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邛窑遗迹重见天日,邛三彩媲美唐三彩,省油灯盏风靡唐宋 邛三彩:1000年前,我就不只是盏省油的灯

成都商报 2016-03-04 18:04 大字

从南北朝到宋朝,“邛窑造”瓷器一直都是蜀中生活必需品,如果家里拿不出个邛窑酒具、茶壶,都不好说自己是四川人。上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在邛窑遗址的发掘中,从五号窑包中发现了大量的窑炉遗迹、建筑遗迹和丰富的瓷器、窑具等遗物。

为配合邛窑遗址公园建设,2014年10月到2015年7月,成都市考古专家对五号窑包展开补充发掘,在600平方米的遗址上清理出了唐代建筑基址、五代作坊和宋代的作坊遗址和道路遗迹,终于确定了五号窑包的遗迹范围。“遗址边界和形态的确定,对于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提供大量帮助。”考古专家介绍,这将有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邛窑历史。

分 / 析

邛窑或因战争没落

受军阀混战影响,邛窑遗址难以安宁,而在邛窑兴盛时,也没能免于战争的纷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考古中,专家就在五号窑包遗址发现了5个窖藏,里面发现了装有开元通宝等钱币的“存钱罐”。“这应该是有突发事件发生。”黄晓枫推测,从事窑业的窑主匆匆掩埋了钱币就逃生去了,根据里面出土文物,专家猜测应该和历史上的南诏攻蜀有关,而在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中,大批工匠也被掳走。

邛窑没落于南宋,专家也认定这和战争密不可分。“一里窑、十里焦”,一直以来,原料的短缺都是瓷窑衰落的主要原因。但是考古工作者发现,在邛窑的遗址下面,还能发现丰富的原料。“这说明原料肯定是不缺的。”黄晓枫认为,市场的消亡是邛窑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公元1234年的宋蒙战争持续了52年,“成都平原的人口十之不存一二”,元初虽然有建制和区划,但是人口已经达不到相应规模了。

工匠远走他乡、消费人群急剧减少,邛窑的生命力也就大不如初了。

新发现

建筑群确定西部边界

从2014年10月开始,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再向邛窑行”,对十方堂窑区的五号窑包继续展开发掘。“往地面下挖20到30厘米就是两宋的地层,所以邛窑遗址在后期破坏还是比较严重。”考古专家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发掘,一直没能找到五号窑包的西部边界,不过,此次补充发掘弥补了遗憾,让整个窑包的轮廓清晰了。

“本次发掘完成面积600平方米,清理出建筑基址一处,作坊一处,道路遗迹4处,出土瓷器小件1840件。”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陶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晓枫介绍,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唐代台式建筑的基址,应该是祭祀窑神的寺庙遗址,到了后期改造成了作坊继续使用。不仅如此,里面还发现了五代的作坊、宋代作坊遗址和路面遗址。“整个五号窑包的边界算是明确了,有利于遗址公园的建设”。

专家还介绍,南方的烧窑地址一般依山而建,但五号窑包靠南河的平地,除了这里有丰富的瓷土原料和燃料,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便于往北运输。

研究邛窑

解码西南地区陶瓷考古

据了解,邛窑是四川遗址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器物流散最广的古瓷窑,并被中国古陶瓷专家称作是高温釉下三彩和彩绘瓷的故乡。在中国陶瓷以“南青北白”而闻名的隋唐时期,邛窑就以釉色丰富、器型多样、工艺高超而称雄于世。而位于四川邛崃市南河乡南河岸十方堂小坪坝上十方堂邛窑遗址,则是邛窑系中规模最大的窑场。

邛窑中,从高端品牌一直覆盖到了寻常百姓都能选购的碗盘、茶具。“邛窑满足了本土的需要,在峡江地区和川北地区都有出土,在外销上,还通过水路运输经由嘉陵江汇入长江,远销省外。”考古专家说,邛窑中的高端品牌“邛三彩”可以和“唐三彩”媲美,北方“唐三彩”主要是为了适应厚葬风气,作为陪葬品出现,而且釉面容易腐蚀和剥落。但邛三彩作为生活用具,以精巧见长,在1200℃以上高温一次烧成,胎底比较薄,釉色明亮鲜艳,采用无铅釉,没有毒副作用。不仅如此,邛窑生产的省油灯盏也在唐宋风靡一时。“书灯勿用铜盏,惟瓷质最省油。”由于读书人比较贫寒清苦,往往是挑灯夜读,省油灯就深受读书人喜爱。

“五大名窑有名,但对四川的影响很小。”据考古专家介绍,邛窑当时垄断了四川市场,对于西南地区的陶瓷考古具有重要意义,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建立后,公众可以饱览窑炉、瓷器,了解邛窑的历史和制陶工艺,同时了解古代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邛窑风行

军阀带队开挖 运往各地换银元

在此次发掘中,盗洞在里面格外引人注目。上世纪20到30年代,邛窑遗址上盗掘严重,主要都是军阀带队开挖。这些坑中,大的直径有3米、深达2米。“主要是这个时候成都流行‘集古热\’。”黄晓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些“杰作”大多出自军阀唐式遵之手,在他的公馆里,甚至还有邛三彩装饰的墙壁。

唐式遵还将这些珍奇宝贝运到成都、重庆、上海兜售,最终换回了大量银元。除了完整的邛窑瓷器可以卖出好价钱,就连邛窑碎片也可以论斤卖。“我们还是建议将这些坑保留下来,毕竟它也是邛窑历史中的一部分”。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谭靖龄

新闻推荐

产业基地从无到有 邛崃居民见证新生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邛崃市西路、南路诸多镇乡也受影响。“同舟共济百业兴,锐意进取谋发展”,这句话在邛崃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3年多过去,这里已是拔地而起的座座新居,是条条...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