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豆瓣”:古法发酵才能出真味
□本报记者 庞峰伟
麻婆豆腐、回锅肉、盐煎肉、豆瓣鱼……这些具有浓郁川味特色菜品的背后,都有一味关键调料——郫县豆瓣。雷定成是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唯一一个国家级传承人,其制作的豆瓣香味醇厚、色泽油润、回味香甜,于是有了“雷豆瓣”的称谓。
师从大师学真经
相传清代时,久居四川的陈氏族人无意中用晒干后的胡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盐,用来调味佐餐,不料竟十分可口,胃口大开,这就是郫县豆瓣起源的故事。陈氏后人陈守信对制作技艺几经改良后,遂开办了“益丰和”号酱园。新中国成立后,雷定成的父亲进入这家酱园工作。
“回锅肉好吃吗?没有豆瓣酱,就没这么好的口味。”父亲的话,让雷定成把郫县豆瓣记在心里。1977年父亲退休,24岁的雷定成顶替进了豆瓣厂,先后跟从郫县豆瓣大师秦子云、周海清、李绍庭、张悦明等学习郫县豆瓣的制作技艺。其中,张悦明当时是调味品类食品的国家级评委,是调味品类食品生产的泰斗级人物。在这些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雷定成深得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的精髓。
雷定成告诉记者,选好原料,是制作正宗郫县豆瓣酱至关重要的一步。比如辣椒和蚕豆,一定要选用上等的二荆条辣椒和二流蚕豆瓣。而制作时,蚕豆瓣子要自然发酵,要成形、酥脆,入口化渣。之后的流程同样不能松懈,比如在翻晒、夜露的一年中,要坚持晴天晒,雨天盖,白天翻,夜晚露,勤翻勤查,直至豆瓣酿制成熟。“为了制作最好的豆瓣酱,经常要在太阳出来前起床翻搅缸里的豆瓣。”雷定成说,一年后成熟后的豆瓣呈红褐色,鲜亮润泽,富有酱香味和酯香味,瓣酥而味辣,咸淡适宜。倘继续长期酿制,则豆瓣颜色逐渐加深,称为“黑豆瓣”,更是味厚香醇、黏稠绒实。
“用传统工艺生产的豆瓣酱与工业化生产的相比,更注重原料的精选与工艺上的精益求精,因此豆瓣酱的口感会更好。”雷定成说,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一些细节,主要还是靠经年累月形成的熟练度和经验去掌控。比如酿造豆瓣过程中水分的控制,雷定成会用力去握蚕豆瓣,“松开后能回到原来形状就行了,回不动就是水重了,如果不变形说明水分还不够。”
由于深得前辈豆瓣大师的技艺精髓,自己又肯下功夫琢磨,雷定成在国内调味品界渐渐有了名气。1984年,雷定成为郫县豆瓣厂副厂长,去省外洽谈交流的机会多了,“当时大家见了我就说,‘雷豆瓣\’来了。”
自然气息添浓香
“郫县豆瓣的精髓在于自然天成。”雷定成说,传承数千年的古法发酵,天然谷物的形态变化、味道转换,加上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郫县豆瓣具有了不可复制的独特味道。
对于郫县豆瓣耗时漫长的制作技艺,雷定成年轻时也曾想过走捷径。制曲环节,一般10个小时开始升温,这之后的6个小时内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当时正值寒冬,雷定成一算时间,需要凌晨1点起床调温,“我想耍小聪明,提前给焦煤炉子加温。”但由于温度提前升高,曲料变稀了。这可把雷定成吓坏了,“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算是破坏国家财产了。”雷定成急忙喊来师傅,有经验的师傅把温度过高的曲料分散到各个容器后,温度散了,水分也蒸发了。虽然对后期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总算没产生大过。此后,雷定成再也不敢违背传统制作流程。
郫县豆瓣独特的香味,也许正来自于岁月和自然。“比如制曲成熟的豆瓣瓣子,加盐巴和水,发酵一年后,会变成深褐色,这时的味道不仅不苦,还有丝丝的甜味。再比如,曾有人在外地完全照搬郫县豆瓣的传统制作技艺,但最终成品的味道始终要差那么一些。”雷定成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郫县的好气候。
原来,来自都江堰的湿润空气吹向成都时,在郫县因地形因素,容易形成露水。每天清晨,盛豆瓣酱的缸边也会新生出露水,工人们会把露水和着豆瓣酱一起搅拌均匀,“老工人说,加入自然气息,豆瓣会更香。”
新闻推荐
早日刷次卡线路更合理郫县是四川省首个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地,从年初取消阶梯票价,到6月可刷电子钱包,到11月推行老年卡免费乘车,与中心城区公交同标准的“一体化”步伐一直未停。11月8日,一名郫县居民...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