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告别好交警应凯 同事来了,好友来了,执法对象来了“点头之交”也来了

成都商报 2014-11-28 22:07 大字

成都商报记者

禄望一 锁千程

摄影记者 王红强

交警故事

“差不多可以撤了哦!”“不忙,不忙,等这几个车过了再说!”

一年前,彭州市延秀小学校门口,一位交警每天早上都会在8点之前到达,维持交通秩序。

“他给我的印象是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小学保卫科科长周睿回忆。

学生上学高峰时段结束后,这时将返回校内的周睿通常会招呼应凯一声,两人会颇有默契地点点头。

“差不多可以撤了哦!”

“不忙,不忙,等这几个车过了再说!”

昨天,是应凯农历27岁的生日,200余人来到东郊殡仪馆为他送行。他穿着自己最爱的警服,兑现了在生日当天与朋友相聚的承诺。道路上再没有应凯的身影,但他用自己的坚守守出了一条平安大道……

警察同志!我来了

小学保卫科长送别“不认识但每天点头的人”

昨日,彭州市交警大队民警应凯出殡,刚好是他农历27岁的生日。

云雾遮住了早晨的阳光,人群早早地在东郊殡仪馆悼念厅前聚集,这座类似礼堂的建筑分为里外两层,外层十多米的挑高,往里走穿过两道大门,光线渐暗,应凯躺在为他精心布置的鲜花中,穿着他生前的警服。

前来悼念的队伍排列整齐,依次包括成都市政府及四川省公安厅、彭州市委相关领导,成都市公安局党委全体成员、公安战线代表、武警官兵代表、应凯亲属及社会各界群众共计200余人。

上午7时30分,彭州市延秀小学保卫科科长周睿就早早从家出了门,他急着赶到成都的东郊殡仪馆送别应凯。几天前,周睿甚至不知道这个高高瘦瘦、脸色发黄的交警叫啥名,但他们每天早上互相点点头的交情已有1年多了。

参加完应凯的追悼会,眼圈通红的周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去年9月1日开学时,学校搬到了新的地方,校门口是一条主干道,学生上放学时有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应凯每天早上都会在8点之前到达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他给我的印象是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周睿回忆,应凯执法态度很好,手势、语言也很规范。

上午8时10分左右,学生上学高峰就结束了,这时将返回校内的周睿通常会招呼应凯一声,两人会颇有默契地点点头。“差不多可以撤了哦!”“不忙,不忙,等这几个车过了再说!”周睿告诉记者,基本上,应凯要到8时30分左右才离开,这时学生全部都到校了。

这样的“点头之交”一直持续下来。10月8日,国庆大假之后上课的第一天,周睿却没有看见那个个子高高、身材瘦瘦、面色发黄的熟悉身影。“我想他可能是调岗位了吧!”直到前几天,周睿在网上看到彭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去世的消息,才知道那个与他“点头之交”的亲密战友已经永远地走了。那一刻,周睿才知道,这位交警名叫应凯。

“我觉得我应该来送送他,虽然我们没有啥私交,但他很值得尊敬!”周睿如是说道。

爸爸!我来了

快满1岁的女儿突然走路了

多走一圈 让孩子再看一眼

昨天的追悼会定于上午10点开始,作为应凯的家人,妻子朱琳最先进入了悼念厅,她抱着女儿,得体地招呼各路客人。再过10天,女儿就满1岁,在应凯去世前半年,朱琳为了照顾丈夫,辞掉了工作,把女儿交给在华阳的母亲,女儿也因此在出生7个月后,断了母乳。而如今,女儿又失去了父爱。

10点,一位民警走到台前,从容地对着话筒,没有正式的开场白,“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声音低沉,送别应凯的人纷纷垂下头来,应凯的女儿不时发出几声啼哭,在肃静的悼念厅内尤为清晰。

10点20分,参加追悼会的客人,依次围绕应凯的遗体行走一周,做最后的送别,他身前的同事来了,彭州的家人和乡亲来了,最后一次执法的当事人也来了。

在送别过程中,比哀乐声更大的,是大厅左侧的哭声,所有目光聚集在了这几个悲痛欲绝的人身上。被慰问者包围的是应凯的妻子朱琳,一位女民警几度将朱琳手中的女儿抱过来,避免她因过度伤痛失手。

看着安静地躺在灵柩中的至亲,悲痛欲绝的妻子已无法站立,只能靠身边的人架起才能撑起身体。走了一圈,朱琳把女儿抱了过来,又围着丈夫的遗体走一圈,她对着怀里东张西望的女儿说,“再看一眼爸爸。”

孩子,别喊爸爸了

在整场葬礼中,应凯的丈母娘程先秀并不显眼,送别女婿时,她一边要照看好女儿和外孙女,一边忍不住失声痛哭。走出悼念厅,程先秀不时用手抹着眼眶的泪水,面露沉痛之色,对记者谈及女婿生前的经历。

其实,身为农民的程先秀,只知道应凯是一名交警,对于女婿工作上的事,她并不熟悉。程先秀说,应凯爱这个女儿,孩子出生第三天,应凯给她换尿布,但没有经验,急得鼻血都流出来了。“我看了我家乖孙的面相,不像是没有父爱的,怎么偏偏就得不到父爱了。”

应凯去世前一天,程先秀和外孙女陪在应凯身边,“那天孩子一个劲地用手去打她爸爸的脸,我们喊她不要打,但应凯却很高兴,让她打。”当晚,程先秀带上外孙女回了华阳。

次日凌晨大约5点左右,程先秀接到女儿的电话,“应凯快不行了。”程先秀说,接到电话,正好要给外孙女换尿布,耽误了一点时间,喊了一辆车往青白江赶,看到应凯时,女儿朱琳告诉她,“已经走了一会儿了。”

也就是在应凯去世当天,程先秀最先注意到,外孙女站在地上,独自分腿移动了脚步,会走路了,嘴里还喊出了爸爸。昨日,应凯的亲人在等待遗体火化时,说起这事,都觉得奇怪,“爸爸在保佑你。”“爸爸走了,你在慢慢长大,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

亲属和应凯女儿逗乐,是昨日唯一让人感觉欣慰的画面。在众人的包围中,小女孩又喊起了爸爸,一听这稚嫩的喊声,程先秀的眼泪又在抽泣中涌出眼眶,她说:“幺儿,你不要喊了。”

兄弟!我来了

相约生日见面,这次他们都没爽约

“闭上眼睛,我就听到应凯在喊我‘海涛,海涛\’……”参加完追悼会,应凯生前的好朋友李海涛久久不愿离去。他站在追悼大厅外,埋着头,嘴唇干裂,默默流泪。

李海涛说,他之前一觉就能睡到天亮,可是自从应凯去世之后,他闭上眼脑海中就浮现出应凯的样子,“梦中也是应凯,梦见他活过来了!”说罢,李海涛把头埋得更低,叹了口气,泪水又在眼睛中打转。

曾与应凯同在四川警察学院学习的李海涛告诉记者,应凯当年学的是交通管理,他学的是刑事侦查专业,“应凯经常来找我请教刑事侦查专业的知识,他常说当警察就要啥子都懂!”

10月份,应凯病重休假后,曾给李海涛打电话,约他出来一聚。“我回彭州收拾东西,你有莫得空出来坐一下?”接到应凯电话时,李海涛正在派出所加班,二人相约改日再聚。

过了不久,李海涛趁自己休息,打算到应凯老家探望。考虑到彭州与黄龙溪相距较远,不愿意给李海涛添麻烦的应凯,选择了推迟聚会时间———自己27岁生日当天。

可是,自那之后,李海涛再也没有见过应凯,直至11月21日清晨,他接到应凯妻子的电话,才得知应凯走了……

昨天,是应凯农历27岁的生日。这一次,应凯与李海涛都没有爽约,可是他们已阴阳两隔。“如果我晓得是这个结果,他给我打电话时,哪怕出来见一面也好啊!”李海涛抬头望着天花板感慨。

“凯哥,凯哥……”追悼会现场,应凯的两个女同事梁娇、韦玉莲哭成了泪人。走出追悼大厅,两人表情木讷,躲在角落默默抽泣。“凯哥人很好,平时很开朗,对我们也很照顾!”梁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爱笑的应凯总是乐呵呵的,也常和同事开玩笑。即使是被病痛折磨时,应凯也总保持乐观,“只要穿上制服,他就会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不晓得凯哥病得这么重,他请假回家时都是笑嘻嘻的,要是知道他得了这么严重的病,说啥子也要去看看他啊!”泣不成声的梁娇说道。

彭州交警四中队中队长李小龙,是应凯在单位关系最好的哥们儿之一,在悼念过程中,李小龙紧绷着脸,走出悼念大厅,这位身高一米八的警察,忍不住哭了。

今年9月份,应凯执行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比赛(彭州段)交通任务的事情,让李小龙印象深刻,“那天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在路段上全程站着执行任务,类似的执勤很多,关键是我们居然不晓得他身患重病。”李小龙说,事后推算,9月份执勤的时候,他已经病得很重了。

特别视线

他的未竟心愿:

入党

彭州市公安局党委办:

正在积极向相关部门申报追认

“应凯多次提出入党申请!”应凯的妻子朱琳是一名党员,她告诉记者,之前,应凯曾向村上、学校提出入党申请,后来进入彭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之后,他第三次提出了入党申请。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在彭州市公安局党委办主任覃涛处,看到了一张盖有鲜红印章的“积极分子卡片”,姓名一栏赫然写着“应凯”二字。

“这就是应凯入党申请书的原件!”在两张信笺纸上,应凯字迹工整。当时,接收这份入党申请书的是时任彭州市公安局党委交警大队党总支勤务四中队党支部书记梁瑜峰。他告诉记者,在2012年底时,有一天下班后同事聚餐,应凯就曾向他表达过加入共产党的意愿。去年6月20日,应凯郑重地将入党申请书交到了梁瑜峰的手中。

“你这个申请书内容还是有点简单哦,内容也比较单薄,不够深刻!”梁瑜峰还记得他当时对应凯说的这番话。话虽如此,应凯日常工作表现梁瑜峰是看在眼里的,他紧接着说:“等你政治条件够格的时候,我和老朱(交警大队一名老党员)来给你当入党介绍人!”

“这个娃娃不错!”后来一段时间,老朱每每看见梁瑜峰,都会对应凯表示肯定。毫无意外,应凯被推荐参加中共彭州市直属机关工委组织的“2014年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可是,培训的日子是在今年4月17日、18日,此时的应凯已经因为重病住院,他遗憾地缺席了这次考试。

覃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正在积极向相关部门申报追认应凯同志为共产党员。

网友:好好休息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应凯隐瞒病情,在生命最后时刻坚守岗位的事,也引起了广大热心网友的关注,昨日得知应凯出殡,众多网友通过微博,表达了对这位人民警察的哀悼。

“好好休息吧,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应凯在弥留之际,不忘告诉妻子必须穿上警服走,下辈子还当警察,网友“乱不己”认为,应凯的选择看上去是对警察这份职业的负责和担当,但或许这跟职业无关,跟他自身为人有关,“我相信不管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在患病后他同样会选择坚守。“向应凯致敬,也向很多带病上课的老师、带病做手术的医生们致敬。”

成都榜样

简单执着的应凯

给我们上了一课

27岁,应凯与我是同龄人,参加他的追悼会,心里难免会有些微妙的情愫。

照片上是一张平凡的脸,家人与同事的回忆中,生病前的应凯所过的也是最寻常的生活。他的确很普通,跟你我没什么区别,休息的时候喜欢睡懒觉,赖床30分钟都不会起来,走上大街就淹没在人潮中,似乎没什么显眼的地方;但他也很特别,执勤时风雨无阻,身患绝症仍坚守岗位,即使无法开车,还强行要求妻子包接包送……工作上的他从不懈怠偷懒,早出晚归,把时间和青春都奉献在了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维持着城市的交通秩序。

80后,被赋予了很多期望,当然也承受着不少职责。大多数27岁的我们,刚毕业几年,对工作开始略感倦怠,也刚刚感受到来自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偶尔会抱怨一下工作和领导。经常想休假去旅游,好像还没完全找准生活的方向,有时会发牢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是生活太枯燥埋没了我们。

可应凯不一样,同样是27岁的年轻生命,他过得朴实无华,却在最后的半年时光里,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场震撼,让全部成都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他的简单质朴,还有他的责任心,他的坚持和执着,都给我们上了一课。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称得上成都榜样,让作为同龄人的我们,站在他离去的背影里,是时候思考一下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了。(张漫)

新闻推荐

成都首家乡镇环保机构在彭州挂牌

成都商报讯(记者袁勇)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首家乡镇环保机构近日在彭州挂牌,彭州市20个镇和工业开发区同时设立环保办(环保科)。这标志着彭州环保监管向田间地头延伸,实现环境保护全域覆盖。据介...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