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患者在家门口放心看病

四川日报 2014-11-26 11:42 大字

11月20日下午3点,蒲江县寿安乡白岩寺村73岁的刘学英老人,在寿安乡卫生院内科病房里,坦然接受医生治疗。三天前,因患慢阻肺的她住进了卫生院,原本家人想让她去县医院的,可一到卫生院后发现这里每周都有县里的专家来协助治疗,“何必还跑那么远呢。”刘学英老人选择了就在家门口治病。

和刘学英老人一样,卫生院里还有不少是原打算去县里或成都治病的,最终选择留下来的患者,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答案就是不久前在蒲江试点的市、县、乡三级医联体新模式。

□本报记者 石小宏

【探索】

三级医联体每周派专家到下级医院

今年8月28日,对于蒲江县寿安镇中心卫生院来说,是一个“大日子”。从这个月起,蒲江县人民医院正式与他们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从此,在医疗、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卫生院有了县医院这个“靠山”。

“要让群众愿意留在基层看病,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是核心。”从蒲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选派到卫生院当院长的戴雪峰告诉记者。

在这个问题上,戴雪峰深有感触。几年前,蒲江县人民医院还是一个无高技术、无好设备、更无病人信任的“三无医院”。2011年,成都三医院对蒲江县医院进行了托管,仅仅三年多时间,蒲江县医院变了样,建起了重症ICU、血液透析科等9个专业科室,又购置了床旁血透仪、中心负压系统等设备,各种高难手术不断开展。不久前,重症ICU还成为了成都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医院的变化,带来了患者的回归,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当地群众”。戴雪峰告诉记者。

县医院巨变之后,他们又把这个变化向下延伸。今年8月28日,县医院与寿安乡签订了医疗联合体协议,按照协议,每周县医院都要派专家到卫生院查房,和卫生院医生一起制订治疗方案,定期对卫生院的人员进行培训,对医疗器械、设备等给予帮扶,加快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网络会诊等。“其实,这些都是成都市三医院对我们的帮扶措施,我们大多都是复制到这里。”戴雪峰告诉记者。

由此这一市帮县、县帮乡崭新的医疗联合模式试水。

【效果】

一级帮一级群众赞卫生院医生有水平

从今年的10月1日起,分级诊疗制度在四川省全面启动。“基层要留住患者,首先就是要得到群众信任。”寿安卫生院副院长吴波这样说道。2007年从泸医毕业后吴波就在卫生院里工作,短短几年时间,他身边就有30多人离开了卫生院,曾经也想过要离开的吴波现在打消了这个念头。“实现了医联体后,在技术上有专家来指导,这对今后的事业有很大帮助。”从医联体的实施到现在仅仅两个月,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71岁老人刘家祥是寿安镇金家村人,今年11月16日,他出现咳血,来到卫生院检查,结论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他又到邛崃市中心医院照了CT,结果与卫生院的结论一样。于是,他决定回卫生院进行治疗。“卫生院的检查与邛崃市中心医院CT的检查一样,说明卫生院的医生还是有水平的。”“虽然是县医院跟卫生院签的医联体协议,但作为县医院的托管单位,我们三医院的专家也会定期不定期到卫生院去,尤其是碰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成都三医院派驻蒲江县医院副院长曾雪峰告诉记者。这样,三级医疗联合体就变得更加紧密了,会更快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水平,让当地群众能够真正的在基层看病,逐步实现分级诊疗的目的。

据了解,在蒲江试点的市帮县、县帮乡模式,仅仅是开始,今后这一模式还会继续延伸到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联合体模式。

新闻推荐

蒲江百余名职业农民外出找“飞地”

过了年,杨理林又要走了,还是去重庆,这一次“出走”的日子,也许不短。53岁的杨理林是蒲江县大兴镇王店新村的村民,家里种了40多亩高品柑橘,年收入轻松过百万元。去年,杨理林在重庆忠县流转了近600亩土地,...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