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门口的大市场 彭州菜如何“敲门”?

四川日报 2013-04-01 16:25 大字

落户彭州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里,彭州本地菜交易量不到10%——

3月28日正午,装完最后一箱蔬菜,年轻的批发商龙飞汗流浃背。他对刚刚在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收获的五六吨菜品,颇感满意。

货车上堆满了写着陕西、重庆、攀枝花米易等的包装箱,没有一件显示产自彭州。“这里很少卖彭州菜。”根据龙飞的经验,批发彭州菜要去彭州白庙市场,或者双流白家市场。

来自市场方面的统计,印证了龙飞的判断。“每天交易蔬菜近万吨,彭州本地菜不到10%。”农产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董豫川表示,这个数据已经较前段时间有所上涨。

该交易中心落户彭州时,曾带给彭州菜借势中转全国市场的期盼,但就半年多的运营看,现实与预期的步调并不一致。

都说近水楼台,为何在家门口的大市场中,彭州菜难觅踪影?

春节后,彭州市党政频繁调研,确立了一个破解命题:“全国各省市的车辆运菜而来,空车而返,如何拉满彭州的菜带回去?”

□本报记者 张守帅

问:大市场怎么不起作用?

答:“败”在本地菜无品牌、无包装、品种不优

一个月前,彭州菜农发起的莴笋“滞销”求助,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但彭州市农发局副局长王代春更愿用“行情波动”代替“滞销”一说。“去年的价格就不错,今年暖冬造成莴笋集中上市,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降。”他认为,作为历史悠久的莴笋主产区,“彭州没有销售不出去的菜。”

据其介绍,莴笋的销售途径有两个,主要是鲜销,采购商进入田间购买;其次是做深加工处理。

在这轮莴笋“滞销”中,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并没有发挥预设作用。

濛阳镇凤霞蔬菜产销合作社,与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近在咫尺。合作社理事长徐开友,早就动了将菜打入市场的心思。他到里面转了几次,却频生“受挫感”。

徐开友发现,交易中心里的各地蔬菜,包装精美、便于装卸不说,还采用了统一品牌。比如攀枝花米易的蔬菜,均用印有“阳光米易”字样。“我们缺乏品牌,也没合适的包装。”

“像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这种一级市场,要步入其门槛,取决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董豫川一针见血地说,“这里不但是本地菜的舞台,也是各地优质菜PK的舞台,是柄双刃剑。”

目前,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土豆,来自内蒙、青海、云南、河南等六省,海椒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可以料想,随着其影响力日渐增强,彭州菜与外地菜“短兵相接”的情形将时有发生。“改良品种很重要,挑田不如换种。”在濛阳镇副镇长刘安兴看来,彭州菜种植面积大,品种却相对单一,主要以叶菜类为主。“叶菜的最佳运输半径100公里,如果不增加瓜果类种植,很难覆盖到全国市场。”

问:专合社能否拨云见日?

答:大胆“试”新品、求解竞争力

种种分析,并不是表明彭州菜与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无缘。董豫川说,“外地菜拉到彭州批发中转,肯定存在物流成本,如果彭州菜同质同价批发,至少能赚取这部分物流利润。”

同时董豫川建议称,彭州大地菜走向全国需做好三篇文章,“提高蔬菜的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这要求专合社发挥作用。”

“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无法与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相适应。”董豫川说,农业专合组织是衔接农户与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据其观察,彭州的农业专合组织,多小而散、不成规模,“侧重于组织生产,抱团搞种植,分散闯市场。”

作为理事长的徐开友,亦有难言之隐:“专合组织是经济组织,但目前成员之间的利益连接不牢靠,不是一呼就能百应,甚至日常经费来源都无保证。”

在当地,凤霞蔬菜产销合作社以种植空心菜闻名。“这几年种空心菜确实赚到了钱,面积也越来越大。”徐开友担心的是,再过三五年供过于求后,难免陷入莴笋般的窘境。

“今年铁了心要在多样化种植方面迈出一大步。”徐开友表示,这一大步的关键之举几乎成形,10多个股东出资将在6月份流转80亩土地试验新品种,同时,一些种植大户被鼓励成立家庭农场,实践溯源监管体系,确保蔬菜品质。

据刘安兴介绍,彭州正在实施“科技示范户”培养计划,其中濛阳镇有170户入选,他们将免费获得新品种蔬菜种子。

一场彭州蔬菜的种植革命,悄无声息在进行。

新闻推荐

震区里的特殊蜜月

□阳明本报记者罗向明文/图4月27日,邛崃市高何镇靖口村震灾安置点医务室,一位年轻护士正和几名小朋友做游戏。她叫向慧,是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刚“任职”6天的军嫂。她的爱人张肖是...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