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常态下的2015 平稳较快 成都交出成绩单

成都商报 2016-01-18 18:19 大字

对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过去这一年,站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上,成都交出了一份表现不俗的成绩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0亿元左右,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7006亿元,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4.4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亿元,增长10.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

2015年是成都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第二年,尽管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成都经济社会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这都并非易事。

2015年的成绩已成过去,刚召开不久的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即为下一个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部署,为成都的未来发展绘就蓝图,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确保十三五开局之年开个好局。

创新发展

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

吸引创客超30万人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这一年,成都着力抓投资、促项目、保运行,及时出台了稳增长3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去年,内地“首富”王健林数次入蓉备受关注。4月3日谜底揭开——成都市与大连万达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未来5年,万达在成都投资将不少于1020亿元,打造和运营一批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医疗、电子商务、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

这一代表性投资正是成都招商引资成效的缩影。去年,成都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规划,围绕城市发展需要和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一年内,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520个,实际到位内资35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新增了世界500强企业6家,总数已达268家。同时,成都通过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全力做好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全程服务,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完善项目督促、督导、督查机制。全年共实施重大项目837个,完成投资2450亿元。

过去这一年,成都多了一个叫做“菁蓉汇”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多了一群被称作“蓉漂”的创客人群,多了各种各样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要素,成了全国范围内呼声很高、最有创新创业氛围的“双创”城市之一。

2016年新年伊始,一场具有国际范的创业导师联盟会在“菁蓉镇”的光谷咖啡举行,加之同日举行的菁蓉汇,标志着“创业天府·菁蓉汇”正式进入了第二季。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的光谷咖啡CEO李儒雄当天忙坏了,他从早到晚参加了三场活动。这并不只是李儒雄和光谷咖啡的常态,如此频繁地成为创业大咖、“蓉漂”聚集之地,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常态。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2015年,成都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出且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新添引擎之一,并为此制定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搭建的“菁蓉汇”平台,去年带动开展了各类活动1000余场,吸引创客超过30万人次。成都还成功举办了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并达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

过去这一年,成都还在天府新区规划了73平方公里建设成都科学城,布局一批国际领先研发机构和创新研发合作基地,加快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

同时,成都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与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园。并强化“市域”服务理念,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全年,成都新建研发机构8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1万家。

过去这一年,改革仍是成都的热词。成都坚持积极稳妥、大胆创新,推出一批激活市场、释放活力、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成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调整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8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类别,建设工程并联审批时限减14个工作日。在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打造B2G 、R2G新型政企政民互动平台,努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政务环境;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成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增长33.7%,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成都去年设立了市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广“拨改投”“拨改租”模式,成功实施了16个基础设施项目。成都还成为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

协调发展

地铁通车里程已接近100公里

成都近年来坚持交通先行理念,去年底,成都地铁4号线建成试运行,加上年中开通运营的地铁1号线南延线,成都地铁通车里程已接近100公里,群众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

除了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外,成都还强化了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去年,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骨干道路已投用,西部国际展览中心主体竣工,兴隆湖环境治理和锦江生态带综合整治也顺利实施。“北改”工程实施了6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20亿元。在“四改六治理”中,成都去年共完成老旧院落改造944个、棚户区改造1.7万户、中小街道路面“黑化”维护120条。同时,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也在加快建设,街子、寿安、平乐、淮口等小城市和特色镇发展快速。

在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上,成都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谋划“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并启动了大都市区规划编制,制定实施“独立成市”规划标准,推动二三圈层区(市)县“独立成市”形成都市新区。还出台“小街区规制”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有9个示范区已启动建设。

在统筹城乡改革方面,成都深化综合改革示范片建设,建成123个新农村综合体。郫县、崇州、温江分别获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成都还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绿色发展

PM2.5年均浓度下降16.9%

过去这一年,成都坚持把调结构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以调结构促转型、以促转型提质效,努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推动传统服务业高端化、新兴服务业项目化、服务业转型本土化,是成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商务方面,成都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达6200亿元,增长20%。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加快,去年,成都新增A股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9家,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成都还成功申办G2O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并成功举办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等490个重大展会。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成都去年加强了城市科学化、法治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开展了道路清洗除尘“本色行动”,推动建立城市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试点,新建城市公园绿地21万平方米。同时,加强大气、水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重点排污企业监控,基本完成了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13%、16.9%。

开放发展

启动实施蓉欧+战略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成都对外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开通了8条国际直飞客运航线,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200万人次。去年年底,成渝客专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铁零的突破,成都至北京、西宁、昆明、格尔木等项目也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物流方面,成都启动实施了“蓉欧+”战略,青白江铁路中心站提升为成都国际铁路港,随着成都至深圳、厦门、宁波、昆明“蓉欧+”货运班列的开通运营,贯通欧亚、通江达海的“一带一路”大走廊正在形成。

喜讯还不止这些。成都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验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成,空港保税物流中心( B型)、成都公路口岸也已封关运行。

过去这一年,多层次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成都制定了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强化了与美国、墨西哥、古巴、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经贸往来,并依托中欧区域合作政策试点加强与欧洲国家合作。成都首倡的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也正在推动构建之中。

共享发展

新增公办和公益性

幼儿园学位2.5万个

过去这一年,成都坚持城为民建、市为民享,努力做强城市基础功能、做美城乡环境、做优城市品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成都已多次获得这一荣誉。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也是衡量惠民生有没有落到实处的试金石。

在完善就业社保体系方面,成都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支持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并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资助3.8万名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支出医疗救助金1.65亿元,为4.3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方面,成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去年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2.5万个,并投入18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免费、中职教育学费减免和帮困助学。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成都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联体”试点已经顺利实施。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成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还成功举办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在深化平安成都建设方面,成都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反恐防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还强化了特种设施、危化品、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下降23.8%。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新闻推荐

17亩扩到100亩,还要搞农业观光教育 袁隆平的“宝贝田”要搬新家了 袁隆平在成都的国家杂交水稻试验田将迁往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

这块地占地17亩,10年时间才培育出如今高标准的土壤条件,很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诞生在这里新的家扩大到100亩,不仅将培育高产、高质量的水稻,还将建成科研基地、农业观光和教育基地彭甦站在一片田埂上,...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