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志平男岁内江市中区城东派出所协警他一身侠肝义胆路

华西都市报 2015-04-10 02:36 大字

211、高志平,男,52岁,内江市中区城东派出所协警。他一身侠肝义胆,路见不平常出手相助,他是个编外警察,但协助办案总是冲在前面,他被人们誉为见义勇为勇士“高大汉”。1998年他奋力追赶持刀抢劫凶手,毫不惧色。2009年,面对杀人凶手赤手上前勇敢擒获,2013年高楼勇救轻生女。扶起摔倒的老奶奶,帮助困难的群众是他常做的事。他每年协助民警办案数十起,抓获犯罪嫌疑人数百人。他常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公民应该做的小事,面对不平之事,希望大家都要勇敢地站出来,不当旁观者”。他多次被内江市市中区公安分局评为“优秀协警员”。荣获省、市、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见义勇为者”、“内江市见义勇为勇士”、“内江市市中区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12、李建军,男,38岁,汉族,乐山市沙湾区嘉农社区个体经营户。他凭着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危急瞬间做出了事关生与死的抉择。2012年1月17日晨,李建军和妻子刚开门,听到有人高声呼救。李建军看见一名男子正对一名妇女实施抢劫,立即冲上去制止歹徒的抢劫行为。在与歹徒搏斗中,歹徒抽出随身携带的美工刀猛刺李建军,使其连中数刀,血流不止,但李建军仍紧紧抓住歹徒不放,并在其他两名群众的帮助下制服了歹徒。随即,歹徒被扭送至派出所。装有5万多元货款现金的挎包也被送回到被抢妇女的手里。身中数刀的李建军被送往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救治,共缝合23针。荣获省、市“见义勇为个人”、乐山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213、王维新,男,80岁,汉族,南充市高坪区环卫所保洁工。年近8旬的他,在看见有人落水时,义无反顾地跳入江中,将落水女子救上岸。2012年9月7日早上,与往常一样,王维新吃过早饭就骑上自行车来到江东音乐广场清扫垃圾。突然,王维新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于是急忙往江边跑去。来到江边,王维新顾不得拿救生圈便跳入江中。10余分钟后,他奋力将落水女子搭救上岸。王维新老人在年少时因失手伤人而入狱,他为此痛悔万分;重返社会后,他勤奋工作,自食其力,并且不顾年老体弱,先后从江中救起5名落水者,义务捞起7具溺水者的遗体。荣获2014年四川省“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2012年度南充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等称号。

214、朱家银,男,46岁,汉族,宜宾市翠屏区赵场街道村民。在宜宾市5·12公交车爆燃事件中,他毅然冒险前往救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电瓶哥”。2014年5月12日16时48分,宜宾市城市公交公司14路车行驶至城区南门桥时发生爆燃。这时朱家银正骑车跟在公交车后面,看到火光和浓烟笼罩下的公交车迅速蔓延的火势,他不顾自身安危,立即奔向已经串起火苗的公交车,砸开一个救命窗口,用尽力气连托带抱,救出5人。救援结束后,他选择了悄然离开。回想起救人的始末,朱家银坦承地说道“当时真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想着救一个是一个,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荣获2014年宜宾市“见义勇为”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榜”称号。

215、胡昌学,男,53岁,汉族,华蓥市华龙街道石堰墙村三组村民。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虽胸无点墨,却用路见危难、奋不顾身的壮举诠释了舍己救人的大义,村民们都称他为“胡大胆”。1998年洪灾中,在湖北打工的他,为抢救一名太婆和她的财产,被倒塌的房屋压伤,最后不得不切除受伤的半边肾脏,摘除压破的脾脏;2013年6月,回到家乡后,为抢救2名落水少年,从7米高的河岸纵身跳下,虽救起了这对落水少年,却被河床挫伤双腿,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治疗一年多,至今仍无法正常行走。2014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见义勇为个人”,先后被授予广安市“见义勇为勇士”、2013年度“最美农民工”、“中国好人”等称号。

216、邹少坤,男,61岁,汉族,达州市达川区陈家乡三顶罐村一组村民。他一心只为他人着想,被村民称为“身边的热心人”。2010年11月10日晚,已入睡的邹少坤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本村邹少九家着火了,他来不及多想,立即从家赶到火灾现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进熊熊大火中,穿“火道”、爬“火梯”,他用自己矮小的身躯筑起一道防火墙,一人独闯火海以二度烧伤的代价救出了两名年幼孩子,自己却落得终身残疾。如今的他,虽然没当村干部了,但却仍然带领村民修公路、挖堰塘、打水井,事事走在最前面,时时刻刻都想着为村民谋利益,人们都称他为热心人。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首届“四川好人”和“达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217、李均,男,现年41岁,汉族,巴中中学初中英语高级教师。冒着生命危险,勇救落水太婆,无悔道义担当,成为他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2013年3月24日下午4点左右,在南垭庙村钓鱼的李均,突然听到“救命”的呼声,往远处一看,只见有人在水中挣扎,并正向水塘中央漂移,见情况紧急,李均老师立即扔掉鱼竿,衣服未脱,就纵身跳进水中,向落水人游去,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终于把年过六旬的落水老人救上了岸。救人后,李均老师默默离开,后经打听,才知道他是巴中中学的老师。大爱无疆,人生有品,高尚的品质来源于对生命普惠的博大情怀;李均老师不仅倾情关爱学生,也这样投身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荣获2014年省政府“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第二届巴中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称号。

218、刘荣安,男,46岁,汉族,简阳市清风乡村民。他面对突来的呼救,面对气罐爆炸的危险,两次冲入火海,义无反顾营救邻家孩子。2012年7月20日下午,邻居家年仅10岁的幼女和5岁的幼子在家里嬉闹玩耍,因不知道家里煤气发生了泄漏,打火引起屋内煤气瞬间爆燃,顿时陷入火海。此时,正在隔壁休息的刘荣安听到孩子呼喊,立即跃起下床,赶过去踹开房门。大火已经包围了哭喊着的孩子。他冲进火海,关掉滚烫的气瓶阀门,抱起身边一个孩子冲出屋外。此时房屋已经着火,屋里还有孩子在哭叫。刘荣安来不及扑灭衣服上火焰,忍受着烈焰的炙烤,再次冲入火海,摸索着救出已倒在地上的孩子。孩子脱险了,但由于火势太猛,刘荣安40%二度烧伤。荣获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个人称号。

219、丹林,男,43岁,藏族,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齐鲁村三房村民。在人民群众危难时刻,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他被群众誉为“有难必救的好人”。2013年一辆面包车在丹巴县巴底乡境内不幸坠入河中,丹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湍急河水,全力抢救坠河人员,在成功将一名落水被困男婴救起后,又潜入急流中,在坠河车辆上捆绑拉绳,与大家一起顺利地将车拉上岸。几天后,另一名死者打捞上岸,他摈弃当地风俗禁忌,主动驾车帮助把遇难者遗体送回上百公里外的故土安葬,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事迹受到遇难者亲属和群众称赞。荣获2013年度“四川好人”、“甘孜州见义勇为”称号。

220、朱育德,男,48岁,汉族,西昌市高枧乡联合村村民,生前为西昌市保安公司保安。2014年2月26日晚,在西昌市海河天街附近巡逻的朱育德,发现一名跳河轻生的少女,他奋不顾身跃入河中施救。由于天气寒冷、河水湍急,他将落水少女和另一名救人的群众推游一段后,最终因体力不支被河水卷走,与世长辞。朱育德舍己救人的壮举并非偶然,在同一条海河,他曾两次奋不顾身下河救人。2013年5月,他还一人救起了一对跳河男女。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西昌好保安朱育德没有选择保全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荣获凉山州西昌市“见义勇为公民”、“2014年十大感动西昌人物”、“凉山好人”、“四川好人”等荣誉称号。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301、赵庆珍,男,43岁,汉族,成都市邛崃市市委目督办重点工作督查科科长。他坚守诺言,替牺牲战友照顾其母20多年,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信义哥”。他18岁入伍,与战友定下承诺,谁若为国牺牲,活着的人要照顾对方父母。为让烈士母亲有个完整的家,他在退伍转业时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到远离家乡的四川邛崃,以便照顾母亲。从青年到中年,从单身到结婚生子,从一开始每半月一封家信到来到烈士母亲膝前尽孝,他一如既往地将烈士战友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悉心照料,让老人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他用无私的爱告慰了九泉下长眠的战友,也用一片真情抚慰了母亲的丧子之痛。荣获“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等称号。

302、万佩生,男,65岁,汉族,贡井区成佳镇朱家嘴村4组村民。“敢闯敢为、爱心十足”是他的真实写照,“守法拼搏、诚实守信”是他在建筑安装行业中的不变轨迹,他是优秀农民工的代表。10多年来,他为家乡培养了3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帮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每逢春节来临,他总会冒着严寒,给本村务工人员送去工资。当他了解到群众收看电视效果不好时,他出资4万余元改造本村闭路线路;2005年,他出资为本村100余位老人交纳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金;2010年,他自带工程队车辆、人工,出资7万余元修建村组道路;2010至2014年期间,他又出资1万余元改善村支部和成佳镇天府社区党支部的办公条件。荣获2008年四川省政府“优秀农民工”等称号。

303、丁红玉,女,36岁,汉族,中江县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淘宝明星卖家。她身高仅80cm,患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骨质易脆易断,完全无法站立行走,被称为“瓷娃娃”。她身残志坚,1998年开始经营“红玉礼品店”,2007年开始经营“美画人生”淘宝店,2014年她因成为阿里巴巴集团8分钟上市宣传片中的重要宣传角色而被世人所熟知。经营过程中,因身体缘故,她绘画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但她始终秉承“以诚为本,以信立业”的经营理念,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份订单,从不找“枪手”代笔。她白天照看饰品店,为了完成订单,每晚都工作到深夜,但她总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幅画作,被阿里巴巴评为“四钻”卖家。荣获“四川女性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江十大人物”等称号。

304、马晓晖,女,32岁,满族,四川绵阳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市农工民主党绵阳市委委员。她坚持以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的经营理念规范公司经营,以质量好、品种全、服务优、价格廉为经营宗旨,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坚决反对商业贿赂,在绵阳医药贸易行业树立了一面诚信、廉洁的旗帜。公司每年还拿出企业经营利润的10%用于慈善公益事业和帮扶困难群体,累计金额达到15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体20万人次。参加了5· 12地震、甲流感、玉树地震、广安洪涝灾害、4·20芦山地震等重大灾、疫情的救援。公司在她的带领下被评为“绵阳骄傲”企业前十强,被授予“价格诚信企业”等荣誉。荣获2013年“感动绵阳十大人物”、2014年“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05、张玉林,男,85岁,汉族,剑阁县元山镇广化村六组村民。1959年加入共产党,为了报答红军,1983年他在心中许下诺言:在洞山这块风水宝地给解放家乡的烈士建一座烈士陵园,于是他50岁起就住进洞山,30余年坚持修建、维护烈士陵园,被当地人称为“山顶洞人”。为了修建烈士陵园,30年来他不拿工资,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节余下资金陆续将附近的烈士墓移迁于洞山,终于如愿以偿建成了洞山烈士陵园。2008年地震后,当地政府引进资金80万元重建陵园,使洞山烈士陵园焕然一新,成为了一道靓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 从此,从山下到绝壁石窟连接的林荫道上,又多了一位两鬓披霜的老人,每天为陵园扫路,直至今天,依然如故。2014年,张玉林荣获“四川好人”称号。

306、李雨佂,女,50岁,汉族,内江市双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她开启了内江乃至四川省驾培行业以德执教治校,诚实守信的新风尚,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的典范。2001年下岗后, 她自筹资金与几个下岗工人一起成立了内江市双安驾校。她始终以“诚实守信、止于至善”为核心理念,以保证培训质量、输送合格驾驶员为己任,坚持每车只上8个学员的服务承诺,严格执行刷卡计时培训。在她的带领下,驾校由小到大,实现了由“严谨务实标准化”向“诚信高效现代化”的跨越。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支持筹建内江和谐促进会。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四川省优秀女企业家”、“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影响内江十大杰出女性”等称号。

307、叶友,男,44岁,汉族,四川广安春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负责人,他时刻牢记“尚德守法、以实求进”、“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的诚信经营理念,以“零缺陷”产品为目标,打造了一方食品品牌。2010年,广安遭受160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在自己受灾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慷慨解囊捐资救助,在他的带动下,农业园区10余名业主纷纷捐款;2011年,因天大旱,面对17个签订收购协议的乡镇农民种出的“肉干水薄”、“面黄肌瘦”的辣椒,他一斤不少,全部收购,自己遭受了经济损失,却安抚了农民;2013年,他召回已经交货,但未被买家发现质量存在问题的不合格食品,并在一天之内按承诺送新货上门。

308、陈维平,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1岁,万源市公安局看守所民警。一名普通狱警,一名罪犯孤儿,无亲无故又无责,但他却信守承诺,倾洒心血抚养孩子14年,被社会冠名“狱警爸爸”。2001年,曾家乡村民陈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缓,丈夫死亡,不满4个月大的婴儿无人收养,陈维平夫妻商量后决定收养小孩。他当着所长的面拍着胸脯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带好这个孩子,不但要把他带好,而且还要把他培养成才”。从这以后,陈维平认真践行自己的诺言,14年中照顾孩子视如己出。孩子病了夫妻俩寸步不离,悉心照料;为把孩子送到市里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夫妻俩东拼西凑也要给孩子攒齐学费。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荣获“感动万源十大年度人物”和“四川好人”等称号。

309、聂正远,男,汉族,现年69岁,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八组村民。为了报恩,为了一句承诺,祖孙四代80年的守护。1934年,川陕省工农总医院迁至啸口村期间,红军治好了聂正远的父亲聂永奎的伤寒病(这种病,在当时被认为是绝症)。聂永奎为感恩红军,腾出房屋、床,让红军居住,帮助红军抬担架,护理伤员。1934年10月,红军离开啸口村,聂永奎想跟随红军一起走,但因病后身体虚弱,无奈留下。在红军墓前,他立誓要用一生守护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从此,聂家就自觉担负起为3000多名红军烈士守墓的责任,从聂永奎到聂正远,再到聂正远的儿子、孙子(女),一家四代人守墓时间长达80年。荣获2013年巴中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四川好人”等称号。

310、李国琼,女,48岁,汉族,雅安市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建乐村党支部书记。“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兴”是她恪守的人生格言,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人生格言。2008年,一次偶然出行,她邂逅了欧洲华侨胡琛女士。并按约给胡琛女士寄去了精心挑选的家乡“观音仙茶”。两周后,邮递员送来的一张汇款单却让李国琼看懵了,不到2000元的茶叶款,胡女士竟付了7000多元。然而,她不为所动毅然地将多出的款项退还了胡琛女士。2011年,胡琛女士又向她订购一芽一叶茶叶,助手却误将一芽二叶寄去。收到货款后,她果断退回差价,并致电道歉。她的朴实、憨厚、诚信,深深感动了胡琛女士,换得了胡琛的充分信任和慷慨相助。荣获2014年“雅安好人”、“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11、金少林,男,72岁,汉族,眉山市仁寿县宝马镇新街居民。他先天残疾,身高只有1.03米,他爱“多管闲事”,自费28万为乡亲们修桥,却因此背上巨额债务,20年来坚持打工挣钱还债。1995年,他自掏腰包为村民修建“安必桥”,总投资28万元,自己支付了10万后,还差18万债务。虽然是为乡亲们修桥而欠下的债务,但是金少林从来就没想过要赖账。20年来,他先后变卖了自己的三间门市、货物,好心人的捐款、政府慰问金、房屋拆迁款也被用于还债,至今已还掉7万多元欠债。长期的劳累下,2013年他病倒了,尿毒症、肾结石一涌而至,住院休息10多天后他便离开病房继续外出打工还债。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四川省纳税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眉山好人”等称号。

312、李培明,男,55岁,汉族,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嘉和圆生态家庭农场农场主。为了一纸合约,“任性”的他宁肯少赚48万,也要履行合约条款。2014年初,一位广州老板以每斤2.9元的价格,与李培明签下200亩“爱媛”水果的合同,随后,一位上海老板欲以每斤3.5元抢购这批水果。面对高达48万元的巨额收益,李培明并没有见利忘义,而是以一个地道果农的良知,坚守合约;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诚实守信,为眉山市的蔬果产业竖起了坚实的道德标杆。作为眉山市最大的“爱媛”种植基地,也正是由于他多年来守信誉、讲诚信,打响了自己的诚信品牌,每年省内外各地收购商都竞相来到他的家庭农场收购水果。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眉山好人”等称号。

313、梁代荟,女,70岁,羌族,松潘县白羊乡上大湾村村民。“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重建家园,在国家的贴息政策下,儿子通过信用联社贷得了2万元的灾后重建贷款。2011年,新建的房屋还没有落成,儿子就在一次走亲访友途中不幸坠入山崖离开了人世,于是,2万的贷款沉甸甸地压在了年老力衰的母亲身上。也许,攒够2万元对于年富力强的家庭来说并不难,但对于年过7旬老人来讲,却是决心与毅力的考验。为了尽早还清贷款,老人甚至变卖了自己的一部分家当。“今生不欠来生账,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把灾后重建贷款还清。”70岁老人坚持还款,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相承千年的“诚信”道义。入围“中国好人”候选人,荣获“感动阿坝年度人物”称号、“四川好人”等称号。

314、李万鹏,男,45岁,汉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阿坝公路管理分局437K养护站站长。“养好公路,保障通畅”是公路人的职责,也是他对社会的忠实承诺。为实现这个承诺,30年来,他把一腔热血和赤诚全部抛洒给了高原养路事业。他长期工作、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养护站,那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灰尘、泥土相伴和严寒酷暑的考验。除了路过的汽车,大多时候见不到一个人影、一只飞禽。但他受住了考验,忍住了寂寞。从1986年担任养护站站长以来,他对养护工作任劳任怨、拼搏奉献,带领“橘红色公路卫士”顶烈日、冒严寒、风餐露宿,全力以赴保畅通,将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高原养路事业。荣获阿坝州公路管理局和分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315、王安全,男,57岁,汉族,国网四川理塘县供电公司拉波供电所所长。他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一个电力工人对拉波两千藏族群众许下的“用上电、用好电”的承诺,他就是广大藏族群众口中的“太阳菩萨”。为照亮两千藏族群众的家园,他十几年如一日,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每天都奔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和“世界高城”上,仅靠一根18米长的钢丝溜索通往电站。他为大家舍小家,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躬耕的身影和忙碌的足迹。而发电、供电,还不是他的全部工作。有8年时间,这个电站只有他一人在支撑,巡线维修、收缴电费都是他的分内事。荣获2014—2015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国网公司劳动模范”、“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316、张家勋,男,49岁,汉族,甘孜州色达县供排水公司临时工。15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成为水务人那一刻“安全供水、优质服务”的永恒承诺,他被誉为“高原最美水务人”。在风雨交加的夏天,他穿着雨衣,骑着“永久牌”自行车穿梭在居民点;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他穿着防寒服,推着自行车迎风疾步在大街小巷。他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表里如一,用真诚和奋斗谱写了高原水务人一曲曲人生赞歌,书写了水务人吃苦耐劳、挥洒青春、诚信敬业的为民情怀。他先后抢修水管道7251余次,服务群众达28462余人次,用诚实、守信、责任、激情当好了这条“生命线”上的忠诚卫士,汇聚传递了平凡孕育伟大的社会正能量。荣获色达县“水务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317、马丽,女,34岁,汉族,冕宁县健美乡洛居村卫生站医生。2001年7月,马丽从四川省卫生学校毕业后,来到用石头、木板搭建的洛居村卫生站,挑起了凉山甘孜两州四县四乡结合部村民看病的重担。行医途中的一次不幸摔伤,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但她依然忠诚践行着自己刚上班时许下的承诺:“只要大家需要,谁叫随到!”。14年来,她为了使大山中的村民们身心健康,常年奔走在高海拔的汉彝藏族村寨间行医、普及健康常识;无数个幼小生命诞生在她的手中,无数母亲病痛的呻吟在她的帮助下变成了爽朗的笑声。为了履行诺言,她舍小家顾大家,守护着山里乡亲的生命健康,却没能尽到女儿的孝道和责任,她以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赢得群众的认可。荣获“凉山好人”、“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等称号。

318、张玉金,男,50岁,汉族,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副院长兼纪委书记。他凭着测绘人的风骨,以烈火一样的激情实践着27年前立下的“踏千里勘测边界”的诺言,行走在中越国界线上的最前沿。他先后参加南水北调、中越陆地边界线等重大测绘项目。为了国家利益,他没有尽到为子的孝心、为夫的义务和为父的责任。他因急性肺水肿导致心跳多次停止,肝脏三分之二和胃70%切除。他的无悔付出与专业素养,得到了外交部、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的认可,赢得了越方联合勘界委员会专家组的赞誉。因在10年中越边境勘界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荣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时期十大“感动测绘人物”、首批“四川省直机关好人”等称号。

319、韩娟,女,29岁,汉族,内江市东兴区珍果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娟用她的一言一行,树立了诚实守信的精神旗帜。2010年,韩娟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葡萄园,踏上了创业路。在4年多的发展中,她的葡萄园遭受了两次洪灾,其中,2012年的“7·21”洪灾基本将葡萄园全部冲毁。面对惨重损失,韩娟始终信守诚信经营的承诺,坚决不同意将被洪水浸泡的价值100多万元的提子输入市场,因为她认为这样的提子会携带大量病菌,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韩娟再次鼓足劲带领员工重新培土育苗,获得丰收,受灾次年就筹钱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降价40%组织感恩采摘专场,回报社会。荣获内江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320、李慧霞,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90年代,她受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军转民事业的战略任务,带领中物院军转民企业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在为新疆、西藏、四川阿坝等偏远地区和农村的社保网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工程中,银海在行业内率先许下“驻点服务”的承诺,虽然这样的“零距离”服务会给公司增加困难和服务成本,但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做到坚持信守承诺,服务质量不打折扣。在她的模范带头、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影响下,银海社保信息化服务已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服务的人群超过4亿,为国家社保信息化民生事业做出贡献。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

401、王暾,男,40岁,汉族,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汶川地震后,他放弃奥地利工作,回国组建研发团队,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他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国内唯一),是唯一经过7级强震检验的地震预警系统。该技术已在25个省市建成覆盖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网,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强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等26次破坏性地震,取得了减灾效果。作为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他在地震预警算法创新、领导技术研发、推广宣传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成都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402、应凯,男,27岁,汉族,原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警察。2012年,应凯加入彭州市局交通警察大队,他积极投身公安事业,恪尽职守、心系群众、勤政廉洁,忠诚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在查出患有结肠癌晚期后,他向单位隐瞒了病情,带病坚守一线执勤岗位,终因结肠癌于2014年11月21日不治病逝。他把生命最后的时光献给了他的公安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群众。他是新时代年轻人民警察的光荣典范,他把全部精力、智慧和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热爱的公安事业。其感人事迹经新闻、网络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公安部、省厅、市委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获四川省公安厅“个人一等功”、成都市局“个人二等功”等荣誉。 (下转08版)

新闻推荐

总投资4269亿 四川省集中开工740个重大项目

制图/姜宣凭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席秦岭)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成都地铁18号线节点工程、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12月25日,包括成都、自贡、泸州、德阳、...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