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竹麻号子:响彻云霄的纸魂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6-13 08:11 大字

席永君/文

研究民间音乐的专业人士说,竹麻号子是四川汉族民歌著名的四大劳动号子之一。邛崃平乐古镇因历来手工造纸繁盛,竹麻号子很早就流行于此。在过去,位于平乐镇金华村的金鸡沟、金河村的杨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的纸坊里,都能听到粗放、高亢、激越的竹麻号子。2008年,竹麻号子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麻号子是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说川江号子是大江上的劳动号子,那么竹麻号子则是深山中的劳动号子。这原始而粗犷的竹麻号子,是平凡而勤劳的纸工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昂扬的劳动情趣,曾从平乐的大山深处一直唱到首都北京。

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中,竹麻号子曾数次唱响,向世界展示蜀地劳动号子的风采。

山中的劳动号子

就像川江号子一样,竹麻号子也是千百年来普通劳动者创造的一种劳动号子,是纸工们在捣竹麻这样特殊的劳动语境下吼出、唱出的。

所谓“成都草纸半平落(乐)”(邛州志),平乐古镇因历来手工造纸繁盛,竹麻号子很早就流行于此。竹麻号子是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说川江号子是大江上的劳动号子,那么竹麻号子则是深山中的劳动号子。据长期研究民间音乐的专家称,竹麻号子乃是四川汉族民歌著名的四大“劳动号子”之一(另三大“劳动号子”为:川江号子、盐工号子、石工号子)。在过去,位于平乐镇金华村的金鸡沟、金河村的杨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的纸坊里,都能听到粗放、高亢、激越的竹麻号子。

传统手工造纸中捣竹麻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对规模较大的纸坊而言,这道工序一般由十来人参加,纸工们围站于篁锅外的脚手架上,各执一根木制尖头长杆,劳动时便唱起了竹麻号子:领唱者手执长钉耙,将需要打的竹麻交给纸工打,同时唱号子,一人领唱而众人应和,以统一劳动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接近收工时,情绪达到高潮,气氛非常热烈。

竹麻号子曲调有“高腔”“平腔”“连环扣”“银丝调”“扯麻花”等,富于节奏和变化。唱词的内容丰富细腻,乐段的随意性和伸缩性较强,段落之间常用“嗦咿 ”“喂”“哟嗬”等衬词,尤以传统唱腔数十二月最为典型。各种曲调可单独唱,亦可联唱,多为叙述民间生活艰苦等内容。这些在大山深处讨生活的纸工们,人生态度达观积极,他们用铿锵有力的歌声在劳动中赞美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竹麻号子作为最具川西平原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民歌精英汇演,获中宣部优秀奖。载誉归来,平乐人张举林将竹麻号子再次编排后,由当地村民自己演唱(当时采用男女声领唱、合唱的形式),不久,四川省又举办了一次文艺调演,竹麻号子不负众望,一举夺得特别奖。之后,竹麻号子由原温江地区选送到成都市进行汇演,再次荣获四川省一等奖。那伴随着雄壮的竹麻号子的劳动场面,会让每一个血肉之躯都热血沸腾。

一领众和唱竹麻

说起竹麻号子,不得不追溯到已故的竹麻号子传承人杨祚钦。杨祚钦生前是邛崃市平乐人,曾在有“蜀西竹海”之美誉的芦沟做了二十多年的纸工,经历见证了平乐手工造纸由盛到衰的全部过程,在平乐芦沟,他唱了几十年的竹麻号子。在芦沟宋代遗存的手工造纸作坊里,可以说一代代纸工每个人都能唱竹麻号子,但唱竹麻号子的第一高手当数杨祚钦。杨老人家在平乐当地的名气,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在杨祚钦老人去世之前,我曾到平乐探访手工造纸状况,有机会与他见面交流。那次是在白沫江畔的“天工应物”风情园(以前则是在福惠街55号),杨师傅说,这里比过去的老地方宽敞多了,地方大,人也多,除了能很好地向游人展示手工造纸术与印刷术的魅力,唱竹麻号子也方便。这里是平乐镇精心打造的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景区。之所以取名“天工应物”许是为了向以天工开物一书著称于世的明人宋应星致敬吧!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向宋应星致敬,乃实至名归。

自此,杨祚钦老人坐镇于此,向游人演示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演唱竹麻号子。由于场面阔大,在这里向游人作演示的除了杨师傅外,还有周仁树、杨绍辉等好几位老人和青壮年汉子。那天,杨师傅见我们到来,格外开心,扯开嗓子特意演唱了一下传统唱腔《数十二月》:

正月里百花齐开放,哟嗬,二呀月燕子上高梁;

三月里阳雀叫头上,哟嗬,四呀月农忙正栽秧;

五月里端阳闹龙舟,哟嗬,六呀月家家晒衣裳;

七月里荷花满池塘,哟嗬,八呀月十五桂花香;

九月里重阳登山上,哟嗬,十呀月丰收把酒尝;

冬月里家家把火烤,哟嗬,腊呀月过年人人忙。

高亢激昂的歌声在空旷的“天工应物”风情园里久久回荡,仿佛要绕梁三日。杨师傅说,竹麻号子的演唱风格为“一领众和式”。刚才演唱的是竹麻号子的第一部分,叫“上工号子”,还有“中午号子”和“收工号子”。杨师傅一边介绍,一边扯开嗓子接着唱道:

蔡伦仙师把纸造,哟嗬,王母娘娘出药方;

一瓢花药一瓢浆,哟嗬,神仙指点成纸张;

学生拿来做文章,哟嗬,中举闻名天下扬。

一曲竹麻号子,不仅吼出了平乐人热情朴实、乐观豪爽的天性,还将劳动的热情和歌唱的情绪完美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为我们描绘出当年平乐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原始而粗犷的竹麻号子,是平凡而勤劳的纸工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昂扬的劳动情趣,曾从平乐的大山深处一直唱到首都北京。

在平乐,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河灯会,这劳动的山歌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平乐观光旅游。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邛崃市专门成立了竹麻号子艺术团。同年10月,“中国古琴国际艺术节暨文君文化节”闭幕式在平乐举行。在那场别开生面的“凤凰临邛·水景歌会”上,原汁原味的竹麻号子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古琴和竹麻号子,一个阳春白雪,雅到极致;一个下里巴人,土得掉渣,但并不妨碍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在古镇的天空下,共同演绎华夏文明的千古传奇。2007年,艺术团凭借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更是一炮而红,甚至走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

2008年,竹麻号子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十五岁的杨祚钦老人也由此入选首批(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2009年6月13日,竹麻号子登上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邛崃”大型演出舞台,这让像春笋一样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竹麻号子,在新世纪再次登上它荣誉的巅峰。为了竹麻号子的传唱后继有人,2009年9月,杨师傅的得意弟子罗才勋入选第二批(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后继有人再续唱

说到竹麻号子还不能不提到平乐镇的老中医宋乐攀。“如今不打竹麻了,竹麻号子可能就要失传了。”1982年的一天,宋乐攀在无意间听到朋友的“危言”之后,便开始收集整理竹麻号子。宋乐攀原本是个音乐发烧友,拉得一手二胡。当他寻遍整个平乐镇,发现曾给古镇带来殊荣的竹麻号子,只有镇上的黄世华婆婆唱得比较全。于是,有心的宋乐攀就把黄世华唱的竹麻号子录了音,带回家后慢慢整理。随后,宋乐攀在镇上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闲时便在一起唱,“当时就是图个好耍。”宋乐攀说。后来,镇上有人办喜事,也把他们请去演唱,营造热闹气氛。

如今,宋乐攀和他的那些“图好耍”的伙伴们的劳动早已得到丰硕的回报,继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平乐手工造纸工艺的副产品竹麻号子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麻号子名声在外,杨祚钦老人和他的弟子罗才勋更忙碌了,时不时会有人来艺术团,找杨师傅学唱竹麻号子。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初,杨祚钦老人去世。于是,罗才勋便成了竹麻号子的唯一传承人。

杨祚钦老人如主心骨,他的去世让罗才勋对竹麻号子的未来顿感迷茫。“如今,几乎找不到喜欢并愿意继承竹麻号子的年轻人。”罗才勋坦言,竹麻号子表演需要十余人。“目前,艺术团里唱主角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六十岁,可以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面临失传。”

由于竹麻号子艺术团以公益性质为主,经费来源少,难以支撑唱号子的团队,加上愿意传承学习的人太少,罗才勋独木难支,艺术团在杨祚钦老人去世后不久便解散了。为了不让竹麻号子就此成为“绝响”,2015年6月,平乐镇决定重组艺术团,并由平乐文化站站长李勤燕接手整个艺术团的包装和开发,对古老唱腔进行了改良演绎。

然而,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麻号子之类的传统音乐,毕竟不同于蜀绣、银花丝、瓷胎竹编之类的传统技艺,融入新元素而失去了原汁原味的竹麻号子,还是传统中的竹麻号子吗?其实,即使改良了传统唱腔,要维持艺术团的正常运转也绝非易事。罗才勋说,艺术团如今大约有二十人,其中在团里专职工作的不超过三人,其余团员均为兼职参与,“没有稳定的演出市场,经费何来?”如今,竹麻号子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每个艺术团都必须有一个灵魂人物,竹麻号子艺术团的灵魂人物无疑是主唱,即我们这里所说的传承人。就在罗才勋为竹麻号子的传承深感青黄不接、一筹莫展之际,扎西多吉出现了。这位藏族青年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并愿意拜罗才勋为师,向他学习竹麻号子。很快,天资聪慧的扎西多吉便担任了竹麻号子的主唱。

扎西多吉为了能一心演唱竹麻号子,把自己的工作关系从雅安转到了平乐。看到竹麻号子有了新的传承人,罗才勋无限欣慰。

诗人欧阳江河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整个玻璃工厂是一个巨大的眼珠,劳动是其中最深的部分。”而在“天工应物”风情园,竹麻号子则是其中“最深的部分”。在空旷的园子里,老人们时常会围着巨大的篁锅,唱起那激越而雄壮的竹麻号子。那里去寻幽访古的每一个游人都会在那歌声中,感受到劳动的平凡和伟大,感受到平乐手工造纸繁盛的悠久历史。当一个时代悄然终结,也许那里就是平乐手工造纸和它衍生的竹麻号子最好的归宿。

非遗档案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遗产项目:制作号子(竹麻号子)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 地:成都邛崃市

新闻推荐

四川白酒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在成都召开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助力川酒做大做强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杜静)昨日,四川白酒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在成都召开,副省长刘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主持会议,省经信委、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和川酒知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