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玉米为何不同境遇?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张明海
“过度资源性开发,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农业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关键时刻。”1月26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成都代表团分组讨论上,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表示,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许兴国表示,粗放型、低品质、简单数量上保供应的粮食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要求,这样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酸化之类的土地问题,也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以2015年玉米种植大丰收为例,一方面是大量玉米堆积在农民仓储里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饲料、食品加工等企业大量采购进口玉米。“原因很简单,本地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高于进口玉米,同时,本地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过多导致食品加工类企业不敢采购。”
而与此相反,是水果玉米的大量热销。许兴国介绍,成都市目前在龙泉、金堂等地推广种植的水果玉米供不应求,效益达到普通玉米的4倍以上。
许兴国认为,两种玉米的不同境遇,根本是农业供给端出了问题: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农产品市场供给足够丰富,但类似于水果玉米以及“褚橙”这样的绿色、高端品质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还相对缺乏。
对此,省人大代表、新津县委书记夏先义表示赞同。“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国,但大米品质上不去,一直是靠‘北粮\’供应,超市里很难出现本地大米的身影。”夏先义建议,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粮食保增长的前提下,可将目前在蒲江县实行的标准化土壤改良工作成片、整线推进,拿出一部分来进行局部休耕,实现真正“藏粮于地”。
省人大代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刘智慧则建议,加强技术保障以增强农产品供给的品质。“应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保证收储、烘干等工序的技术品质。”
新闻推荐
5月下旬,2016年四川省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工作培训会上,川大旅游学院教授石应平详细解读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乡村旅游合作社这一乡村旅游发展...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