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下到基层

四川日报 2015-08-24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 黄泽君

8月12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陈巍一早就赶到蒲江寿安公立中心卫生院,对卫生院的急诊科团队进行培训。在这里,陈巍有个新的身份——成都市蒲江县寿安公立中心卫生院急诊科指导主任。

陈巍的“新身份”源于一场探索——今年7月起,成都市首个县域“医联体”试点在蒲江启动,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以蒲江县人民医院为中心,联合县内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共同形成“医联体”,旨在探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的共同难题

和大部分县域基层医疗机构一样,蒲江的基层医疗机构面临门诊量低,病人“流失”的难题:数据显示,2014年,在蒲江县内,县人民医院的门诊量占到全县全年门诊量总额的55%,这意味着其余13个乡镇卫生院的门诊总量,不及半数。“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差,许多卫生院都没有配备超声检查设备等,对病情的诊断受到限制,此外,医生队伍本身医疗水平也低,老百姓的信任感不足,不论大小病,都愿意到条件好的县医院或者到成都去看病。”蒲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政与医疗服务管理科副科长黎力说。

2011年底,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托管蒲江县人民医院,委派各科室优秀的医生长期驻扎蒲江,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医疗水平。“三医院和县医院共同出资,购买了新的检查设备,三医院各科室的带头人,也会定期到蒲江来,查房、坐诊,并对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人进行会诊。”蒲江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曾雪峰介绍。

托管的探索已显成效: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蒲江县在县域外产生的医保费用为1000万元,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底还是3800万元。这意味着,在医疗硬件和软件的双重提升下,越来越多的病患愿意就近就医了。

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模式延伸到基层?

让优质医疗资源“自由流动”

寿安镇70岁的居民李永祥每年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和心功能问题,总要住院两三次。“一般都是到县医院去看病,那里条件好,医生也好,但是床位紧张得很,赶车都要半个多小时。”李永祥说。

不过,7月以来,李永祥看病不再去县医院了,而是就近选择寿安公立中心卫生院。“我在这儿看到了在县医院给我看病的陈医生,感觉心里有底!”李永祥说。

7月起,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以及蒲江县内4个乡镇级的卫生院共同构成了“医联体”。“购买了新设备,药房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三医院和县医院的医生,现在每周都会定期过来,对病人进行会诊。”蒲江县寿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院长戴雪峰介绍。

此外,“医联体”内部的医疗机构还建立了“双向转诊”及“远程诊断”制度。“比如病人在乡镇卫生院拍了片子,但医生无法诊断,就会通过网络系统将片子传到县医院或三医院,由医生诊断,一旦出现紧急病情的病患,将转诊到三医院。”曾雪峰介绍,三医院还建立了“中转病房”,专门收治“医联体”里的危重紧急病人。

相比之下,戴雪峰更看重“医联体”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资质较差,培训平台有限,如今专家定时来,有疑难问题随时可以请教,还可以派优秀骨干医生直接到三医院进修学习。”戴雪峰说,从三医院下来的急诊科指导主任,就对卫生院的急诊科团队进行了再培训,并且以考核的方式,要求每个医生完全掌握急救技能,如今,卫生院急诊科已“上了台阶”。“试点时间虽然短,但成效却已经显现出来,这个月门诊量提升了13%,此外,收治的危重病人也在增多。”戴雪峰觉得,这就是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的最好证明。

到今年底,蒲江将把1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医联体”。

新闻推荐

记者朋友圈转发引关注 阿里巴巴当天前往助销

《万斤猕猴桃滞销“棒棒手”期待援手》续□本报记者刘星10月13日,本报2版刊登《万斤猕猴桃滞销“棒棒手”期待援手》,引发社会关注。不少读者通过拨打本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询问相关情况,表示愿...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