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担当 真情奉献 ——来自成都市郫县对口支援道孚县的报告(上)
郫县县委书记苏鹏在道孚调研援藏项目建设情况。道孚县委书记蒲永峰检查援藏项目。道孚县委常委、副县长、援藏工作队指挥长陈杰在地震现场。紧急救援道孚县“8·22”车祸受伤群众。援藏干部贾涛为“6·18”产妇急救献血。援藏医生送医下乡。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手术。
■ 本报记者
连续奋战九天八夜“决不让受灾群众受冻挨饿”
成都平原的郫县,古蜀之源、川菜之魂、蜀绣之乡、生态之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生态之城。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道孚,山峦相拥、河水环绕,山青水秀、大美天成,是一座藏汉文化完美融合的文旅小城。
两座相距500多公里的美丽之城,因援藏走到一起。近年来,郫县直接投入援助资金超过1亿元,组织300余名优秀教师、医生、干部支援道孚建设,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信心,扎实抓好对口支援道孚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日,记者在道孚县采访时,当地许多群众说,郫县的对口支援,不仅为道孚提供了项目物质支援,也为道孚改革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经验,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而且他们忠诚担当、真情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脱贫奔康的决心和信心。
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位琼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郫县对口支援道孚工作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他们感人至深的点点滴滴。
2014年11月22日,正值甘孜州建州节放假的第一天,道孚县委常委、副县长、郫县(都江堰)援藏队指挥长陈杰和往常一样,依然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下午16时55分,陈杰感到突然间大地在不停地振动,整个房屋也在不停地晃动。“地震了,而且震中距道孚不远。”这是陈杰作出的第一判断。很快他的判断得到了证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8公里。震中距康定县城约40公里,距成都市约220公里。
确定康定县与道孚县交界处发生6.3级地震,震中位于康定县塔公乡后,凭借抗击“5·12”汶川地震的经验,陈杰敏锐的意识到:“道孚县八美镇距震中塔公乡仅27公里,一定有灾情,必须立即赶赴八美镇”。陈杰果断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立即组织援藏队员组成援藏队抗震救灾先遣队,率先达到八美镇重灾区与八美镇干部会和,及时传回第一手灾情。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八美镇中古村房屋倒塌,受灾严重”。当县委做出“灾情紧急,必须想办法安置受灾群众”的指示后,陈杰当即作出“请县委县政府放心,决不让受灾群众受冻挨饿”的承诺。这一诺,掷地有声,喊出了援藏队的心声。他们义无反顾的奔袭在海拔4000米的雪线上。零下12度的寒夜迫近,受灾群众物资紧缺,他们心急如焚!当即决定用援藏队的生活及工作经费购买100床御寒毛毯连夜分发,确保群众温暖过夜,为后续物资运抵争取时间。
建好安置点,确保救灾有序。作为经受汶川大地震考验的援藏队员,深知指挥调度协调与建好群众安置点,事关抗灾救灾成败。由他们主导的“一纵五横”与“点圈面”相结合的应急救援措施,实现八美抗灾救灾全覆盖。即:畅通一条通讯线,统筹推进查灾核灾、救灾物资发放、受灾群众安置、抗灾避险宣传、治安管理五项措施,杜绝地震谣言、防止群众恐慌、哄抢物资,确保救灾有条不紊;形成以中古村1个集中安置点为中心,辐射5个村民小组为圈,覆盖3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为面的抗震救灾格局,将损失降到最低。“组织有序、统筹有力、社会稳定”。州委、州政府给予了这样的高度评价,受灾群众安置点建设和物资发放工作得到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评价。要求“其他受灾地向道孚县学习”。
陈杰作为道孚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已在地震灾区现场连续奋战九天八夜,高寒缺氧,喊哑了嗓子,人变得又黑又瘦,几天几夜未曾合眼,一双脚磨起了血泡,却毫无怨言,几次倒在岗位上可他仍坚守一线;当血压升高、感冒发烧袭来,打着点滴的他却用一句玩笑“我是康巴汉子,我很好,不用担心!”回答领导和队友,直至7天后,因劳累过度,在一线突发高血压、高烧不退,但领导和干部仍然劝不动他休息,“我很好,不用担心”成为他继续战斗在一线的平凡话语。直至9天后,应急救灾向常态化救灾过度时,他才被强制从一线撤回并紧急送往医院,在病房中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灾后重建事宜,确保救灾与灾后重建平稳过渡。而至今远在郫县的家人也不知他曾病倒。他就这样成为援藏队的主心骨和累不垮的铁人,他的这股韧劲鼓舞着援藏队一路前行。
有了援藏队的坚守,撑起了受灾群众的天。援藏队副指挥长童永飞连续鏖战48小时,协助受灾经济损失评估。援藏队员住建局副局长杨戚走访于损毁房屋、市政基础设施之间;交通运输局彭强、高峰奔跑在乡村道路上,组织道路抢通;对口援藏办龙仁政身患肺水肿仍然在病床上联系物资救援;文化旅游局罗轶学放弃看望不满2岁、身患疾病的女儿,毅然加入战斗;农牧局陈勇在对灾区牲畜棚圈消毒过程中双眼出血泡,仍不下火线;医疗组则爬山涉水开展巡回诊疗,成为前沿的“医疗专家”和“好门巴”;八美中学援藏教师加入党员救灾服务队,始终和受灾群众心连心。像这样的援藏干部还有魏世勇、陶冶、张宁、王静婉、戴乾浩……他们默默的奋战在救灾战线上。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安置335人、分散安置1190人,搭建帐篷132顶;协调郫县统战部、成都开心实业有限公司捐赠棉衣、棉被、毛毯800件。忙碌之余,还不忘探访“牧民亲戚”,关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地震灾区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最需要帮助,哪里就有援藏队干部的身影。他们夙兴夜寐,奔走在村寨灾区之间,奔走于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奔走在郫县和道孚县之间,巩固着藏汉两地的深深情谊,用无言的行动践行着“做援藏人真情干事”誓言。
“虽然有许多困难,但我们援藏干部没有因为身体遭遇伤害而退缩,毅然选择了坚持,因我们选择了援藏,选择了奉献高原,就是选择了直面困难,援藏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这两年我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对今后的人生帮助我将受益无穷。我们必须要践行我们的援藏誓言,感谢家乡领导的关心,感谢家乡群众对援藏工作的支持,我们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对党忠诚,不负厚望,不辱使命!”当谈到援两年最大的感受时,陈杰感到由衷欣慰和自豪。
一年多来,郫县(都江堰)援藏干部凝聚力越来越强,他们的心胸就像这莽莽草原一样越来越开阔,他们越来越珍惜亲情和友谊,越来越珍惜工作岗位和热爱生活。
白衣天使庄严承诺“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天使,是美的象征,人们喜爱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医护工作者,一个平凡的职业,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不仅仅因为她们身着美丽的白衣,还因为她们凭着“你的健康,我的追求。”的坚韧信念,像春风,拂去人们的疾苦;用热血,温暖寒冷的心腹……
2015年8月22日中午12时30分,道孚县龙灯乡境内发生一起两车相撞,受伤11人的车祸,郫县援藏队全体医务工作者接到急救命令后,顾不上吃饭,在县委常委、副县长、援藏队指挥长陈杰的带领下,打响了一场“死神与生命”赛跑的生死之战。
“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急救,伤员就会少一分钟危险,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最大程度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陈杰和县卫生局长降泽多吉,看到伤员较多,情况十分危急,凭借他曾在郫县担任卫生局长多年的经验,他顾不上伤员身上的血迹,帮助医护人员将伤员抱出救护车送到急诊室。在他的带领下,援藏的医务人员和县医院医生护士一道,他们不分科室、专业,全力以赴投入到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准备物品和器械、抬送病人、打B超、拍X片、清创缝合、手法复位、止血剪线……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抢救伤员之中。
由于道孚医疗条件的限制,因部分伤员的伤势较重,陈杰立即协调炉霍县人民医院派出2辆救护车,在援藏队员医务人员的精心护送下,3名危重伤员和4名受伤相对较轻的伤员被立即送往州人民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在“8·22”车祸抢救中,援藏干部医疗组,连续奋战10余小时,创造了重大车祸中无一例死亡的高原奇迹。车祸发生后,道孚周边的县和州人民医院也立即投入到抢救伤员的战斗中,创造了面对突发事故后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协同作战的高原应急处置的奇迹。
“道孚县‘8·22’车祸受伤人员抢救的过程,体现了道孚县医疗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了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疗队同志们倾情倾力的付出和崇高精神;体现了州与县医疗卫生、县与此同时县医疗应急救援的大协作。这些都值得肯定,都值得学习推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何飚在道孚县人民政府报送的情况《倾情倾力、众志成城、处置突发车祸》的报告上作出批示。
2015年6月18日,道孚县人民医院和援藏队的医务工作者再一次经受住了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6月18日这天,26岁的牧民卓玛在家人的护送下来到道孚县人民医院,该产妇因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胎位不正”而施行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由于在宫内有缺氧导致出生后不能自主呼吸。就在此时,援藏工作队派出了最好的产科医生张蓉、最好的麻醉医生瞿婉琳和最好的新生儿科护士胡成英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之工作中。危急时刻,援藏医生张蓉立即对新生儿进行复苏急救,看着两个新生儿逐渐好转,紧张的心刚稍放松下来,突然她听见妇产科主任王晓雪的喊声:“张老师,病人子宫不收缩,大出血了。”面对产后出血在我国产科患者死亡原因中居首位这个现实问题。以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蓉为主的郫县援藏队卫生组争分夺秒,在缺药缺血的情况下,援藏医生麻醉医师瞿婉琳当机立断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妇产科主任王晓雪与产妇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县委常委、副县长、援藏队指挥长陈杰带领全体援藏干部及医务人员来了,利用进藏前在郫县卫生局任局长时的急救经验,立即成立了产科急救小组,指挥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保障。援藏干部纷纷验血、配血,组织部贾涛副部长无私为产妇献上了自己的鲜血。武警战士们也带来了珍贵的血源。产妇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位参救人员的心。经过7小时的奋战,产妇终于转危为安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她们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对生命的坚守,挽救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她们用汗水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大爱无疆、藏汉一家亲的新篇章。
“每当遇到危急重、疑难病人时,因病员的疼痛与泪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仅仅是焦急等待的家属,守护在病员声旁的医生同样也承载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们愿用24小时的坚守与指尖的温柔,托起对于每一条生命的承诺。”采访中,张蓉这样告诉记者。
王跃,土家族,原郫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现在挂职道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针灸医生。他怀着对藏区群众的热爱,努力克服高原困难,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当地医院培养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道孚县人民医院中医治疗室,记者看到援藏医生王跃正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不时地向同科室的本地藏族医生益西拉姆讲授针灸治疗的要领和技巧。
益西拉姆感激地说:“援藏医生来医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援藏医疗专家结合病人的病情,手把手给我们传授知识,让我们学到了去培训都很难学到的知识。”
今年47岁的罗建林是土生土长的道孚县人,她患有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在王医生来之前,她每两个月都要往成都去好几次,先不说来来回回的路费和食宿费,就单单来回上千公里的路程也折磨的够呛。
“想不到在县城医院,就能享受到大城市医疗专家的诊断和治疗,真是太好了。经过几天的针灸治疗,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好多了。”罗建林一脸激动地说。
“我们就是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当藏民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王医生说到。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道孚县医院在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退变、面瘫、中风偏瘫康复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科室诊量由当初的3-4人/天,增长到平均50人/天,且在一至二个疗程内均可见明显疗效,科室也相继已转来多位年轻医师学习针灸技术。
道孚县人民医院院长杨明高兴地说:“援藏对口支援道孚的医疗工作队来我院这两年的时间,就为我院的中医技术开展以及产科能力建设、护理管理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传帮带使各科室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广大患者能享受到专家级的诊疗服务,也节省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很多费用,现在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医疗队的到来,无疑是为我们藏区人民健康的福音。”
援藏医疗队员竭诚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当好辅导员,在日常临床医疗工作中把内地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耐心细致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使受援单位的医护工作者“学得进、记得牢、留得住”。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郫县援藏队卫生组正好开展了“送卫生”下乡义诊活动,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了偏远的仲尼乡麻中村。
在义诊活动中,援藏医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耐心接待着每位前来咨询的群众,悉心为群众诊断病情,做到不漏诊、不误诊,赢得了道孚县麻中村就诊藏民们的广泛称赞。
“以前我觉得他们这里的老百姓特别迫切需要像我们这种针灸专业,具有见效快、价格便宜、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再加上我本人很有一种对藏族同胞很深的情结,因为我第一个师傅,就是藏族人,所以我感受到,能帮到他们,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还愿吧。”王医生说。
郫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援藏医生张蓉告诉记者:“送医下乡使我们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了解到他们中存在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什么,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援藏行动说到底是援藏人的行动。因为人,援藏行动充满了温馨与关爱,这群来自郫县的援藏人的队伍里,就是有着像天使一样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的伟大颂歌。
据道孚县卫计局副局长、援藏干部张宁介绍,为稳步推进卫生项目实施,促进道孚卫生服务提档升级。郫县投资2000万元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和门诊大楼的装修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协调捐助投资468.2万建设医院医疗信息化平台,现进入试运行阶段;协调派出了疾控专业人员23人次就道孚县重大传染病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对口支援;卫生援藏工作开展以来,道孚县门诊人次上升22.78%,住院人次上升57.17%,手术277台次上升140.87%,急危重病成功率上升8.92%;药占比下降至38%,下降幅度24.76%,门诊均次费用下降至105.90元,下降幅度18.02%。受到了省卫计委沈骥主任、张祖芸副主任的表扬。特别是2016年4月11日援藏队医生组在道孚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持续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该项医疗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有力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标志着道孚县医疗卫生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版图片均由道孚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五常大米百万吨产量与千万吨销量严重不符的乱象,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五常大米、郫县豆瓣、章丘大葱等地理标志产品,给当地...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