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碧红图片由郫县科技局提供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川日报 2012-04-16 19:03 大字

□陈碧红 图片由郫县科技局提供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大批具有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或因缺少流动资金而不得不面临“难产”的结局。面对这样的发展瓶颈,郫县想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来破解难题:通过成都市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起企业与金融、投资机构的纽带,大力整合县域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金融资源,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创业投资、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进驻郫县,通过构建政策支撑为企业融资提供救急资金。在理顺思路后,2011年底,四川省首家县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郫县工作站应运而生。

面对城乡居民对各类信息迫切需求,如何有效利用科技手段缓解其获取信息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速农村科技信息化、迅速缩小城乡 “数字鸿沟”?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中,郫县科技局再次率先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图通过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科技咨询、民生服务、网上科技培训和市场信息等指导与服务。经过1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县已构建起50个村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科技服务站点建设,正加快推动科技、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农村和社区流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繁荣。

科技+金融 为中小微企业赢得发展空间

2012年初,成都雷斯特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郫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其一纸发明专利(毫米波超薄TR组件)成功获得贷款300万元,现已全部到企业账户。这是郫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张”1个月以来,成交的第一笔“生意”,这在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全省首家县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国家省市倡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企业模式下,郫县拔得了头筹。

“中小微科技企业在起步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小,很难获得充足资金进行壮大发展。”郫县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

这样的现状由来已久。为了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与金融、投资机构之间搭建起一条纽带,在成都市科技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支持下,2011年12月8日,郫县在成都率先正式启动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县级工作站。据了解,作为全省第一家有专职人员、专用工作场地的县级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将致力于促进县域内科技型企业发展,更好地帮助和解决科技中小型企业创业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资金瓶颈问题,引导体制、机制创新,撬动、推进资本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以平台建设为重要依托,截至目前,辖区内的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已纷纷对郫县的中小微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这些科技资金投放给成长能力强的企业,金融机构对这些正处于起步发展的企业必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金融机构在投放资金获得一定效益以后,随着对企业的了解深入,将会在企业发展的其他环节进行更多投资,形成‘滚雪球\’的良性效应。”

据统计,自2011年12月8日平台启动以来,截至今年3月,全县内已经有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共计1400万元的贷款资金,为企业的成长发展赢得了巨大空间。而眼下,还有更多的企业正积极申请贷款,并进入了项目评估中。

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有效推动下,郫县科技部门与各金融机构各自的资源优势正逐渐实现全面对接,形成了对县域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支持的强大合力,同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按照计划,到2013年,工作站的入库企业信息将覆盖郫县科技型企业50%以上,入库金融企业达100家,入库科技政策信息覆盖省、市、县5年内的所有政策。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年开展成果对接会5次以上,为企业融资1亿元以上。

疏通信息渠道

农业科技服务整合生“金”

“看,这就是我们的菜地。”成都郫县战旗村科技信息员林根志在村务服务室的电脑显示器上调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两名农民正在地里忙活的画面说道。“很神奇吧!网络‘监视\’种菜。这是我们村一扇信息化的窗户。”

战旗村有545户村民,是成都市主要蔬菜种植基地,从2011年4月起,村上建起了村科技信息服务站,不仅开通了专题平台网页,还在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安装了摄像头,通过联合成都某蔬菜销售公司,实现了“网上看菜,电话下单”,蔬菜销量大幅提升。“下一步,村里准备开展高端有机蔬菜种植,实现‘网上订货、配送到户\’。”

林根志无限遐想的背后,是郫县推进成都市农村科技综合信息服务站紧锣密鼓建设的步伐:2011年,郫县启动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的是通过省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建立起功率强大、服务涉猎面广的网站,向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科技咨询、民生服务、网上科技培训和市场信息等多种服务。

该平台的运行,相当于是把农业科技服务的“千条线”在基层汇流成“一根针”,即为城乡居民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意)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三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郫县重点在沙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示范片中,筛选了产业特色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50个村作为平台建设村,对所在镇村的产业特点、镇情村貌等作了较详实的摸底调查,采集并上挂信息;同时,又在其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5个村,配备大屏幕液晶显示屏、电脑、多角度摄像头等硬件,作为标准化建设村;其余35个村作为基础性建设村,并将其中部分工作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站点作为次年标准化建设候选站。这50个村都制作了专门的网页,在推广宣传各地特色工作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各项政策、措施及最新成果等,最大程度方便了农民快速查询信息。

科技工作从来缺不了宣传,缺不了“吆喝”!自“平台”建设实施以来,除了省市科技部门的普及宣传、目标考核之外,郫县还自选一些独特的动作:一是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县委组织部(县公服办)、县科技局具体抓,县相关部门和各镇配合抓的良好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地方报刊、电视、公共网站大力宣传;三是会同省计算机研究院、成都市科技服务中心共同编撰《城乡科技读物》10000册;购置印制有“百姓自己的网站—WWW.TCCXFW.COM”的T恤1000件、环保购物袋3000根、笔记本2000本、签字笔4000支,向城乡居民免费广泛发放等一系列措施,使广大老百姓更大范围知晓,并充分使用该平台。

随着平台建设成效的不断显现,2011年,郫县先后被省、市科技部门列为实施“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示范县,“平台”建设同时被确定为市县民生工程项目之一。郫县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优势,目前郫县正通过整合其它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搭建大公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两条腿走路”,实现现代科技服务平台功效的最大化。郫县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平台”站点建设全县满覆盖,使之真正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充分信任、真正实用的工具。

成果点击

●2010年,获批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2010年,成功申报省级电子电气高科技产业园

●2010年,郫县沙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被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1年,首次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工程”

●2011年,再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2012年,成功创建省级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活动创建县

新闻推荐

解读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都模式大乡村美景个乡村旅游

解读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都模式”★10大乡村美景、10个乡村旅游综合体、100家知名乡村度假酒店、100名乡村旅游服务标兵……2年后,成都乡村旅游的跨越发展,将刷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的...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