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纺专:用改革走出现代职教之路

四川日报 2013-05-28 15:58 大字

去年下半年,全校9个系变身为9个学院。

从1939年建校,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74年办学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这几年,成都纺专的“第一次”还不少。第一次组建职业教育联盟;第一次由企业冠名联办学院;第一次开设以企业名字命名的订单班;第一次把教师“逼”出校门……

梳理这些“第一次”,可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开门办学,服务社会,对接市场,合作育人。

现在的成都纺专,开门办学,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学院的事,而是全校全员参与;校企合作,不是单一的顶岗实习,而是指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文化对接多个领域,指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训全过程;政、行、企、校之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相互扣实成需求链、利益链、发展链。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管齐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产业需要,“三个服务”齐头并进。成都纺专在探索、追逐现代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走得稳,做得实。多年耕耘在高职教育战线的成都纺专党委书记尹析明表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成都纺专必须在应用性、针对性、行业性上做精做细,走出一条现代职业教育之路。

□向朝伦图片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提供

一次研讨会引发的革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一时茫然困惑。

怎么办?年底,愁眉不展的企业,收到了一封封邀请函,信函封面上写着:诚邀参加2009年四川纺织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落款: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纺织工程学会。

彼时,企业常常参加的是订货会、供需见面会,务虚的研讨会,能解决企业的问题吗?

2009年1月,寒意正浓,30多家川内企业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研讨会。收获超乎预期,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在会上提措施支实招,融资问题、用电问题、产品升级问题和开拓新兴市场问题,一个个招儿,让企业家们眼前一亮。企业家们的呼吁,在会后形成了“振兴四川纺织行业建议报告”上报,成为后来四川省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务虚会”带来大实效,行业企业对主办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刮目相看。开门办学,合作发展,成都纺专找到了自信。

从成都东郊的三瓦窑,搬迁到成都西郊的犀浦,从占地不足70亩的校园,发展成616亩的校园,学生从2000余人,增长到9000余人,21世纪第一个10年,成都纺专一直在为争取生存空间而战。它太需要一次行动来提升自己,证明自己。

现在回头来看,在四川经济列车面临两道“坎”的背景下,这次研讨会,策划得正是时候,帮助行业企业渡过难关,企业感知到了成都纺专的力量,学校站在了帮扶行业的聚光灯下,真切感受到了合作办学的巨大潜力和动力。“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次重要行动。”尹析明说,学校党委、行政随后形成共识,加大改革力度,开足马力把学校融入社会,融入市场。

四川纺织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此后变身为纺织服装行业高峰论坛,年年举办。规格更高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四川省纺织工程学会、成都纺专和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服务更广泛了,面向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园区以及地方政府。

由学校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成都纺专专家团队,年年出现在论坛上,他们发表的真知灼见,行业企业领军人专注倾听。2012年12月16日,纺织服装高峰论坛年度盛会在彭州举行,主持人是时任成都纺专校长的尹析明,主讲嘉宾除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省政府、省经信委、省教育厅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外,还有时任成都纺专党委书记的王允昌和其他几位教授、专家,再次印证成都纺专在业界的影响力。

自此,利用成都纺专庞大的教育教学资源、科技研发资源、人才队伍资源,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持续进行。合作的对象,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层次,超过学校以往任何时候。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学校9个二级学院与150家企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7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行业机构开展横向科研合作100余项,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00余个,与6个园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近3年实现各级各类培训3万余人次,社会服务收入900余万元。

一个精心打造的合作舞台

羌绣要闯市场,成为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抢手货,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需要技术又好又快的人,需要懂管理会营销的高手,需要花色品种更丰富更上档次。汶川县发展羌秀的难题在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中得到了彻底化解,时任成都纺专党委书记的王允昌与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初次相遇便一拍即合,校地双方确立“战略同盟”。

一根合作的丝线,把汶川县与成都纺专连在一起。

5月8日,成都纺专校长夏平与汶川县县长张通荣的手紧紧相握。汶川县政府、成都纺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四川省羌绣研究中心,培养羌绣工艺美术、羌绣技艺创新、羌绣产品研发、羌绣产业发展、市场营销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人才,推动羌绣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发展。

见证签字仪式的青理东高兴地说,“政校合作,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很需要很及时。”夏平校长承诺,未来几年,要为汶川培养1000名“绣娘”和100名“绣男”,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绣品的高端化、羌绣的产业化。

主动伸出合作之手,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拉进来,形成政、行、企、校合作平台,这是成都纺专近年来精心打造的合作大戏。

——政校合作。从战略上、行动上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都纺专不遗余力、有求必应。这几年,学校与彭州家纺服装园区、乐山土主纺织园区、富顺服装产业园区、广安牛仔产业园区、广东新塘、西樵纺织园区和地方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指导当地纺织服装园区规划、建设,派出专家、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到园区授课、挂职、兼职。

——行校合作。学校先后成立13个科技和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行业。学校参与国家、省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研讨,参与编制《四川省纺织服装振兴规划》等重大政策,参与成都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规划,参与纺织、印染、化纤、服装设计与制作、蜀绣、羌绣等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行业用工岗位标准制定。产业发展看政策,企业发展看标准,参与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成都纺专在行业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校企合作。目前学校已经与超过150家企业牵手,既有省内的、西南地区的,还有广东、浙江、福建、江苏、黑龙江的,既有产值超过亿元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也有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小微企业。校企之间,有科研项目的合作,有加工生产的合作,有市场开发的合作,有学生培养的合作,还有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调整、师资人才、招生就业等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如今,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200余个,教学、科研与生产无缝衔接。

——校校合作。以成都纺专为纽带,四川11所中职院校协同编写教材、研讨课程,举行职业技能大赛、服装服饰展示和模特大赛,并把中职相关专业学生送到纺专深造。

开门办学,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人人、院院的主动行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院的建设思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人才的培养模式,都明显打上了“合作”的印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蔚然成风。

一场转变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4月26日,一块“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南地学院”的牌子,挂在了距离成都30公里之外的四川南地纺织品染整公司的大门。

这是成都纺专材料与环保学院与四川南地纺织品染整公司合作设立的二级学院。它使命却重大:院企双方将在南地学院成立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领导班子进行管理运营,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完全跟市场走,实现工厂与教学的一体化、科研与生产的互动化、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化。

让企业冠名,合作培养人才,成都纺专演的是哪一出?

这是成都纺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创新。

2012年6月,四川省首个以企业冠名的培养服装类专门人才的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雷迪波尔服装学院挂牌。雷迪波尔是我国服装行业的知名品牌,在全国有619家门店、2000余名员工,它的营销,它的管理,它的举动,一直受到业界关注。

怎样把校企双方的优势嫁接整合?双方合作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具体落实有关服装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对董事会研讨后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经费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组织,改变传统院校的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引进意大利服装职业教育手法,把企业运行的经验,以至教训,作为素材,带到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适时分批到企业真实环境观摩、旁听、实习,并采用“师带徒”的模式指导,从而达成人才培养从“士官生”到“将军”的职教路径。

与此相似的,还有订单班。去年,纺织学院与遂宁乾宏纺织公司合作,试办中国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学生在校学习3年的学费由企业支持,毕业后到企业工作3年。若学生考取专升本,企业将继续支付升本后的学费。

这些,是学校推行重大体制机制变革的结果。

去年下半年,成都纺专一项重大改革经过反复酝酿出台,让所属的9个系成立9个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并在办学机制上实现两大创新:一是各二级学院均成立校企合作的理事会或董事会,通过拓展学院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渠道,构建学校、地方政府(园区)、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二是各二级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重大事项由党政联席会决定,学院采取相对独立运作的运行机制,学校在人、财、物、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新的激励政策,对二级学院的运行绩效采用目标管理考核,实行撤并退出机制。

校企合作机制下二级学院相对独立运行,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多方嵌入,合作育人”的办学新模式基本形成,校企资金、技术、设备、师资相互嵌入,职业院校梦想多年的“校中厂”、“厂中校”成为现实。

为适应体制机制变革的新趋势,学校设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成立成都纺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形成“公司+院系”的社会服务机制。校企合作有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服务保障。

一批“双师型”教师的快速成长

成都纺专教师登上了国际领奖台。

3月25日,第21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在北京决赛,在包括25个国家和地区的1660份作品中,成都纺专服装学院教师刘佟力克群雄,作品《围城》获得铜奖。

这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赛事,只设了一个金奖、两个银奖、两个铜奖。

这份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惊喜,让业界惊讶于成都纺专的师资水平。“脱胎于理论型教育教学的大专院校,要从自娱自乐转向应用型、技能型大专,对老师的考验尤其严峻。”这是高职高专校长们共同的感叹,要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高专老师来说,不但要有讲师、教授的理论素养,还要有工程师、技师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

要迅速接轨高职教育,教师如何快速跟进?成都纺专祭出狠招,从任务考核、能力提升、薪资待遇等方面,渗透到学院管理、教师管理中,把教师“逼”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

这些年,在一些新型城镇社区,或者产业园区,一不小心会进来一位或几位老师,自报家门,不少会自称是成都纺专的,是接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的。一位从教20多年的老师在谈及自己出去“做业务”的经历时,依然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教了那么多年书,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真走出校门,才发现社会是个大课堂。

成都纺专服装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学院教师联系并参与全省监狱系统干警和服刑人员、产业园区、企业等开展职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等,共计培训8000余人次。

2012年10月10日,眉山市举办《宋词雅韵》诵读晚会,今人扮演宋朝数十位诗词大家和社会名流,急需人物造型设计和服装设计、制作。成都纺专获悉后,立即安排几十名老师和学生一起,加班加点设计、制作舞台人员的人物形象、服装。一个多月时间,如期交出38个人物形象设计,159套经典宋代服装服饰,现场大放异彩,许多观众忘了宋词朗诵,却对现场服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

培养“双师型”教师,成都纺专及各二级学院不遗余力。有的与纺织服装工业园区、企业联合,实职互派,双向兼职;有的与企业签订合同,定时派出一线技工到校上课或把学生送到工厂,现场授课;有的利用节假日引进企业高工开讲座;有的派出教师到国(境)外培训,近年已有300余名“海归”学成返校……一大批既具理论知识,又具实战经验的老师茁壮成长起来。

请进来,也是成都纺专“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办法。从知名企业延聘并定时到校辅导学生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蜀锦蜀绣大师及企业高管人员等共计40余名,加上学校自己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重点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达到90%。

一条好消息背后的故事

5月流火,一条好消息在高考学生中传播:高职院校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招生。

经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成都纺专将联合四川理工学院、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公司等,试点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招生专业分别为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每个专业面向四川普通高中毕业生各招收50人。

二本招生,学制4年,毕业合格拿三本证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职业岗位证书),这样的好事自然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好事还没完。学生在读期间除享受奖、助、贷等相关资助政策外,还将享受两家企业设立的专业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企业资助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成绩优秀学生赴意大利学习,学成毕业,经考核,企业优先录用。

首批纳入省教育厅“职教本科”试点的幕后,道出了一所高职高专学校改革发展的精彩故事,道出了一所高职高专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懈探索。

故事的主角,是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人才培养。高校进行的任何改革,都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都纺专自不例外。

怎样做到让成都纺专的专业特色更鲜明,育人特色更明显?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平台的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努力,正是为了创新人才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校建成省部级试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2010年以来,下大力气打造国家骨干建设专业9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成都纺专的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规格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受到各方青睐。近3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60余项、省级奖250余项,且多为一、二等奖。学校毕业生连续19年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连续7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四川省5所高职高专院校入选四川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和全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列,其中成都纺专被遴选为教育部、中央财政在四川省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资金6300余万元。2013年,经历3年国家骨干高职建设的成都纺专,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开始新的起跳和跨越?在74年的办学史上,又该具有怎样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后记

成都纺专的变与不变

“纺专!”四川人一听,几乎都知道是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说“成都纺专!”在纺织服装界和全国高校中,大多数也知道说的是谁。毕竟,它有70多年的历史,毕竟,中国西南地区只有这么一所纺织类高校。

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创立于1939年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原名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校名经过多次演变,但“纺织”二字,一直未变。74年来,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未变:工程师之素养,技工之身手。

就这两个“未变”,其实就足以感到骄傲了。翻看中国高校发展的历史,变是常态,更何况,当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要么是从中专学校新晋,要么是从无到有的新建。

历史在传承,时代在演进,成都纺专依然在变。譬如几迁校址,譬如开放合作办学,譬如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譬如专业系改学院等等,不一而足,但这所有的变,围绕的中心没变,即围绕“纺织”和“培养目标”两个核心没变,“纺织”是特色,“培养目标”是方向。

“不变”与“变”,彰显了纺专人对高职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彰显了纺专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胆识和气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纺专一定会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力军,一定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珍珠。

新闻推荐

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钟勉在成都绵阳调研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本报讯(记者许静邹俊川)6月19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成都、绵阳调研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书记、省...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