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梦”的实践 新邛崃的蝶变

四川日报 2013-05-20 16:02 大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四川行动。按照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部署,成都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将生态系统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打造,以“绿隔”区域锁定城市开发边界,环城生态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邛崃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363”工作计划,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去年以来,邛崃立足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将“生态文明强本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南丝路水上走廊”项目的加快推进,以生态宜居新城的建设步伐,正悄然进行着“中国梦”四川篇章的邛崃实践。

打造生态新品牌

绿色低碳融入寻常生活

清清流水,鱼游浅底,翠林修竹,白鹤翱翔。

为引导民众环保意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5月17日,在生态优美的邛崃市临邛古城白鹤山景区山门广场上,数万名群众和游客共同拉开了“2013·中国邛崃·丝路水廊放生会”活动大幕,数万尾鱼儿游向了清澈的文井江水中。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在民间一年一度放生习俗的基础上,此次活动赋予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新内涵,引导群众参与环保活动,积极投身家乡生态建设。现场群众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证明,人们早已从“4·20”芦山强烈地震的影响中转入了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积极投入到乐山爱水、关爱自然的生态生活方式中来。

生态优美,宜人宜居,这是成都“都市绿肺”——邛崃的天然资源禀赋。作为成都市最大的竹源基地,邛崃年平均气温16.3℃,相对湿度83%,年均降水量1117.3毫米,森林覆盖率38.65%。境内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5条河流穿境而过,有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18个,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森林城市。在2011、2012年成都区(市)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中,邛崃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级。

享受“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态本底正逐渐改变着邛崃人的生活方式。在此次活动中,为彰显优美的生态环境,倡导望山亲水的绿色生活方式,邛崃市向全社会发出了在活动当天开展“一天不开车、步行五公里”的环保教育体验活动,倡导绿色环保、健康出行。当天,从邛崃西桥至白鹤山景区的路上,往年车水马龙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数万名游客、群众的绿色出行,大家或步行,或骑自行车,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关爱。热爱家乡的邛崃人生态文明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正在润物无声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正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邛崃人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强本工程”中来,对家乡打牢生态本底、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望山亲水魅力的家园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

串起生态轴、产业轴、景观轴、文化轴

在邛崃市牟礼镇南河葡园侧的南河河畔,数台挖掘机正在不停作业。今年3月,依政古城蒲口顿码头正式动工建设。作为邛崃市“南丝路水上走廊”开建的第一个码头,该码头建成后将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南河葡园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一个游客能近水、亲水、赏水、玩水的灵秀之地,成为“南丝路水上走廊”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当前邛崃正在全域推进“一大道三走廊”的建设。其中,在依托自身水系特点,挖掘文化底蕴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南丝路水上走廊”,因为关联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多个领域,涉及面广,惠及人多,而备受社会关注。根据规划,该走廊主干河段东起依政古城盐关码头,西止古蜀夹门关码头,全长约73公里,串联了“两江、四河、五湖、四区”,横穿邛崃东西17个镇乡。同时,依托邛崃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南丝路水上走廊”还将分为7个功能发展带:即山地生态旅游带、丝路文化游憩带、军旅文化产业带、城市滨水休闲带、都市农业体验带、依政文化休闲带、现代农业示范带。“这条水上走廊将在聚合全市丰富自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二千年秦汉文化、三百里绿色风情。”邛崃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集成了沿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要素,建设以山水为主要特色、体现邛崃人文历史,集现代农业、休闲、康体、旅游、科普于一体的“水景邛崃乡村旅游示范廊道”,在充分展示“丝路首城”田园风光、南丝路自然之美、巴蜀古城人文之绝的同时,还将与天台山、平乐古镇等旅游景区相呼应,共同构建“全景邛崃”南丝路旅游目的地。

“不久的将来,这条美丽的水上走廊将实现河流水域回归天然,建设环境优美宜人、土地集约利用、生态与产业和谐共生,‘三产\’联动、‘四化\’同步的邛崃城乡统筹示范带和集中展示区,成为一条穿越邛崃时空的美丽飘带。”邛崃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水上走廊项目建设,将进一步筑牢邛崃的生态本底,使邛崃真正成为望山亲水的魅力家园,这也将成为邛崃实践伟大“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全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生态宜居新城

从保护生态本身向发展生态经济转变,再向培育生态文化提升,在邛崃决策者看来,良好的生态本底始终是邛崃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潜力。在该市推进“363”工作计划的实践中,“生态文明强本工程”俨然成为了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望山亲水魅力家园的重要抓手。

按照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目前,邛崃正坚持以山、水、田、林为载体,大力实施养山、理水、护林、营田工程,保育好传统川西林盘聚落及其周边田园农耕风光,并通过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切实构筑好邛崃的生态本底。今年植树节前后,邛崃结合“南丝路水上走廊”建设,发动群众植树130余万株。如今的邛崃,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地更绿,正逐步成为成都腹地名副其实的“生态氧吧”和“都市绿肺”。

从生态治理到新型城乡形态建设,一项更大的谋划在邛崃铺开。据规划部门负责人介绍,邛崃正依托山水文化优势和产业特色,不断优化城乡规划布局,着力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大城市。作为南丝路水上走廊的城区段,“三河六岸”打造将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邛崃将沿着 出阝江河、西河、南河3条河流、30公里6条滨水岸线,打造水上景观和滨水文化景观小品,开发亲水近水休闲体验产品,建设邛窑文化产业园区……“我们将通过水环境治理、岸线生态景观营造、市政设施配套、滨水城市设计4大工程,使‘三河六岸\’成为城市最大的开敞空间,努力打造望山亲水、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文化走廊。”

据悉,邛崃将在“三河六岸”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滨水新城,这将与规划建设中的文君古城、工贸新城一起,共同构筑美好新邛崃的城市骨架。届时,这个城市将完美阐释出“边旅游边生活”的城市宜居价值,加速助推繁荣富庶丝路首城、望山亲水魅力家园、和谐幸福文君故里“邛崃梦”的稳步实现,再现“临邛自古称繁庶”的盛景。

新闻推荐

世界500强企业正以“加速度”入川

□本报记者梁现瑞蒋君芳Focus〉聚焦6月7日,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召开期间,又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宣布进入成都,74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其中,境外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的...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