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邛崃建一座更有品质的城市

四川日报 2015-01-28 11:15 大字

站在建设成都区域中等城市的拐点,邛崃正以不断加快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步伐,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新常态”。

做大城市,更要做优、做精城市。在壮大相对独立的产业支撑同时,打造功能完善、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的城市格局,邛崃对适应新常态、迈步新征程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如何让这座望山亲水的城市变得更有品质,让城市居民更有幸福感。

“独立成市”

让生态交通为城市画一个“圈”

“独立成市”理念的提出,对邛崃来说正当时。既要借助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辐射效应来借势发展,又要构建邛崃自身自成体系的城市构架,作为正在加快打造的“南丝路”西出成都第一站,邛崃有着自己的思考。2014年,邛崃城市建设政府投入达到11.3亿元,其中道路交通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无论是建设规模、投资总额还是项目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不难看出,打造更加便捷的交通生态系统,加快市域交通内循环,是邛崃壮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口。

对外,去年8月底,总投资9亿元、全长25.75公里的邛州大道(新邛路邛崃段)改扩建工程,在历时20个月紧张施工建设后,实现了全线双向通车,进一步加快了邛崃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的步伐。不仅如此,邛州大道同时又串联起羊安、固驿、牟礼等7个镇乡,承载羊安工业园区、临邛工业园区以及全市300余家企业的物资运输任务,直接受益群众达40余万人,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经济路”、“惠民路”。

对内,打通较场路南延线等3条断头路,改造蜚虹大道等9条道路,黑化天庆街等11条道路;成温邛快速路、邛名高速临济互通等33个项目相继开工,累计完成新改建道路427公里;维修加固桥梁6座,新建桥梁2座,在城区范围内8个路口增设红绿灯设施,确保市民交通出行边界安全……道路的提档升级,不仅完善了雨污管网,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据了解,到今年12月31日前,邛崃还将完成道临路、寿高路改造和邛名高速临济互通建设,基本完成邛芦路建设,实施灾区275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建成3个客运站,全域构建方便快捷的内部交通体系。此外,作为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邛崃,还将加快建设众多景区内外的环线交通。

至此,一个内外交通顺畅通达,又依附道路有着相对独立城市“边界线”的邛崃,正告别“摊大饼”的城市病,吹进一股城市建设新风。

背街小巷

细节也要有城市品位

“小街区规制”的理念,被认为是与“独立成市”一脉相承,目的是让城市变得更为人性化。邛崃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邛崃将利用“小街区规制”的理念,理顺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中的局部细节,增强城市的可步行性、通达性和人情味。这意味着,背街小巷也将成为邛崃城市品质的体现。

该市花园巷是当地一条老街,街道内联通着包括铁花巷在内的许多分支小巷,它们都在此次的维修整治中换了新装。特定造型的新瓦、灰青色的砖块、简笔线条勾勒的墙画,处处体现出川西民居的气息。

与以往的环境相比,如今居住在维修改造后小巷里的人们,不再为门前道路坑洼不平、路灯不亮而抱怨。谈起现在的改变,家住花园巷内的居民金一川颇有感触:还未维修整治前,狭窄的巷道内“牛皮癣”广告满天飞,地面坑洼不平,垃圾也随意乱丢。现在路平了,墙白了,没有了垃圾的臭味,“这才是幸福的生活”。

“冬天到了,孩子早上天没亮就要上学,家门外没有路灯很不方便。现在孩子上学不用打电筒,大人晚上下班也不再摸黑了。”建设路43号小巷的住户李静说,自从家门前的环境整治后,大家都很珍惜,乱丢垃圾的现象减少了,“一些居民看到地有点脏,还主动打扫”。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城市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去年8月,邛崃启动新一轮的背街小巷整治。完成了小南巷、花园巷、铁花巷及右侧支巷等10条小巷整治,既兼顾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保持了小巷原有风貌;既提升了小巷的基本功能,又增加了人文内涵。

不仅要整治“背街小巷”,邛崃还在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求方面下工夫,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新形象方面做文章。如今,河滨公园、瓮亭公园、文君公园、白鹤山市民游步道2期等,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好去处。

与此同时,在去年该市首家大型城市综合体——瑞云·欣广场正式营业的基础上,君威美食广场提档升级项目也已于去年8月启动建设,今年春节前有望竣工。届时,广场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中超过一半为绿地,以“美食文化”为主题,集城市美食、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于一体的新广场,将打造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新休闲场所。

精细管理

全面提升幸福指数

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对城市实施分类精细管理,让这座城市的每一处细节都令人舒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大幅提高。”邛崃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去年该市试行垃圾“定时定点”收运新模式,确保“垃圾不落地”,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此外,去年该市先后投入2700万元配套城乡环卫设施。为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该市还先后完成城市公交升级改造,启用城市公交IC卡系统,完成一期1200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等。“公共自行车真的很巴适。”去年底,邛崃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建成,65个服务网点和1200辆公共自行车亮相城区医院、超市、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和人流密集地段,环保、健康、方便、免费的通行工具受到市民一致好评,投运仅40多天,办卡数量就超过14000余张。

与此同时,作为“四改六治理”的重要内容,河渠治理被列入去年邛崃为民办实事工程。根据计划,该市共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大路沟、东河排洪河、虹桥堰等11条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长度约125公里,涉及临邛镇、孔明乡、卧龙镇等11个镇乡。山青、水绿、天蓝,经过一年攻坚,邛崃的城市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邛崃还将进一步深化“四改六治理”。其中,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棚户区改造,将按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并力争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建城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在城市改造中,我们将注重城市设计,结合邛崃特点,传承文化基因,延续文化脉络,促进山水园林与城市和谐统一,增强城市的文化记忆。”邛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陈碧红图片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的邛崃实践

避免城市手法,避免简单套用城区模式——成都篇56岁的梁在奎,如今和家人住在景区里。透过自家门前的一片小竹林,一家人不仅出门就能看见各种风光,熙来攘往的游客还成为其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2014年,邛...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