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在乡村振兴路上跑出加速度

四川日报 2019-09-16 06:23 大字

这个9月,成都市郫都区宾客盈门,热闹不已。9月6日下午,四川省水美新村建设推进会在郫都区召开,郫都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水美新村建设经验。,成都市郫都区:在乡村振兴路上跑出加速度。

9月8日,新时代村庄与集体经济高级研修班在郫都区举办。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名村支书、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的研究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之道。

镜头拉远,这样的热闹在郫都并不罕见。从上世纪80年代农科村勇立潮头,开全国农家乐之先河,到2015年战旗村一宗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出让,四川敲响了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再到如今全力打造“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一项项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试点经验。

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带着中央、省、成都市对郫都区探索乡村振兴策略与路径的期望,郫都马不停蹄,在乡村振兴路上跑出加速度。

□禾雨 (图片由郫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产业支撑 “10+3”特色产业筑牢乡村基石

中欧班列从成都始发,一路驶向遥远的欧洲,来自郫都区的云桥圆根萝卜、新民场生菜等农作物搭乘班列,被端上欧洲人的餐桌。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天府水源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从最初小农户的单打独斗到如今构建起现代化、规模化的产业体系,郫都农业产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只是欧洲,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全球餐桌上,都有郫都的农产品。还有鹃城、丹丹、高福记、硅一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力“蓉欧+”机遇,走上国际化发展路子。

乡村振兴,要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郫都大力推动全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本形成蜀绣、川菜及豆瓣调味品、花卉苗木、川派盆景、唐元韭黄(菜)、新民场生菜、云桥圆根萝卜、珍稀食用菌、种苗繁育、优质粮油“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郫都制定《特色产业(10+3)发展纲要(2019-2023年)》。瞄准“十大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智能农机、冷链物流“三大支撑体系”,明确未来五年全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形成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机制。

目标已定:到2023年,郫都区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实现“十大特色产业”产值485亿元,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8.2%以上;创建市级产业园区3个、省级2个、国家级1个,“十大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得到有效提升,“三大支撑体系”保障有力,“天府水源地”“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经验。

改革深化 畅通要素流动激发乡村活力

推动乡村振兴,动力来自改革。而改革,正是根植于郫都血脉深处的基因。

战旗村,擎乡村振兴的“战旗”。历届村“两委”班子,坚持不懈带领全村深化改革,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一大批探索走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不只是战旗村,还有农科村、青杠树村、指路村……全区上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畅通各类市场要素流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共出台22个配套办法,锁定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1.3万亩,确定可入市4932.8亩,已入市土地56宗1373亩,获出让收益12.4亿元,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

创新方式推动资本下乡。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纳入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保障范围,并对贷款金融机构实施专项奖励和信贷激励,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22宗143.33亩,融资2.07亿元。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吸引社会协议投资超500亿元。

深化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建成全国农业双创孵化园区(基地)7个,培育农创客7720名,孵化双创主体1065家,带动就业13.2万人。建成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等6个农产品品牌孵化平台,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73个,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区)”。

通过改革,“沉睡”的资源被盘活,郫都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群众腰包也越来越鼓,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

村美人和 “人才+文化”提升乡村幸福感

今年6月,“温铁军工作室”正式入驻位于郫都区战旗村的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温铁军是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工作室的入驻,将助力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成为西南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成为集实践指导、政策研究、智库咨询、孵化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贡献试点经验。

像温铁军一样的“驻村大师”,在郫都已经有35名,通过“双向选择”结对服务31个村。不仅如此,当地还制定“专家智囊团”实施方案,建立专家遴选、专家顾问、专家讲学等五项机制和考核办法,构建“专家智囊团+博览园、街道、村社”三级智力支撑体系;定期举办“大师讲堂”“大师研讨会”“大师会诊”等活动,“把脉问诊”破解各村规划、建设、发展等难题。目前,已建成首批10个重点示范村“大师工作室”,完成高等院校专家选聘20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这个关键要素,最终的成果,也要落脚到“人”的幸福感。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试点先行区,郫都区大力打造“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涵盖唐昌、安德全域和都江堰市天马、崇义部分(13个村),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共有49个村,13.11万人。目前已启动8个村的基础配套建设,重点梳理出40余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90亿元。

从这里出发,画出一个同心圆。郫都,成为一处村美人和的幸福家园。

文旅兴村。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推动大地田园景观化、艺术化,打造大地景观5000余亩,农科村等景区提档扩容,战旗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建成20余个旅游综合体;引进国际川菜小镇等三产融合项目19个,引导多利农庄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战旗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郫都区入选全省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文化铸魂。在田间地头、中小学课堂、乡村民居等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耕文明、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的浸润让这里生机勃勃:战旗村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蜀绣、豆瓣等非遗产品畅销欧美,唐昌布鞋销量增长1倍;举办大地艺术节、望丛赛歌会等活动,“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入选第5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稻渔暨农耕文化节”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名单;实施乡风文明“十破十树”行动,评选“新乡贤”12名,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组织开展乡村古筝、花艺等培训,成功创建“全国文明乡村”3个、省市区级文明村镇81个、“三美”示范村28个。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中秋月恰逢人间好时节 芳邻路、琴台路、植物园……又是一年桂花香满城 带上这份“赏桂路线图”出门寻秋香

■天府早报记者冯浕“秋色艳湖滨,桂花香满城。香风吹不断,冷露听无声。扑面心先醉,当头月更明。”正如清朝道光年间...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