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老区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成都商报 2015-08-21 19:29 大字

长征路上看今朝(下)

曾经,革命先烈为了追寻真理,在大山里翻山越岭、沿着崎岖山路行进;如今,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为老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曾经,革命先烈在这条真理之路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生活在幸福美丽新村,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脸上盛满笑容。

1935年11月21日,红军为了策应百丈关战役,迂回到蒲江成佳镇附近发生九仙山战斗,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蒲江,当地老百姓收殓战士遗体,后来修建了红军墓。

8月7日,记者来到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的红军墓,墓旁是郁郁葱葱的猕猴桃、柑橘果园和茶园。赵成均是当地村民,据他回忆,这一片原来叫做“火烧庙”,因为村民贫穷,每家每户都是茅草屋,不小心就付之一炬。他告诉记者,家乡的变化很大,单从道路交通上说,从最早的碎石路到水泥路,再到现在的油砂路。村民人均一年收入现在轻松过万。村里还有了图书室、卫生站,建了麟凤新型社区,“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当年红军战斗遗存有的被参天大树所掩盖,有的已经长满了青苔;但是,红军长征精神却薪火相传,转化为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精神财富。

交通之变

构建内联外通交通

邛崃蒲江大邑加速融入“半小时”交通圈

“以前路难走,邛崃城区到我们这里要走一个多小时。”8月6日下午,在邛名高速临济互通入口的施工现场,多台大型机具正在紧张地进行施工作业。临济镇凉水村村民朱本玉查看着工程进度。他高兴地说,以后上高速再也不用绕到平落或者夹关,能节约半个小时左右,茶叶、水果运出去,快多了。

今年年底,在邛名高速临济段新开设的互通立交及临道路(临济镇至道佐乡)将全面建成通车,在彻底解决临济、南宝、道佐、火井等邛崃市西南片区10万人快速上下高速的同时,也将为外来游客快速进出天台山、平落景区缩短里程。

“交通先行”,居于成都“五大兴市战略”之首。既来自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样基于改善民生的重大责任。成都交通建设正由“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向“全域互联互通”转变。

除了已建成通车的成温邛高速、成雅高速、成新蒲快速通道、新邛路,正在建设中的成温邛快速通道、成蒲铁路等,使邛崃、蒲江、大邑不断加快融入成都“半小时”交通圈,对外连接通道全面打开,市域路网不断加密,服务城市、服务产业、促进群众致富的内联外通的区域交通枢纽逐步形成,成功带动了邛崃、蒲江、大邑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最大印证之一。曾经“鬼害怕”的邛、蒲、大,正不断突破地理区位局限,改变多年以来的区位劣势。

镜头1

坐动车 蒲江到成都只要半小时

Y字形的桥墩整齐排列,在成都平原的沃野上、林盘中蜿蜒向西。8月4日上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成蒲铁路邛崃段主体已全面完工,10月初将进入无砟轨道的铺设。

自开工建设以来,成蒲铁路施工进度不断提速,截至目前,全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153孔桥梁已架设完成137孔,正在进行路基排水、附属工程、防护栏安装等方面的施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施工单位将重点进行架梁施工、道路改移工作,整个项目建设预计在2016年6月完成。

成蒲铁路是成都市“交通先行”战略中重要的铁路枢纽建设项目之一,线路起于成都西站,止于蒲江朝阳湖站,全长99公里,设计时速为200公里。

根据规划,通车运营后,从成都坐动车最快只要30分钟即可到达蒲江,而中心城区与温江、崇州、大邑、邛崃等周边区(市)县之间,全部可以在半小时内到达,构筑起成都又一个半小时轨道交通圈。

同时,作为川藏铁路其中一段,成蒲铁路将连接已经开建的川藏铁路成雅段。该路段起自成蒲铁路朝阳湖站,经名山至雅安,全长41.48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工期结束期为2018年5月31日。届时,理论上不到1个小时成都即可抵达雅安。

镜头2

邛芦路 改造将于年底基本完工

8月6日下午,记者沿红军长征路线,沿邛芦路从高何镇返回邛崃城区。邛芦路,是邛崃经高何镇至雅安芦山县的公路,为县道。与省道210、国道318、雅康高速(在建)、成温邛高速、邛名高速、邛崃机场、国道108、成雅高速等衔接,是连通成都、邛崃、天全、雅安、康定的主要通道,以及连接区域内各重要乡镇及临近县市重要的经济干线公路,同时也是芦山向东经邛崃融入成都最便捷的通道。

“作为一条重要的通道,邛芦路曾在‘4·20’抗震救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震后,邛芦路改造工程被列入邛崃市灾后重建道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交运局党委副书记陈科告诉记者。

邛芦路邛崃市境内全长56.7公里,改造项目总投资3.59亿元。

“‘4·20’地震前,从邛崃到芦山,总距离还不到60公里,开车却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遇上恶劣天气,更是险象环生。镇西山隧道打通后,邛崃到芦山车程将缩短至少半小时。”在高何绕场路施工现场,邛芦路业主代表周幸告诉记者。

年底前,邛芦路改造将基本完工,让沿线乡镇受益。这对高何镇毛合村村民李开玖来说无疑是个喜讯,“路好走了,不仅200多亩树莓外销运输方便,我们这里的观光旅游肯定也能发展起来。”

镜头3

油玉路 成为南宝山的致富路

“油玉路通车后,水泥路变成了沥青混凝土路,南宝乡到大川镇只要1个钟头左右,比原来快多了。”家住邛崃市南宝乡的张贵强是一名货车司机,他告诉记者,油玉路改造前,由于弯急坡陡,加之路况不好,开车费力费时。现在,完善的交安设施也让安全感提升了不少。

受“4·20”芦山地震影响,油玉路(邛崃油榨乡至芦山县大川镇)邛崃段沿线山体滑坡、路面破损严重。震后,邛崃市把油玉路列入灾后重建重点项目。

去年国庆节前夕,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全长30公里的油玉路全线贯通。这对于南宝山安置点的群众来说,不仅今后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南宝山A区安置点金花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起了羌寨山庄、喜来客、青川人家、聚贤庄等30多家农家乐。“这路一修好,生意就上门了,之前游客比较少,现在游客上来还住不下,端午节几天,我们家就接待了150余人。”金花村4组“青川人家”农家乐老板王立平乐呵呵地说道。

“我们将以油玉路通车为契机,增添更多的羌文化节目,加强对各农家乐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农家旅游的接待行为,让更多群众通过特色旅游增收致富。”金花村村支书强炳煜说,南宝山自然环境好、资源丰富,路修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还能带动茶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民生之变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村里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镜头1

依山傍水 农居变身乡村酒店

依山傍水、竹林葱葱,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掩映其间,不远处一片菜畦青翠欲滴,白沫江在旁边蜿蜒而过,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我家分得两栋各17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一栋自己住,一栋出租给了酒店。去年6月份签订了租房合同,7月份就拿到了一年的租金24400元。”56岁的石月芳正在自家门前打扫卫生。

“目前,周河扁通过整合新村富余农房资源,引进了专业旅游公司,并通过企业租赁、农户以房入股、农户加盟自营3种模式,统一打造沫江山居乡村文化主题酒店,发展高品质乡村旅游。”夹关镇党委委员张建介绍,2013年底,邛崃启动了夹关镇鱼坝村周河扁聚居点的建设工作,按照“小组微生”理念,在白沫江边的一处林盘内,集中建设了29栋川西民居风格的独栋房。

周河扁聚居点地处前往天台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在修建之初就被规划为“深度体验式乡村度假的新农村综合体”,一开始就做好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准备。“这里的每间房都是按标间修建的,植入现代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不改变道路渠系机理,周河扁聚居点与山水风光充分融合,成为一道风景线。

镜头2

因地制宜 产业基地环绕新村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规划好产业发展的路径,引领村民共同致富,才是新村建设最深刻的内涵。蒲江大兴镇炉坪村,正是这一内涵的生动体现。

“炉坪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过去年人均收入仅5000余元。”炉坪村村支书徐大全说,让炉坪新生的动力,正是一个又一个产业基地的建立。站在村民熊廷建家楼顶露台,记者环顾四周,猕猴桃基地、茶叶基地、柑橘基地簇拥着炉坪新村。

如今,炉坪村的产业发展焕发了新的活力,带动村民致富的效应也逐步体现出来。比如猕猴桃种植基地,炉坪村就探索出“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引进企业打理村民流转的土地,每年以保底租金和分红的形式给予村民土地租金,公司、村集体、农户“三赢”模式初见成效。

租地出去的村民,收入有了保障,而自己种植猕猴桃致富的村民,也不在少数。“在村上的引导下,我把家里的10多亩地都用来种植猕猴桃,目前已经基本挂果,每亩产值能到2万元左右。”熊廷建笑着说,新村建设改变了他家的生活,而猕猴桃种植则带来了想都不曾想到的收益。

培育支柱产业,让曾经的贫困村跃身成为“排头兵”。“去年,村民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2000元。”徐大全说。

镜头3

村民自主 新村环境有了保障

蒲江西来镇的小五面山下,远远就会看到一片灰瓦红墙的新型社区——“两河逸园”。 走进小区看到,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道路纤尘不染,“微田园”里瓜果菜苗整齐排列,整个院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爽整洁。

“比以前的环境好了一百倍。”住在“两河逸园”的李桂芬婆婆高兴地说,现在不但房子大、干净、舒适,水电气全通,而且有线电视、网络也通。还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人——简直就是城里人的生活,彻底脱离了“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的日子。

这样的转变源于小区管理的村民自主。住进新居,更要管好小区。为了让每一户村民都参与新村管理的过程,“两河逸园”分房入住后,由住户选出了3名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物管委与每位住户签订带有“村规民约”性质的物管协议。有了村民的自觉参与,小区整洁有序的环境得到了保障。“看到这么干净的环境,都舍不得破坏,自己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

住进美丽家园,产业致富干劲更足,草莓采摘基地、猕猴桃基地、柑橘基地……两河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元。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李颖 洪继东

图片由邛崃市委、

蒲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农博会集中签约1314亿 蒲江签4.5亿农业大单

规模空前的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现场发布了本届农博会投资促进结果:共签订农业投资促进项目704个,合同金额1314.2亿元。6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现场签约,其中就包括蒲江水...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