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倾太阳谷 大爱暖得荣 ——青羊区对口援助得荣县工作纪实

成都商报 2015-08-07 19:36 大字

得荣,藏语意为“峡谷地带”,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南端,属横断山腹地,因为干旱河谷阳光充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太阳谷”。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从2012年起,青羊区对口援助得荣县。近4年来,青羊区总计投入援藏资金8700多万元,结合得荣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22个规划项目稳步实施,目前已竣工14个——康巴藏区高端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开始酿出醇美的葡萄酒;从来没体检过的得荣人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基本实现了“乡村客运满覆盖”;没上过任何一堂兴趣课的得荣学子有了免费的公益课堂……

项目援藏 帮助农牧民告别饮水难

得荣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30毫米,不足年蒸发量的八分之一。河流两岸半荒漠化严重,全县有近1.2万农牧民存在饮水困难。宝贵的水资源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瓶颈”。

找水!为了新建引水渠,刚进藏两三个星期,援藏干部胡欢就和在发改局挂职、分管项目的赵勇开始了到海拔3900米的水源点浪中红“云端找水”之行。记者在两人的记事本中看到了这样的随笔片断:

从一号崖到浪中红,这段长达3公里的水渠全是在绝壁上通过人工凿出来的羊肠小道。路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左边是几百米深谷中咆哮的金沙江水,右面是笔直的峭壁,真是提心吊胆,不敢侧目……为了准确定位水渠的每一个节点,后来,胡欢在这条步步惊魂的山路徒步走了8个来回。

在摆满地铺的帐篷里,在几个石头砌成的灶头旁,来自青羊区的援藏工作人员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绝壁穿石,铺管挖渠,将山顶云间的山泉水引到山下。“一天最多扛两根管子上山,往返要三个多小时。”采访中,参与施工的瓦卡坝村村民桑波告诉记者。

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子庚老渠技改与瓦卡供排水工程建设工程均已完工,改善灌面460亩,新增灌面340亩,彻底解决了坝区12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青羊区还加快投入800多万元,支持启动亭子村第二水源点建设,项目竣工后将有效缓解得荣县城5000多人的饮用水难题。

产业援藏 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赤霞珠请选“得荣造”。这几年,得荣人招待宾客时,除了传统地方特产得荣树椒、坨坨肉、香猪腿,餐桌上还多了一样得荣特产——得荣县出产的太阳谷葡萄酒。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青羊区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大力扶持得荣县特色支柱产业,派出专业人员协助当地干部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结合得荣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从技术、资金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青羊—蒲江”对口支援得荣干部人才全情投入,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打造太阳谷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作为得荣县最有优势、最大规模、最具潜力的现代农业项目,青羊区坚持把酿酒葡萄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对口支援得荣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每年从援建资金中投入600万元,构建酿酒葡萄全产业链,着力扶持得荣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我们还引进了酒业公司在得荣建设葡萄酒庄,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亩均收入6800元,覆盖全县80%的农户,带动得荣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80元以上。”青羊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服务援藏 让百姓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没有这次体检,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这是65岁的泽仁曲措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2013年11月,泽仁曲措在体检时被查出肝囊虫,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体检”二字的藏族老乡最终被送到了川大华西医院进行了手术。

为探索藏区医疗援建新模式,青羊区启动了“支援得荣县全民健康体检项目”,由青羊区妇幼保健院和蒲江县人民医院牵头,并得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六医院、成铁分局医院和成都儿童专科医院的支持,6家医疗机构抽调51名医务人员,组成4支医疗队,分赴得荣县域内的4个片区,辗转8个体检点,给全部12个乡镇的2万多名农牧民开展了免费体检。

“健康送到门,医疗送到家,青羊得荣一家亲,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当地农牧民用这样一段顺口溜,来感激青羊区援建的这一善举。

在援建得荣五年规划中,记者注意到,十大行动中,有七项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涵盖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社保、帮扶、人才等方方面面。

成都日报记者 李自强 摄影 杨永赤

新闻推荐

2015植物活力鬼饮食节 即将热力开启

还记得炎夏里为你带来20万美食福利的“植物小菌”吗?从5月底开始,由光明乳业发起的盛夏主题美食活动吸引众多好吃嘴关注,光明乳业联合50多家城中美食,豪送20余万元的美食代金券;在“植物小菌”的带领...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