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总投资13.29亿元 调派2000余名人才 成都援藏五年实施372个惠民生促发展项目 还带去“曹家巷工作法”助力灾后重建

成都晚报 2016-08-23 00:00 大字

21日,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在蓉召开,总结表彰了第一轮省内对口援藏工作,并对新形势下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记者从市援藏办获悉,2012年以来,成都市确立并启动援藏项目372个,总投资13.29亿元,20个区(市)县承担相关任务;同时调派778名援藏干部人才及2000余名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专业人才援助藏区,为藏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成都援藏成效如何?从对全省气候最恶劣高寒的石渠县的援助工作中可见一斑。

1.19亿专项资金、百名干部人才

援助“生命禁区”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北面,地处川、青、藏三省区的交界处,青藏高原腹心地区,平均海拔4250米,比拉萨还高600多米,空气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的46%,紫外线却是成都平原的7倍,年平均气温-7℃,最冷时可达-45℃,冬季长达10个月,素有“生命禁区”之称。

石渠县由金牛区为主援,彭州市协助。记者从金牛区援藏办获悉,自2012年与石渠县签署《对口支援合作框架协议书》、编制《对口援藏五年规划》以来,金牛区在2012年—2016年5年共投入对口援藏专项资金1.19亿元,对石渠县实施36个重点援助项目,带动其他资金投入,使项目投资总额达到近3亿元。

截至目前,已完工援助项目26个,正在实施的援助项目10个。预计今年11月,所有规划项目将全部完工。同时,5年间金牛区还先后向石渠县派出3批共45名援藏干部人才及上百名短期支教支医人才。他们将先进的发展经验、专业技能带到石渠,有力推动了石渠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

石渠县各项经济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2015年石渠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3.07%,高于全州平均增速0.39个百分点。2015年石渠县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82万元,年均增长达到40.08%。石渠县“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1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7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16%。

2012年至2016年期间,金牛区对石渠县实施36个重点援助项目,包括改善和保障民生项目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产业优化升级项目3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个,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项目13个。

项目点击

·石渠县牧民定居工程项目(金牛藏庄项目)

项目位于洛须镇,是石渠县首个集“住旅农牧”为一体的新村项目,推动当地农牧民从传统分散居住模式向现代集约居住模式转变,为改善农牧民居住和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项目建成后直接和间接带动500余户、30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精准脱贫,金牛藏庄被藏族同胞亲切称为“幸福藏庄”。

·石渠县城市政道路改造项目(金牛大道项目)

主要改造石渠县城尼呷镇的金牛东街、金牛中街、金牛西街、后山路、恩康街等6条市政道路,于2014年完工,改写了石渠没有标准化城市道路的历史,加快了县城现代化进程,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增强了石渠县旅游的吸引力。

·色须洛绒塘便民道路项目

位于藏区著名寺庙色须寺附近,道路为双向4车道,全长3.3公里,已于2014年完工。该路的投入使用,使当地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发家致富带来极大便利,被称誉为石渠首条“高速公路”。

·石渠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

位于县城尼呷镇,2015年启动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投用。该项目是石渠县投资额最高、建筑体量最大的民生项目,整合了县城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业务用房、数字电影院、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等六个子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县城无市民文化体育活动场地的历史。

援藏故事

把“曹家巷工作法”带到海螺沟

赢得群众理解 达成灾后重建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援藏工作援助的不只是资金和人才,还有专业高效的工作方法。

2014年,康定“11·22”地震造成海螺沟景区市政基础设施、民房、校舍、医院、政法设施、农牧设施等损毁,造成间接损失2.9亿元。2015年初,原本挂任石渠县发改局副局长的刘二双因在金牛区发改局的工作经历,比较熟悉项目的建设程序、标准和要求,被甘孜州委组织部调到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任灾后重建办公室项目组组长。

“每家人的房子受灾程度不同,但几乎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家的房子能获得全面加固甚至重建新的,然而总的项目经费大约只有4000万元,无法满足每家人的愿望。”刘二双感觉到群众期待和现实资源之间的差距,但当地在灾后重建方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于是他将金牛区的 “曹家巷工作法”用到了这里。

刘二双先请村委会组织村民开会,“总共有多少项目经费、多少房屋需要维修加固、多少需要拆掉重建、赔偿标准如何……让大家心中有数。”但会上仍有不少村民对加固的房屋安全性表示质疑。刘二双继续多方联系协调,组织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机关、乡、镇和村民代表等60余人,到都江堰、雅安学习灾后重建经验,让他们对灾后重建和加固的房屋有了一个直观印象,随后,村民们终于相互理解、让步,就重建方案达成一致。为加快灾后重建进程,他还请来省、州住建专家,培训当地民工。14天的培训后,共有279名当地民工先后通过考试,取得甘孜州住建局颁发的木工、砖工证书,并参与到家园自建中去。

其间还发生一段插曲。今年3月18日至21日,四天之中接连发生3次3.0级以上地震,当地村民谣传将有大级别地震发生,甚至有部分居民将孩子、车子转移到成都或雅安的亲友家中躲避。有同事劝刘二双回成都避一避,但他并未离开。“不是不怕,但我本来就是被派来做灾后重建工作的,大小还是一个组长,如果我都撤了,其他人呢?真发生大地震怎么办?”刘二双留在了海螺沟,买来一些方便食品和手电筒备用,睡觉前又在房里倒放一些空酒瓶和易拉罐,以便在地震发生时示警。

在海螺沟工作一年,刘二双离开时比刚来时瘦了8斤,也晒黑不少,但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感动。临行前,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的同事告诉他,管理局悄悄以景区党委的名义给他写了一份工作鉴定寄回金牛,以示对他的感谢和肯定。上周日举行的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上,45岁的刘二双荣获四川省对口援藏工作先进个人。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新闻推荐

挖掘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 彭州市小鱼洞镇成立首个“乡贤工作室”

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基层治理智慧。小鱼洞镇历史悠久,早在1600多年前就有了小鱼洞之称。蜀人先祖鱼凫王率部落栖居小鱼洞。在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包含了传统乡村治理的智慧与经验。上个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