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通江县民胜镇新场村民生数字残疾

四川日报 2012-02-28 19:24 大字

采访时间:2月24日采访地点:通江县民胜镇新场村

[民生·

数字]

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省、市专项资金到位2229.599万元;对11524户实施了无障碍改造,超任务数的15%。

扶持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工程——

全省扶持新增就业23102人,超任务数的16%;落实资金4630.27万元,超任务数的36%。

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

帮扶109692名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超任务数的 37%;落实资金17052.286万元,超任务数的16%。

[民生·

一线]

□苟忠 陈晨 本报记者 李丹

“去年靠卖7头牛赚了1万多;侧边8间圈舍养了50多头南江黄羊,其中30多头是种羊。”2月24日,记者来到通江县民胜镇新场村残疾人杜军家,春节前喜迁新居的杜军由衷感慨:“多亏县残联‘量体裁衣\’式的帮扶服务,实施扶贫解困项目,让我奔上了致富路。”

扶贫解困让他奔上致富路

“展宏图心想事成,迁新居财源茂盛。”杜军家三层小洋楼上,张贴的一副火红对联。

“你想不到老杜以前是啥样子。”县残联办公室主任陈晨谈起杜军家2009年时的景况:全家5口人,只有三间土坯房,其中只有一间能住一人,墙壁多处开裂,很多地方用竹片和五彩布遮挡,屋顶用木棒支撑,屋内潮湿发霉。

1991年5月杜军遭遇意外失去双手,2005年,杜军有了娃娃。但家徒四壁,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

为彻底帮扶像杜军家这样的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通江县残联将“帮助8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任务”的民生工程与扶贫连片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技术服务与项目支持、物资现金捐赠和干部结对帮扶相结合,帮助其改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生活用品送来了,农资送来了,办理残疾证、代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等“普惠”和分类施保、扶贫解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家园”居家托养等“特惠”政策也纷纷落实。

2011年9月,杜军家的房屋在原址开始重建。

今年春节前,一幢2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建成使用。在新屋侧旁,有一个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的圈舍,这是在县残联的帮助下,杜军建起的黄羊圈舍。杜军说,节前,各地买羊的人比较多。杜军算了一笔账:“肉羊15元/斤,种羊30元/斤,共卖50多头,收入4万多元;加上卖牛1万多元,养200余只鸭鹅卖了7000多元,今年收入7万余元。”看着杜军一脸的自信,乡亲们都说,以往颓废的杜军不见了,精神焕发的杜军回来了。

让每个残疾人过上正常生活

2011年,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有4项单列内容专门针对残疾人。为确保民生项目做细做实,省残联党组领导、理事长深入21个市(州),34个县(市、区)、78个村 (街道)、138户残疾人家庭调查走访,摸清掌握了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制定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方案,全省残联信息平台已录入残疾人总数149.19万人,为其中103万残疾人提供了帮扶和救助。“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让每一个残疾人都享受到惠民政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说,通过建立残疾人信息平台,摸准了全省140多万残疾人的情况,并落实帮扶政策。在此基础上,省残联制定了2011年残疾人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具体的责任人。同时,省残联还将残疾人民生工作纳入了对市(州)残联、省残联机关处(室)的绩效考核内容,确保了民生工程的高质量推进。

[民生·

举措]

4个新设项目保障残疾人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中,首次增设了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四项民生项目,这是省残联牵头的项目首次纳入全省重大民生工程,并占到当年省委、省政府新增民生项目近一半。今年,四川省又有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和人工耳蜗康复救助两个项目列入民生工程,残疾人救助项目达到了6个。

[民生·

声音]

解脱一家 温暖一片

绵竹市遵道镇高安村9组村民 李明

我2010年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从我家屋子到院子有一个30厘米高的坎。这个坎挡住了我和我的轮椅。去年,四川省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生工程,政府花了950元钱,对造成我出行不方便的地方进行了改造。入户通道加了斜坡,院坝全部打上了水泥地,连厨房的灶台,都降低了10公分,这样,我坐在轮椅上就能切菜做饭了。斜坡通道改造后,我的活动地方变大了,再不像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了。

南充市残联理事长 康际平

我们的 “阳光家园计划”,重点向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家庭倾斜。采取集中托养,新建或依托现有机构、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设专业的“寄宿”加“日托”型托养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以社区为依托,将部分家庭白天无人照料的智力、精神有障碍人士和重度残疾人纳入了日间照料范围;居家托养,对那些无自理能力、家庭有照料条件、适合在家庭托养的智力、精神有障碍人士和重度残疾人,通过定期上门和针对服务等形式,有效实现了“托养一个、解脱一家、温暖一片”的效果。

郫县友爱镇花碑村残疾人 董文军

我从小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30多年来没有走出过村里。去年,县残联的同志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免费为我培训就业技能。现在,我已经在郫县残联依托润森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了,每个月的工资有800多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成安梁现瑞王飞发自汉源县九襄镇今年春

□本报记者刘成安梁现瑞王飞3月23日发自汉源县九襄镇今年春天,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村民魏志强一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经营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为了这次“转”,他们还专程...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