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拐一药箱守护村民健康乡村医生独行山路四十余载

成都日报 2022-03-16 10:19 大字

一身白大褂,一根拐杖,一个药箱。这是成都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村民们最熟悉、最亲切的身影。这个身影虽然只有一只腿,但却在这条蜿蜒的山路上独自蹒跚了40余年,他就是“最美乡村医生”陈永根。

拄杖行医

40余年一直坚守在红花村卫生站

“我从小就在红花村长大,名字里就有个‘根’字,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就在这儿永远扎根。”

3岁时因病失去左腿,17岁听从父命开始学医,学成后返乡行医问诊。40余年来,陈永根一直坚守在红花村卫生站,每天除了坐诊,还随时准备上门看诊。过去山上交通还不发达时,他靠着一根拐杖,就走过了数十万里的山路。哪怕路再崎岖,坡再陡峭,夜再深,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他都义无反顾,背起药箱就走。

“村里人赚钱不容易,在用药上为村民能省就省点。”红花村居住着5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1100多人,卫生站的收入主要靠绩效工资,但陈永根把药品全部零差价卖给村民,一年365天,陈永根只有大年初一的时候会到哥哥家里团年,其他的时间,不是在卫生站驻守,就是蹒跚在出诊的山路上……

几年前,龙泉驿区一家私立医院几次请陈永根到医院坐中医门诊,他每次都婉言谢绝;在城里当医生的大姐退休了,邀约他开办一家私人诊所,他依然没答应。“我从小就在红花村长大,名字里就有个‘根’字,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就在这儿永远扎根。”陈永根说。

如今,红花村卫生站从一间小小的泥瓦房,发展成几十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站。几年前,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陈永根的左腿也装上了义肢,但他不能骑车,出诊依然靠步行。

主动请缨

抗疫关键时刻想为村里做点事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肆虐的疫情,无论风险多高,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要站出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永根依然坚守阵地,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除了每天给卫生站消毒,接诊普通病患以外,他还主动请缨,到重要路口设卡点参与防疫,记录人员的来历去向、测量体温、消杀车辆。靠着一根拐杖,他竭力打通了农村防疫“最后一公里”。

“村上的干部照顾我,让我尽量坐班,现在这个情况,我怎么坐得下来嘛!”陈医生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了解居家隔离的村民身体状况,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讲解病毒防控知识,再到防控卡点登记测量体温,陈永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红花村的山间地头。“在这抗疫关键时刻,我还想为村里做点有用的事情。”陈永根说。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肆虐的疫情,无论风险多高,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要站出来。大家体谅我腿脚不方便,都让年轻人先上,但我是医生,在山上走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也应该尽一分力。”陈永根有一个随身的药箱,里面有温度计、酒精、听诊器、血压测量仪……每日为村民测量体温之后,他还会细心叮嘱大家重视疫情,不要串门,不要聚餐,勤洗手,多通风,如有不适,一定要跟他联系。

虽身患残疾,但在守护村民健康的道路上,陈永根却从未停下脚步。2020年,他拄拐于大山深处抗击疫情的身影感动了所有人,与钟南山院士的“逆行”、张定宇院长的“坚守”等画面共同入选人民日报20张抗疫战士手绘,凝结成抗疫战役中最美的风景。

本报记者 杨升涛 图据市残联

新闻链接

去年以来,成都市持续完善助残服务体系

扶持6万余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

在成都,有33万名持证残疾人,他们参与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也共享着城市的赠予,与城市相互依存、紧密相融。

去年以来,成都市持续完善助残服务体系,高标准编制《成都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积极开展20个省市村(社区)残协示范点建设;召开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市政府残工委全体会议,加强残疾人工作领导。同时,扶持6万余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扶持8758名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1.46万人,为3262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向7740人发放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让广大残疾人在成都,活出了恣意、豁达与从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加强康复医院以及市、县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康复机构与各级医院康复医疗的衔接与合作,鼓励建设康复医疗共同体,增加可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残联将把镇(街道)、村(居)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设施纳入地方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设康复医疗门诊,为残疾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封藏三年,首发限量10000瓶 郎牌郎酒2019己亥 猪年纪念酒荣耀上市

◎川江都市报记者汤骏郎牌郎酒2019己亥猪年纪念酒,在封藏近三年之后,3月13日亮相京东电商平台,限量首发10000瓶,并由郎酒授权...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