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镇的“川菜味”
◎时间:2月11日上午
◎地点:郫县安德镇
郫县犀浦站,是成灌高铁驶离成都主城区后,到达的第一个站点。
从犀浦站出站,再向西,是距离郫县县城最远的场镇之一:安德镇。十字路口,巨幅广告牌提醒我们,目的地到了: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
为什么叫功能区,而不是园区?安德镇副镇长罗曦解密,功能区是由一个川菜产业化园区和安德、唐元、唐昌、新民场四个镇共同构成,其中,安德镇是园区的承载地,发展变化很大:去年,安德镇综合城镇化率达到68.3%,城区建成面积从2004年的0.65平方公里扩大到5.3平方公里。
是什么让小镇成长迅速?我们在探访中寻找答案。
产业味:农业拉着工业快步跑
穿行在川菜产业化园区的主干道上,车窗外闪过的公司名称让人应接不暇:天味家园、有友食品、蜀人食坊、棒棒娃、徽记豆匠、金大州、吉食道、丹丹豆瓣……“春节爱吃的香香嘴、用的调味料,大多都能在这找到名字。”车上,记者忍不住感叹。
川菜功能区管委会综合办副主任代晴霞介绍,目前,园区已经引进86家企业,建成投产63家,去年,产业园区的销售总额达到50亿元。
省内发展川菜产业的不少,为何80多家企业集体选中了安德镇落户?面对记者的提问,罗曦没有回答,只建议我们去3公里开外的广福村看看。
3公里,10分钟车程。道路两侧,一畦一畦的韭菜地吸引了我们注意,带路的村主任告诉我们:5000多亩的韭黄种植基地,就是广福村一带的最大特色。
如今,正是韭黄大面积收割的季节。潘光成家的院子里,已经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五六百斤刚刚从地里收割起来的韭黄。男主人有些抱怨地说,才过了一天年,就被营销商催促着“备点货”。多少钱一斤?6元。
一家卖韭黄,村里有空的人都来帮忙,这在广福村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也有不能下地干活的老人,靠着帮人家撕韭黄,半天挣三四十元劳务费。
潘光成告诉记者,广福村种韭黄已经有30多年历史,但真正称得上规模经营,还是最近这几年。“韭黄是川西地区的压席菜,借着镇里川菜产业园的招牌,再有规划、政策和技术,规模越种越大”;相应的,韭菜种植的兴起,又带动了全镇川菜产业的发展,城镇规模也因此越来越大。
广福村人给记者算了笔账,仅种植韭黄一项,村里人人均年收入就突破了2万元。
生活味:人的“城镇化”不掉队
说起广福村的韭黄产业,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李朝革。
不过,李朝革家的小院,却让记者对这一“头衔”产生怀疑:和附近的几户人家相比,李家的两层小院确实有些老旧了。
主人家似乎看出记者的疑惑,连忙解释,开了年,村里就要集中建居民小区,他的新家,将是一幢三层的小楼。
建新居住小区,是村里人最近讨论最多的头等大事。“现在住得分散,没天然气、没自来水,不方便。”村支书汪生富说,通过种韭黄,村里人确实富了,但对生活品质要求也更高了。
什么是品质?在汪生富看来,不仅要住得进新房,还要有持续的增收门道和现代化的生活品质。现在县里的政务服务中心已经在安德镇设立了分中心,安德镇人不用出镇,就能交水电费、买社保、存取款。将来,村里还要继续延长产业链,扩大增收门路——不久前,广福村成功引进首个工业企业,以后,广福村人不仅可以卖韭黄,那些现在被扔掉的韭菜叶子也将“变废为宝”,被深加工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美食。
而在镇上,一条800多米长的特色川菜美食体验街即将开街,将来,包括广福村韭黄深加工产品在内安德镇“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产品,都将在这里被集中展示和营销。
从规模化种植到现代化生产、销售,一条产村相融、产城相融的新型之路,已然洞开。
本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胡敏 董世梅 万瑶/文 衡昌辉/图
新闻推荐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郊外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踏春的同时,顺便看看环境优美的近郊楼盘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家住郊区如何出行?成都郊区大盘开行楼巴,受到众多购房者欢迎——在国内,楼巴是广州最早的“特...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