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建中升级 芦山农业进军“2.0时代”
□本报记者 许静 方圆
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位于芦山县思延乡境内的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是地震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项目。按照设计,这个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农业示范园,将建设成为雅安北部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和特色种植业示范基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天全、芦山、宝兴,以及藏区、邛崃市、名山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月初,芦山县一派生机盎然:10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逐渐成形;园区内的土地整理有条不紊地展开;猕猴桃种植架已经搭建,静待树苗发芽……
震后一年,循着一“硬”一“软”两条主线,芦山正逐步迈入现代农业“2.0时代”。
硬件升级
早想建的园区终于建成了
“这块地面积共有2平方公里,目前所有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完毕,除了搭建300亩大棚,其余的地方都将用于猕猴桃的种植。”芦山县农业局局长张刘林指着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一大片土地说,猕猴桃种植工作将在今年完成。
一直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芦山,重建中为何转型发展经济作物?“龙门山脚下的自然环境,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并不高,却非常适宜猕猴桃和珍稀林木的生长。”张刘林算了笔账,前几年思延乡每亩地可产水稻600多公斤,除去农药、种子、化肥和人工成本,一年到头基本不会剩下什么钱;而种猕猴桃,至少可以产出3000斤,按现在每斤七八元的市价来算,一年每亩地就可以赚上万元。
芦山盯上猕猴桃产业已非一天两天,不过,种猕猴桃需要较高的投入。“要打造这样一个产业,政府不投入千儿八百万,门都没有。震前全县每年农业所有项目的财政预算资金也就几百万元。”张刘林现在仍能记起当初的困境,“现在好了,截至今年3月,农业到位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已有7.01亿元。”借力重建,芦山打造出了梦寐以求的农业园区。
芦山还在积极拓展现有的产业链,推动一、二产业互动。思延乡清江村规划建立一个占地面积达1400亩的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区,以发展有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建成后,它不仅将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同时也可为周边区域加工各种农副产品,如有机茶叶加工、农产品冷藏加工、猕猴桃保鲜库、森林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等。”芦山县农业局副局长高容介绍。
目前,四川绿康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芦山元森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已入驻园区,四川可士可果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将签订入驻园区的正式协议。高容说:“仅此一家,就将建设7000亩猕猴桃基地及保鲜库,年加工猕猴桃210万吨。”
软件升级
专合组织机制体制创新
“我们合作社一共5个人,种植规模300来亩,几个人凑在一起,主要是图采购农资有优惠,日常生产都是各干各的。”
“你们这种组织形式比较分散。每户种植面积有一定规模,下一步可以往家庭农场方向发展。”
近日,在芦山县农业局办公室内,省农业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同当地专业合作社座谈,提供指导意见。
芦山山药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现在已有103户农户加入,其种植规模也达到1100亩。“在生产期间,合作社为每位社员提供技术辅导;销售时,以高于市场价1-2角的价钱收购社员的山药。”社长高克强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准备跟大的食品公司合作,延伸山药深加工业务。
在当地农业部门看来,这家合作社虽然还处于初创阶段,但是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可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做大、做强。”张刘林表示。
“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硬件的重建和跨越,机制体制的创新也非常重要。”省农业厅计财处处长刘文龙表示,省农业厅已针对芦山的重建现状进行了多次调研,将结合芦山实际给予更多机制体制创新上的指导。
芦山的探索也在进行。《芦山县2014年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明确提出,要将县内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户作为扶持对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阳帆)8月9日,自驾南方丝绸之路第一城——邛崃主题活动在该市“中国酒村·田园迪斯尼”景区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中推出了田园迪斯尼体验游园、夹关水寨茶乡采茶体验、平乐金鸡谷攀岩等活...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