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电影院 成都北门的文艺地标

华西都市报 2019-10-29 03:31 大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平电影院曾经举行电影《最后的贵族》导演演员与观众见面会。 和平电影院供图

现在的和平电影院。

电影《刘三姐》。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

温志航

1955年开业的和平电影院位于成都北大街与灶君庙及通顺桥街的交汇处,门牌号是71号,是北门上人气最旺的地方。漂亮精致的楼房,三开式的塔尖盖顶,淡雅的浅黄色调,整齐美观的放映大厅,使电影院显得十分时尚。

这里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地理位置十分显眼。它虽然临着街口,但比周围紧挨的房屋却退后很多,因此门前有一个很大的空坝,正好构成老百姓集结的公共场所,也是男女青年约会之处。我家亲戚就住在附近的新开寺街,距这里不到500米,因为这个原因,我是和平电影院的老观众。

1

花2角5分钱过把电影瘾

那时候小伙子要“搧盒盒”,盛情邀请女娃娃看一场电影,女方高高兴兴地来了,算是给面子,也是初恋的开始。“1979年,我和男朋友从温江赶到成都和平电影院看电影,那以后,我们就开始恋爱了”,成都市民刘文英如是说。由此可见,邀请心仪的人看一场电影,是当时确定恋爱关系的流行形式,我当时也爱在这里看恋爱电影。

我记得,每天一到下午,40多个小吃、零食摊位就倾巢出动,各显神通,形成热闹的市场,瓜子、花生、胡豆、红苕片,咬起来香喷喷脆绷绷,也是一种乐趣。华灯初上之时,夜幕下高高影屋的房尖上,用霓虹灯组成的和平鸽展翅欲飞,显示出和平的标志,引来一双双望眼欲穿的人仰首翘望,在那个时代下,花2角5分钱过一把电影瘾岂不快哉!电影票虽然便宜,但是一票难求。回忆往事,一位叫做何秀娟的成都市民说:“为了看《红色娘子军》,老伴请假两天,专门去电影院排队才买到票。每天一早,从温江、郫县、双流等郊县赶来买票的观众已经在售票窗口外排起了长龙,那个劲仗!不到中午近千张票就销售一空。还有人做起电影票的黑市生意,满足钓票人的需求,电影票最高卖到5角,甚至1元……”

2

高音喇叭播放影片实况

站在草市街街口,观众把搜索的目光投向一堵宽阔的墙壁,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电影油画海报,那美工水平之高,绝不亚于当今一些美院毕业的高材生。我至今记得经典影片《青春之歌》《冰山上的来客》《羊城暗哨》《海魂》《林则徐》《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巨幅剧照,谢芳、梁音、冯喆、赵丹、孙道临、王晓棠、王心刚等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从小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1962年中国首届电影百花奖揭晓,包括上述演员在内的22位演员荣登榜首,和平电影院的观众休息室内高挂着明星们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明星面带微笑,一点也不逊色于今天的俊男靓女、人气偶像。

这些照片和电影广告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着我的眼球,带着我走进神圣的艺术殿堂,让我始终有一种看不完、看不够的新鲜感,由此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成为成都市电影公司的影评员,电影评论文章出现在省内外的报刊上。电影院也十分理解观众,遇上脍炙人口的影片,诸如《五朵金花》《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这样的影片,干脆把高音喇叭拴挂在街边的法国梧桐树上,播放影片的实况录音,让场外的群众共同分享,空坝上人头攒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一大批禁锢的电影重见天日,兴奋的人们奔走相告,争先恐后地看老电影。观众排着队争相购票,我也曾经在刚刚天亮时挤入排队的人群中,哟!这支队伍真不简单,其中有文质彬彬的深度近视,观影成癖的老先生,温文尔雅的学生,端庄典雅的姑娘,风韵犹存的女教师,穿着劳动布工装的工人……个个兴奋得眼睛里放光,脸上带笑,嘴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电影!

3

刘三姐当年迷倒很多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家喻户晓的电影《刘三姐》,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轰动海内外,掀起一股“刘三姐热”,多少青春萌动的男子为之怦然心动。据传,一位迷恋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的奇葩帅哥,不顾疲劳,不怕饥饿,一口气连看了四场,看得昏头转向,看得云里雾里,却自称“安逸得板”。他在和平电影院内,看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欣赏樱唇含笑、俊目流盼的黄婉秋,口韵鼻哼其中的插曲,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忘乎所以!

对今天的小清新小萝莉来说,黄婉秋遥远得犹如天外来星,那时候的帅男却如痴如醉,我曾为电影《刘三姐》写下一文:“一抹彩霞踏着白云飘然而至,一代歌仙汇景画中游,一叶小舟轻泛入清幽,突然,金嗓一启,脆音出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翱翔诗意:那碧莲奇峰,那层峦耸翠,那阳朔含黛,那漓江澄碧,那水光潋滟,那鱼翔浅底,那山歌漂染青罗带、碧玉簪……那木梭、那绣球、那鲤鱼,那茶山、那古榕、那驼峰,那山歌如火焚烧莫怀仁的妄想,那柔情似水打湿阿牛哥的眼眶,那扮相俊美、那手段灵巧,那手、眼、身、步、法丝丝入扣。那顾盼生辉,那天然风韵……那悠扬覆盖满溪流水满溪花,那桂林守望奇峰常在月中圆,那壮乡山歌飞红滴翠——我们看见《采茶姐妹上茶山》,我们听见《只有山歌敬亲人》,还有《世上哪有树缠藤》……”

4

难忘谢晋潘虹与观众见面会

让我难忘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平电影院曾经举行过电影《最后的贵族》导演演员与观众见面会,作为记者,我在现场采访。当导演谢晋引领潘虹、濮存昕、李克纯、肖雄出现在观众视野中,全场掌声雷动,热心的观众把鲜花献给演员,演员们近距离与观众交流,让我对影片有了更深的了解。影片改编自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谪仙记》,通过四个贵族小姐的个人经历展现中国重大历史变迁,由此反映深邃的人生哲理,并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虽然时间折叠,空间转换,但是这一部影片仍然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

改革开放后,和平电影院开始多种经营,1988年,经过改造后设置豪华型舞厅,增设酒吧、台球、电子游戏等服务项目,成为成都北大门与商业贸易、交通等配套的区域性综合文化娱乐场所。现在的影院已经改造成现代化的影城,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旧影院了。

新闻推荐

解码区域品牌建设的四川经验

“郫县豆瓣”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大凉山”区域品牌年产值高达210亿元……近年来,四川省大力实...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