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志愿者让群众真正动起来

四川日报 2014-12-29 11:27 大字

□本报记者 黄泽君

临近元旦,冬日的寒意挡不住蒲江县群众的热情——在蒲江县鹤山镇城南社区,舞蹈队正排练着新的舞蹈,附近还传来了声乐队悠扬的歌声……“阿姨,你看这个动作要稍微再大一点,这样更好看。”徐锦伸起左手,张开手掌,向舞蹈队的阿姨们比划着。

与往年不同,今年蒲江县的文化队伍,不再是“自顾自”地排练节目,他们都有了一名指导老师——拥有专业技能的文化志愿者。

一张卡片架起沟通的桥梁

蒲江县鹤山镇城南社区主任赵俊德一直保留着一张小卡片,上面印着徐锦的电话号码和擅长的文化项目。“我们居民如果有原创的节目,要开始编排的时候,拿不准的,我们就给徐老师打电话,她会抽空过来指导我们!”赵俊德说。

怎么指导?“我会参与到整个节目之中,从前期帮助他们修改剧本,到排练中人员的安排,一直到最后节目成型,一个节目会跑很多次。”徐锦介绍,她联系了7个村和社区,只要需要她,她都会想方设法抽空去,如果哪个村和社区长期没有主动来电话,她还会打电话问问,或者帮他们一起策划文化活动。

这样的联系机制,让许多“蒲江原创”有了生动的演绎。“今年,我们发现,在各类文化活动或者比赛中,蒲江群众原创的节目变多了,全年下来大概有20余个。”蒲江县文广局副局长何敏介绍,老百姓会将自己身边的故事,写成剧本或者编成歌曲,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出来。

何敏发现,原创的节目最吸引人——以往的晚会,常常是政府组织,观众三三两两,有时候还要找人来凑数。而现在,一旦有文艺演出,老百姓都会自发来到演出现场,路过的群众也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那些简单而动听的歌谣,还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于乡间田野,真正深入到了群众中间。

群众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这样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节目的观众变多了,它甚至改变了百姓的生活。“以前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常常觉得生活很无聊,现在我会定期参加舞蹈队的排练,有时候也唱唱歌,每天都很充实。”城南社区居民王静说,这一两年,社区里常常听到动人的歌声,坝子里也有舞蹈队,自己被这样的活力感染了,也参与到了其中。

有了“领头羊”,居民们的热情越来越高,徐锦常常觉得忙不过来,“有时候一天接到好几个村和社区的电话。”

怎么办?蒲江正引导文艺骨干们把这样的“领头精神”带到基层——鼓励文艺骨干在基层指导培训的时候,发掘有热情的文艺群众,并通过专业培训,让社区的文艺群众,成为骨干中的一员。“除了组织热情的文艺群众到市民艺术学校参加免费培训,我也会在指导排练的过程中,刻意让他们尝试着组织领导。”徐锦说,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一年来,自己已经培养了6个新的“文艺骨干”,目前已经完全能胜任社区日常的文艺活动排练。

这样的机制,让文化志愿者真正在基层“生根开花”,并让这张“志愿网”逐渐铺开。最大的好处是,这样的机制能让群众真正“动”起来。

新闻推荐

普法情景剧到乡村

本报讯(李建蓉记者张立东)5月13日,成都市蒲江县复兴乡庙峰社区的活动广场,上百人正在观看普法情景剧《如此增产》。剧中,经销商涉嫌销售伪劣农药罪,被司法机关查处,两果农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