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四个国家级旅游试验区落户四川

四川日报 2013-08-07 15:49 大字

7月31日,国家旅游局与四川省政府在京签署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合作协议,该协议是国家旅游局与省市区签署的首个旅游灾后重建专项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从2013年至2015年,国家旅游局将与四川携手,共同建立局省合作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共同创新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共同振兴四川旅游市场。

共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国家旅游局与四川合作共建的最大亮点,也是我国继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云南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旅游试验区,其亮点在哪里,发展潜力如何?

□本报记者 刘星 阳帆

1+N+1

试验区创新发展线路图

目前,全国有海南、云南、桂林和四川4个国家级旅游试验区。四川省的亮点在哪里?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认为,四川旅游试验区的精彩之处在于发展的线路图变了。

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旅游专项规划中,四川省借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创造性地打造“1+N+1”统分结合的规划体系。在旅游试验区的规划发展中,第一个“1”,是指引领试验区发展的大旅游总体规划纲要,“N”即雅安的6个区县、邛崃市的6个乡镇和成都、乐山、眉山、甘孜、阿坝、凉山等受灾的21个县(市、区)将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解决就业、安民富民的作用。由此,试验区旅游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问题,将从战略层面得以解决。

据了解,试验区旅游业融合发展振兴项目共计53项。这53个项目如何切实落地?“N”将从实质上解决项目落地。据了解,过去的旅游专项规划,由旅游系统独立完成,但由于旅游业与100多个产业息息相关,这种封闭式的规划成为项目落地的瓶颈。在试验区项目建设中,“N”是把大旅游的总体规划纲要,分拆为4个能够对接融入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相关灾后重建规划的具体导则。在4项导则的支撑下,四川省交通、农业、住建、旅游等部门将形成合力,在试验区实施“名城名镇名村旅游示范计划”,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空间和特色乡村聚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的打造。

后一个“1”,是指省旅游局与省文化厅共同牵头编制的灾后恢复重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重点明确文化旅游部门要具体实施的项目。

开放性规划试验区充分考虑宜居宜业宜游

“宜居、宜业、宜游”,这是旅游试验区的最大功能特色。作为富民经济的旅游产业,应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高消费能力。然而记者了解到,四川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对游客需求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方面,有的地区涌入大量游客挤占当地居民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缺乏旅游产品,成为“睡美人”。

如何在试验区建设之初就避免游客与当地居民可能产生的矛盾,实现资源的合理分摊?试验区规划建设充分考虑了宜游要素。据了解,试验区将以“旅居一体”为理念,促进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活方式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试验区将维护乡村田园农业景观和错落有致的聚落景观,保留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建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把灾后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乡村田园生态景观与旅游融合发展。

据了解,试验区还将改变旅游开发项目与社区争资源、争空间的竞争格局所导致的地方社会文化消失的状况,将依托社区自然与文化为背景的项目开发,形成融合共生的社会空间结构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监督检查启动

(上接01版)保障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受惠于民;加强对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捐赠资金物资全部按要求用于受灾群众和抗震救灾。此外,加强对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各职能部门落实监...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