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进管网 农村也能如城市般干净 郫都区在全市创新“三水共治”,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成都日报 2019-10-29 01:40 大字

荒废的小树林收拾一新,成为亭台楼阁装点的小花园;房前屋后曾经的卫生死角没有了,沟渠里流水清清,花园里芍药怒放,空气中飘散着竹叶的清香。郫都区唐昌镇大云村13组“九龙居”林盘内,村民江国松拿着尺子正在丈量花园,盘算着还需要买多少鲜花才能将花园栅栏边上栽满。

这片小树林就在江国松家门口,生活了几十年,这里之前几乎就是个“禁地”——厨房的油污水、生活污水只能排在这里面,导致杂草丛生,蚊蝇滋生。随着今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三水共治”行动,这里不再是藏污纳垢的死角,“现在我天天都在想怎么把这片林子收拾得更美,感觉生活都活色生香起来!”他说。

厨房厕所生活污水

全部都有“去处”

从改造一新的卫生间产生的污水经过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流入一个更大的污水管道中,卫生间内明亮的瓷砖、雪白的水冲式马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农村厕所的印象。

这是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厕所革命”的成果。但对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美丽新农村的郫都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在江国松家的外墙上,几个新的水泥印清晰可见,几根管道分别从厕所、厨房不锈钢洗涤盆下面、浴室下水、院子雨污排水口接出来,经过餐厨隔油池、滤网等穿过外墙进入“三水合一”主污水管道,统一流进集中收集池,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以前虽然改了厕所,但餐厨油污、生活污水还是没地方排,很多人只好排到房前屋后的沟渠、林盘甚至田地里”,大云村支部书记强子兰介绍道,“你看,现在所有的污水全部进入管网,而且全部埋下地,不仅家里干净清爽,田间的沟渠、房屋之间的小道、散落的林盘全都整洁了!”

“农村人居环境,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排污的问题”,据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厕所革命”基础上,该区在全市创新推进“三水共治”整治方式,首创“三水合一、一统三分”模式,推进农村污水全面治理。

第一步:“三水合一”确保前端收集。

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图纸上,详细的实施方案以及补贴政策一目了然:厕污经过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厨污经过餐厨废水隔油池过滤后与洗污合并,三种污水通过“三水合一”管道接入集中收集池,收集池按照0.25方/人建设,后端污水按院落实际情况进入处理系统。前端院落收集支管、污水集中收集调节池由各街道指导村(社区)按照村民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实施,管理模式为村民自治管理。

第二步:“一统三分”解决后端处理。

集中后的污水怎么办?基于院落区位条件、村民户数和污水排放量差异,郫都区规划了“一统三分”的三种后端处理方式:其一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经集中收集池收集后,按照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位置高于主管网等条件的院落,经区水务局批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运输至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排放。目前已接入市政管网处理系统30000户,启动在建13000余户。

其二是接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院落距市政管网2公里外、20户村户以上的直接接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经该系统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可直接排放或用于农田灌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按照政府采购实施,管理模式为建管一体、第三方服务。采用该一体化设施的,含3年运维费,3年期满后,另行采购服务。目前,已安装一体化设备处理系统40座,启动在建600余座。

条件更加特殊的散居户又怎么办?第三种方式是接入人工湿地系统。在人口密度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院落,建立人工湿地系统。在该系统植物床中种植再力花、芦苇等湿地植物,经过滤、吸附等净化后出水,经垂直流曝气器后流入贮水生物塘,与收集的雨水混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净化,出水后可循环再利用。目前,该系统处于先期探索阶段,已在云丰村、千夫村等建立5座试点,成功后将进行全面推广。

共治共建共享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

把自家院子收拾干净,村民杨勇又来到门外,将小茶室和儿童游乐设施都擦拭了一遍。“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来休息,打扫干净让大家坐着舒服些!”他笑着说。

杨勇家位于九龙居林盘入口,也是村上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自从村里环境好了,杨勇也开始了“无休止”自掏腰包打造公共环境之路。

“这条沟里再也没有油污了,清澈的水碧绿通透,所以我们沿着沟边铺了些石头,种上了鲜花和草坪,又在沟上架了一座精致的小桥,对面建了个古色古香的亭子,你看是不是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了?”杨勇指着自己的作品滔滔不绝,一脸满足。“每天来的人越来越多,周边的村民也经常来转耍参观,我们就修了个茶室,外面连着廊道,让大家可以休息;后来发现大人散步跳舞,孩子没地方玩,又买了个组合式的儿童游乐设施,一张乒乓球台,现在每天一到傍晚大家就聚拢来,跳跳舞,散散步,聊聊天,生活美好了,邻里也和谐了!”

不仅是杨勇家,村口的一张大红光荣榜是该村共治共建共享的生动还原。这是九龙居院落人居环境整治及环境提升中的筹资筹劳公示,“你看,9户村民自发筹资,最多的出了12万元;16人筹劳共380个工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想共同把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好”,强子兰告诉记者,在党员的带领下,九龙居村民们不仅把自家的院落和门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捐钱捐工30多万元,安装了21盏路灯,栽种了上百盆鲜花,把公共区域装点得漂漂亮亮,有的村民还自发地买来银幕免费放坝坝电影,“本来我们已经在郫都买了房子,但是现在老家这么美,都愿意天天回来住!”杨勇说。

正如村民们感受到的,“三水共治”实施后,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带来了文明和谐的好风气。为确保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郫都区引导各村成立院落委员会,推荐出院落长,实现门前三包制度,因地制宜制定院落环境卫生公约,让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监督、考核。目前大云村已确定了每月第一个周六为村固定劳动日,各社以社长、党员、议事会为主体,发动群众参与对林盘院落,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打扫,重点清理各社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老旧林盘枯枝竹叶,逐步改变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不定期采取各社交叉检查的方式进行评比、打分,对做得好的院落进行公开表扬,做得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整改,每半年在全村内评选出“优秀社长”“优秀院落长”“清洁之家”,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和常态化管理。“现在条件好了,大家习惯也逐渐养成了,咱们农村也可以像城市一样干净!”村民们都说。本报记者 陈泳

新闻推荐

全国乡村振兴农村“双创”十大优秀案例发布

全国乡村振兴农村创新创业优秀案例发布现场。本报记者崔福红王平文/图为进一步推广全国各地在农村创新创业方面的好...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