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崇州“西江晚渡”与朱氏街

华西都市报 2016-11-24 08:33 大字

上百年来,崇州百姓中流传着一首清代诗人晏补之写的咏唱崇州美景的诗《西江晚渡》:

西江晚渡客三千,夺得争名隔着鞭。

舟子招招人宛在,满帆风雨过前川。

这首诗生动翔实地记述了清代“西江晚渡客三千”的繁忙景象。这首诗也被收在《崇庆州志》里。

查考《崇庆州志》得知:“西江晚渡,治西五里”。也就是说,西江晚渡口码头在现在的朱氏街口与西江河的交汇处,古银杏树旁。据老年人讲:码头始建于康熙年间,当时由于文井江水流丰沛,行船方便,水运业逐步发展了起来。鼎盛时期能达到二十多只船停在码头上,全年有近十个月可通航,船顺水而下经新津到乐山,主要运输盐、煤、粮食和上下游地方产的土特产品等。

朱氏街最早只有几户人家,都是茅草房,到明朝中叶就有几十户人家在这里居住了。最鼎盛时发展到百多户人家居住,有的人家还盖了瓦房,由于形成了水陆码头,水上运输业、手工业、商业逐步兴旺发达起来。

到了清道光年间,由贡生黄步云倡议募资建起了西江河上的石拱桥,取名“川西第一桥”,之后,朱氏街口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水陆码头。由于桥的建成,码头上人流如织,熙来攘往分外地热闹,有来参观桥的,有来做生意的,加上水陆道路畅通,外来商贾也猛增,有力地促进了朱氏街商业集市贸易的发展,促使朱氏街有了当铺钱庄、饭店酒馆、旅社、烟铺等,让朱氏街的名声扬名全川,闻名遐迩了。

在修桥之前,西江河上长年单靠船摆渡过河,一遇涨水,经常翻船,淹死了不少的人,过往行人是多么地盼望有一座桥啊。所以,贡生黄步云倡议集资建桥,马上得到了朝廷官员和富户的支持,募集万金。经过十年的修建,到道光廿三年,也就是公元1843年石桥竣工通行。大桥是十一洞的石拱桥,桥长十五丈一尺六寸,桥宽二丈六尺,高二丈八尺,横卧河上,气势雄伟。

石桥两头建有石雕牌坊,从石雕牌坊拾级而上,桥头塑有石狮一对,威武雄健,虎虎生辉,桥上建有四方双层垒檐八角亭一座,两岸桥头矗立“川西第一桥”的石碑和“建桥记石碑”及“建桥集资人功绩碑”。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洪水的冲击,这座桥1959年在洪水泛滥中被冲毁了,让今天的人已无法目睹她的风采。只能从《州志笔绘西江晚渡图》和《西江桥速写图》追忆当年石桥的风貌了。

这里为什么名叫朱氏街,确使人迷惘。流传中的许多版本,有一条是这样说的:相传在数千年前有一位美女出现在水流如碧的文井江边的朱亭,朱亭就在现在的西江朱氏街口。这位美女姓朱,名莉。天公作美让朱莉邂逅了同样出自文井江的美少年杜宇(后来做古蜀国的国君),二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结为夫妻。

朱莉和杜宇结为夫妇之后,便在这里教人开荒种地,垒石建房,栽桑养蚕,幸福地生活着。后来杜宇做了古蜀国的国君,方才移居郫县望丛皇宫生活。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们,便将他们居住过的地方取名朱氏街,朱亭在一次岷江发大水时被冲毁,但朱氏街的传说却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王波

新闻推荐

聚焦影响力人物,超过210万人次参与投票万众瞩目 见证四川经济向上力量主题鲜明 关注四川2016经济大事件

主题鲜明关注四川经济大事件自月日以来,由华西都市报社、封面传媒举办的“榜样中国·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评选活动,吸引了近千家全国企业和企业家报名参选,个候选项入围七大榜单,超过万人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