李德裕等,其中有6人未到过成都,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人,但他却写了两首与邛(筇)杖相关的诗。
邛杖成为诗人身份的支柱
关键词 达 雅
邛杖成为诗人身份的支柱
唐人在其诗歌里常提及“邛(筇)杖”这样一种器物,如李商隐在《华师》中感叹:“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杜甫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中沉思:“老思筇竹杖(一作杖挂),冬要锦衾眠”;陆龟蒙在《寄怀华阳道士》中:“倚身长短裁筇杖,倩客高低结草亭”……在唐代,邛杖简直成为文人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东西,乃至“筇”成了手杖的代称,更是他们勾画自我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杖本是一种人们用来辅助行走的生活用具,在不少诗中描写杖也多用“扶”“把”“策”等动词,李德裕有诗云“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但邛杖不仅仅是手杖,“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吴童控马衔”(白居易《东城晚归》);“筇杖担琴背俗尘,路寻茅岭有谁群”(李中《赠钟尊师游茅山》),可见它还发挥了扁担的作用。
表达自我、抵达目的,邛杖在“达”上表现极佳。但唐代邛杖的作用远不止如此,雅趣别致的唐朝诗人们,赋予了邛杖更多的意义。“手便筇杖冷,头喜葛巾轻”(司空曙《病中寄郑十六兄》);“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人们借邛杖遥寄自己的哀思。“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李商隐《赠宗鲁筇竹杖》);“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齐己《梓栗杖送人》),邛杖还是赠送友人的佳品。
邛杖在唐代还是文人们的一种“时尚单品”。许浑在《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蜡屐青筇杖,蓝舆白罽衫”;白居易在《题玉泉寺》“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权德舆《送浚上人归扬州禅智寺》“蠹露宗通法已传,麻衣筇杖去悠然。”邛杖简直成为唐代文人们的一种“标配”,随身没有一把邛杖,估计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邛杖,也叫筇杖,原产于邛崃山区。或许,在今天的景区我们还能看到它的影子。
本版文字/李晓 雷涛 本版手绘/马千笑
新闻推荐
如今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古镇,代表了成都的古蜀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这些文化是天府古镇得以称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主要资本,也是迥然有别于其...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